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放学后共游共学去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最近淘到一本书《放学后才是关键》,等了十多天,收到的时候发现还是一本旧书,背面有水湮的痕迹,出版时间是2011年,有点生气。忍不住地翻阅它,却觉得越来越宝贝。

作者是台湾人黄能得——他是一位台湾的媒体人,后来有了女儿,开始思考女儿的未来教育问题,于是在2000年转换频道,着手实现创办一所理想学校的梦想,逐步成立了雅德赛儿童学社,践行“共学共游”的课后教育模式,他提醒父母们——学校不等于教育,生活才是教育!

回想陇东报小记者团成立只有1年时间,50多场活动把孩子带领到这个城市的各个层面,生活经验的获得是他们最大的收益。

黄能得写道,在他的共学团体,“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课外教育,对家长来说不是无聊,不是负担,反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并且好玩有趣。”这样的场景,爷爷陪着孙子,妈妈陪着儿子的场景在我们陇东报小记者的活动中经常可见。

课堂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流动的。大部分的课堂都是固定的,固定的课堂给了孩子知识,也培养了能力,学校教育都是固定的,校外培训机构也几乎都是固定的。但日前,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和课程,它是跨学科的实践课程,也是动态开放性的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的主题,这种把孩子引向生活实际的课堂就是我们目前所实践和探索的。

我们也有固定的课堂,但我们也在扩大和增加流动的课堂,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流动的,就连“陇小记绘作文”,我们原本可以固定在教室里去讲,这样会节约很多成本和精力,但我们依然把它做成流动的讲堂。为什么呢?我把它总结为体验式课堂、场景化教学——在市青少年宫的大厅里,我们放着投影,配着音乐,去感受《晚安,月亮》的诗意,我们来到庆化幼儿园,不光讲绘本作文《逃家小兔》,更是在这里寻找儿时的回忆和那份爱。

在活动中获得的不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生的能量。孩子在18岁之时要为之充电,培养长远学习的动力,在种种生活环境中探索体验,累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谓之为能量,有了能量,成人之后才能有东西释放。

我觉得最失败的老师是一直强调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去设计一种感悟真实人生和和生活趣味的活动和场景(当然这对于公校老师来说是勉为其难的),不去创造一种游戏规则让孩子们去破解、去探究。

我们开展职业体验之“小报童”活动,孩子们无一不完成得很好,在实际活动过程中,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会超越我们的预想——我们一直觉得要教会他们怎样去做。但事实是,给他一个任务和一套规则,他们会在规则之内创造性发挥——其实,这是人的本能,甚至是作为生物的本能,而我们现在的大人常常会忽略这个,以后孩子需要处处“呵护”,处处需要教着他走每一步。

人生何不是一场场环环相扣的游戏。在玩中学,有学中玩,共游共学,让教育与人生相通相系,给孩子的生命增加广度和厚度。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