庆阳网讯(记者 禄永峰 实习生 路世玲) 在普通人的印象里,木刻版画创作既繁琐又枯燥,是一门濒临失传的老手艺,并不被人们看好。然而,从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东庄村走出去的木刻版画家任志忠却凭借这一门技艺干出了“大名堂”——最近任志忠的木刻版画作品《新丝路》入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成为甘肃唯一获此殊荣的木刻版画家。11月23日,任志忠指着正在创作的木刻版画告诉记者:“我的目标是通过版画作品传递甘肃丝路文明,让更多甘肃丝路文化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交易之路,也是一条文明沟通之路,甘肃区位特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人民对这条神奇的“丝路”充满了向往。若把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表现在木刻版画里,会是什么样子呢?38年来,任志忠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观察和笔触,创作了百余幅木刻版画作品。欣赏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入选作品《新丝路》,一幅壮观图景映入眼帘:一辆银白色的高速列车行驶在金碧辉煌的莫高窟前,飞天萦绕在莫高窟崖面上,迎接沿“一带一路”而来的世界人民。
任志忠的母亲是村里的版画匠,受母亲影响,他从小喜欢画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木刻版画情有独钟。任志忠1981年10月参军,从事专业创作3年后,他所在的部队集体转业到铁道部二十局工作,这里成为他美术创作之旅的新起点。在工作过程中,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自然物貌,引发了任志忠巨大的创作激情,他追随铁路工人们的足迹四处写生,看遍丝路沿线的奇特风光,用木刻版画表达着一位普通文艺工作者对丝路文化的朴素情怀。
在每一幅作品的创作中,任志忠既要把最古老的丝路文明和“一带一路”高度契合起来,又要把甘肃丝路文明的精华表现出来,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反复对比、修改,最终打磨成稿,并采用水印版画手法突出画面的视觉效果。任志忠说:“在丝路文明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在于查阅资料、图片。”对于莫高窟照片的选取上,他曾多次前往西峰区北石窟寺观察、写生,并结合莫高窟原型,形成艺术上的“莫高窟”。一幅幅烙印着甘肃丝路文化印迹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古元、靳尚谊等知名画家看到他的创作,也都被其中情景深深触动,评价他的作品想象力丰富,体现了创新意识,鼓励他继续创作下去。
现在,已经56岁的任志忠仍集中精力创作甘肃丝路风情作品。传播丝路文化,是他不变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