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民生
华池厉害了!21座村史馆看也看不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里塬乡柳树河村史馆。 陈飞 摄

         庆阳网讯(记者 郑朝静 实习生 杭一伟 )21个村史馆成为华池县的又一张红色名片,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一个个老物件、一段段文字,生动地记录着革命老区乡村的发展变迁史。

     上里塬乡柳树河村史馆是全市第一个村史馆,展馆面积虽然不大,却存放着村里不少压箱底的“宝贝”。

    传统的农耕用具、1957年华池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命书、1962年大队文书的任命函、1972年的政府救济凭证、1983年林地证……

     100多件昔日农民家庭用过的生产、生活、文化用品,村党组织在执政过程中产生的文献资料都被一一收藏在此。

    展馆里的资料记录下了村里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辆拖拉机、第一辆挖掘机、第一辆小汽车、第一孔石窑洞、第一孔石桥、第一条柏油路,何时通电、何时通水等等。

     柳树河村村支书宋强说:“虽然我们村子并不大,但时代变迁留下了许多只属于这个村庄百姓的记忆和文化,这些老物件,承载着乡亲们浓浓的乡愁。自从村史馆建好后,不仅有本村村民时不时来看看,也有许多游客专程前来参观。”

    从2016年开始,华池县开展了以“学党史、知党恩、传家风、助脱贫”为主题的村史馆建设。“通过文字整理、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大家感受到村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为百姓留住乡愁,倡导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华池县委组织部组织员李旺瑾说。

    元城镇元城村史馆以“盐运文化”为主题,独具特色、意蕴深长,展馆中间的盐商古道沙盘格外引人瞩目。

元城镇元城村村民参观村史馆。陈飞 摄 

    据元城村村支书周怀栋介绍,宋至清末时期,元城村是府东道、古驿站、驮道的必经之地;清末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元城村是北上陕西、宁夏,南通陇东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陇东盐商古道、驮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联通定驿线,进行食盐运营、军需运输、商品运销的商贸大道。1955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以后,驮道文化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按照“一村一品”的创建思路,华池县充分挖掘各村的历史辙迹和文化底蕴,抓住一条主线,努力建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村史馆。

    除了元城村史馆以“盐运文化”为主题外,南梁镇荔园堡村作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围绕红色革命历史,创建了“红色文化”村史馆。

    元城镇高桥村立足农耕文化面貌展示,以“传承农耕文化、记录人文历史”为主题,创建了“农耕文化”村史馆。

    还有以石匠工艺为主题的“石器文化”村史馆、有着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变化的“现代文化”村史馆等等。

    在元城镇高桥村史馆,村民自愿把自家100多年历史的木质门拆下来送到村史馆留作纪念。

    “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丹桂有眼独长书香门第”,木门上雕刻的对联隐约可见,传承优良的家风、传播乡村文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元城镇元城村村民高德奎将自家的上海牌手表、军用刺刀、木桶、木搓子等老物件捐献给了村史馆。他告诉记者,这些东西都是家里老人们用过的,现在已经用不上了,放在村史馆比闲置在家更有意义,“即便后代脱离了土地,也能在这里了解祖辈的劳动生产和生活,传承勤劳质朴的精神。”

    柔远镇李庄村史馆里收藏着200余件各类物品,李庄村村主任王建钰说:“村民自发地把家里的老农具和珍贵物件捐送到村史馆,我们现在正做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征集一些历史文化典籍和各种资料。”

   “村史馆建成以后,明显能感受到村民对待村里的事积极性增强了,不像以前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议事特别困难,现在不一样了,村民的凝聚力增强了,对家乡有了自豪感,有外地亲戚或游客来参观时,村民会主动前去介绍村史馆的情况。”五蛟镇上城壕村村主任邱广军说。     

五蛟镇上城壕村史馆里,一位母亲向孩子介绍老物件。陈飞 摄

上城壕村史馆内一位老人给年轻人讲解示范老物件。 陈飞 摄 

    村史馆里的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旧物、一张张照片,无不讲述着一个村落的历史变迁过程,展现着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反映着人民群众奋斗创业的光辉历程,展示着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村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记者发现,在华池县的多个村史馆里,都能看到例如“能人榜”“学子榜”“孝贤榜”之类的“名人”榜,榜上有名的都是各个村里的能人、模范或者对村里做出过贡献的人。

    在南梁镇荔园堡村史馆里,“名人榜”分为“能人”“孝悌”“寿星”“学子”“第一”“励志”“模范”“忠义”八个板块。

    建设村史馆的事是村民集体商量决定的,这种民主做法也是一个新鲜的尝试。李旺瑾告诉记者,华池县大力弘扬面向群众的光荣传统,创造性地在农村推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管理制度”。

    结合协商民主议事的方式,将老年人、党员、村里有威望的人集中起来,对重大的事件通过讨论、认定、审核,然后才最终确定,上榜人物的选定也是通过协商民主议事会集体讨论通过。

    这些人物都是村里公认的“牛人”,南梁镇荔园堡村村支书张振杰说,通过村史馆建设传承和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把村子生产、生活的历史展示给后代,让他们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紫坊畔乡刘坪村史馆。陈飞 摄

王咀子村史馆。陈飞 摄

鸭口村史馆。 陈飞 摄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