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记者 李锦)庆城县首届“情定周祖圣地·牵手岐伯故里”树文明新风集体婚礼成功举办,白马铺镇王畔村红白喜事礼仪大厅小微企业开业运营,庆城镇凤城园社区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驿马镇东滩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玄马镇贾桥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这一件件事和一项项荣誉,见证着庆城县2017年移风易俗工作取得的成绩。
如今,通过移风易俗工作的大力开展,“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生活方式在庆城县蔚然成风。
红白理事会 “理”出新风尚
“红白理事会帮忙张罗,都是按标准执行,现在家里婚丧嫁娶,再也不用大摆酒席了,省事方便。”说到红白理事会,庆城县驿马镇东滩村村民冯香梅感触颇深。
作为全县首家红白理事会,东滩村严格控制红白事的项目,既帮主家省了钱,又树立了文明新风。据不完全统计,该村红白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为群众办理红白事700多件,为群众节约资金近百万元。
“按照农村传统的殡葬习俗,老人去世后,全家族的晚辈披麻戴孝守灵3至7天,一场丧事总开支少则三四万,多则七八万。”东滩村党支部书记闫正秉说,现在提倡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村上的理事会也有规定,开支比过去节省一大半。
“娶媳嫁女一天过”“取消红事点歌,白事点戏”,这是白马铺镇王畔村红白理事会定的“铁规矩”,改变了原来不论大事小事,全村都要随礼、吃酒席的习惯。村里的红白喜事礼仪大厅也是村上的小微企业,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辉是负责人,他介绍,礼仪大厅还吸纳了15户贫困户在这里打工挣钱,既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2017年以来,庆城县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全县153个行政村实现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全覆盖,把红白事办得简朴文明,在全县吹起了文明新风。
善行义举榜 “树”起好榜样
“作为子女,赡养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庆城县水保站干部李德波的小舅子离世后,他主动担负起了照顾身有残疾的岳母的和肺癌晚期的岳父的责任,端茶递饭,接屎端尿,四方求医……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了亲邻。
去年4月,李德波岳父去世,在葬礼上,亲戚和群众自发给李德波披红戴花,他的事迹被列入县文明办的善行义举榜。
在白事上为行孝者披红戴花,是给予孝子贤媳的最高荣誉。近年来,庆城县坚持深入挖掘、选树群众身边的人,打造善行义举榜或好人好事榜,引导全县农村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此外,庆城县还开展了“守孝道、敬父母”“讲文明、树新风”“五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弘扬孝老敬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2017年,全县共评选出“最美家庭”10户,选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16人。
乡村文化墙 “绘”出新气象
“不要车、不要房,自己的家业自己闯”“婚丧嫁娶这些事,依靠红白理事会”“婚事新办都点赞,大操大办惹人厌”……
在庆城县土桥乡南庄塬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文化长廊吸引了许多村民驻足观看。“这些坏风气就应该这样抵制。去年,我小儿子结婚,孩子的同学朋友拦截婚车索要吃喝就花了一万七。”看着村上移风易俗文化墙,村民姚立宗拍手叫好。
去年以来,庆城县在搞好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的基础上,要求各乡镇通过漫画、喷绘等形式在乡村主要街道两旁绘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二十四孝”“村约村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教育和引导村民杜绝天价彩礼、厚葬、赌博聚众等陈规陋习,树立崇尚科学理念,倡导文明乡风。
“文化墙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而且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文化建设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召群众的心灵,营造出乡村和谐文明的新形象。”庆城县委农村部部长李林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