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墨行大道”——杨树岳公元二〇一八年书法作品微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作 者 简 介

  杨树岳 男,生于1968年,中学高级教师(五级),环县五中副校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甘肃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教育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教育厅“金色教苑”金钥匙团导师(书法)。

  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理事、特聘教授。

  环县杨树岳书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县教体局命名)。

  环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展览

  “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2003年/中书协

  首届甘肃省“张芝奖”书法大展/2003年/省书协

  全国首届“小榄杯”县镇书法大赛/2004年/中书协

  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2004年/中书协

  第二届甘肃省“张芝奖”书法大展/2006年/省书协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2009年/中书协

  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2009年/中书协

  甘肃省首届书法篆刻大展/2011年/省书协

  年/省书协书法论文《许志钦及其书法篆刻艺术研究》入选甘肃省第三届“张芝奖”理论奖/2013年/省书协

  书法论文《诗意的回归——构建书法生态体系》入选甘肃省第四届张芝奖“理论奖”/2016

 

  论文发表:

  对发展中的庆阳书法的思考/《甘肃书法》/2004年

  也说板桥书法/《青少年书法报》/2007年

  怎样写好粉笔字/《书法导报》/2007年

  农村普通高中美术考生进城“镀金”的弊端及对策/《艺术教育》/2007年

  浅谈清代隶书盛行的原因及对当代隶书创作的启示/《书法赏评》/2008年

  许志钦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国书法》/2010年

  谈谈“惜墨如金”/《中国书画》/2013年

  谈谈“惜墨如金”/《老年书画》/2013年

  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书法报》/2013年

  “学书札记”18则/《书法报》/2014年

  怀素与王铎大草比较之研究/《甘肃书法》/2014年

  基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

  一种来自黄土高原的古老艺术——谢文科《环县传统皮影线谱》赏析/《甘肃文艺》/2016年

 

  出版

  《许志钦书法篆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杨树岳书法艺术鉴赏》/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

  《法由心生——杨树岳书法文集》/甘肃美术出版社/2013年

  《课改突围——构建学校生态化教学体系》/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年

  《点燃学习的激情——构建校园生态化学习型组织》/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5年

 

  获奖

  第六届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中小学教师毛笔组二等奖/2009年

  《法由心生》获甘肃省庆阳市第七届梦阳文艺奖一等奖/2015年

  环县县委、县政府先进人才/2015年

  《点燃学习的激情——构建校园生态化学习型组织》获庆阳市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16年

  个人事迹在《甘肃日报》《陇东报》《书法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电话(微信):18919276458

  Q Q:614603682

 

  墨 行 大 道

  ――杨树岳公元二〇一八年书法作品微展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余今岁正好五十,却依然懵懂,未谙世事,徒费日月之光华。

  余幼时,家极贫,世代农耕为生,所幸一九八五年被庆阳师范录取,始接触传统文化之根本――书法。然学业繁重,天性愚钝,仅得一点肤浅之常识。参加工作后,与尚德琪、李锐、秦杰、韦国栋诸兄友善,得益颇多。后经张改琴、翟万益、汪永江、刘洪洋等名师教诲,临、创能力稍有长进。近年,借改琴师创建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之平台,潜心书法教育与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从韩少辉、云平、林涛、马国俊、郑晓华、安文丽、刘小龙等师友汲取临池之金针,弘道之大义,于楷、行、草、隶、篆皆有涉猎,盖非吾哗众取宠,实习书之必须,因字形发展之嬗变也。书法之道,唯有入古,才能品高;唯有明“一画”之理,才能悟挥运之道。

  文以载道,书以养心,书法有法,法由心生,作书实为写心,修心不足,作书岂有佳构?今择近年习作数幅,既对经年劳碌作小结,亦博方家同道一哂耳。

  是为序。

  2018年3月26日

 

  取法乎上 意韵高古

  —— 杨树岳先生书法简析

  云 平

  二〇一五年四月,受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先生之邀,我赴甘肃庆阳市环县讲学,结识了当地书法名家杨树岳先生。在几天的相处中,我们进行了多次交流,并翻阅了他的书法文集《法由心生》,欣赏了他的书法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位有思想的书法家,他的创作成绩和理论研究成果都很突出,在陇东地区很有影响力。

  树岳能写多种书体,大草、隶书是其所长,特别是对大草研习颇有心得。

  树岳学书,先从汉碑入手,后在《张迁碑》的基础上融入金农书风形成了他早期的隶书面貌,这批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字书法展和“敦煌杯”、“小榄杯”全国书法大赛。再后,他倾心于汉帛书,以马王堆《战国纵横家》、《老子甲本》、《老子乙本》为本,兼涉秦简,研究隶变之规律,书写隶变之气象,使其隶书呈现古拙之美。最近,他又热衷于汉简隶书,体悟古人笔墨的细微变化,增强隶书之书写性。由于对古隶,汉碑、清隶及以简、帛书的系统学习,使他寻觅到隶书的内在之美。他的隶书作品既有汉碑的雄浑博大,又有简帛书的精妙,还有现代人的笔情墨趣,内涵丰富,值得品味。

  树岳更喜欢草书,尤其是大草的酣畅淋漓让他着迷。他学草书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开始识草,研习《书谱》后直接与《自叙帖》、《古诗四帖》接轨,并间接学习王铎、傅山及林散之等人的作品。后来,他专攻黄庭坚的草书。以鲁直的结字形式与旭素结字的使转结合,以篆籒线条的质感与旭素线条的融汇,树岳如是说。旭素、鲁直所处时代的审美趋向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草书皆是横式小字,树岳以今人的书法形式再现旭素、鲁直的书法元素,即有斗方、横式小幅,也有纵式大幅。观其作品,结字奇正相间,大小错落自然,行间疏朗,气韵酣畅,节奏明显,墨色变化丰富。他的草书得鲁直之风骨,旭素之率意,是对鲁直与旭素的完美结合,是对大草艺术较为成功的探索。

  篆书是书法之源,善书者不可不学。树岳深谙此理,在隶书和草书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秦篆逆势而上,对商周之金文、甲骨勤加研习,特别是对《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下的功夫最大。大篆的研习使他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一种“通会”之感,这无形中提高了他的书法素养,同时也丰富了他的隶书、草书创作,使之隶书的结体丰富,草书的线条劲健。

  树岳善于用墨,观其作品墨色变化非常丰富,浓淡干湿各显其妙。其方法得宜于对黄宾虹、林散之、王铎用墨方法的研究和颜真卿《祭侄文稿》作品的启示。他写草书一笔可以写五到十字,然后轻轻蘸水或蘸墨,使墨的变化淋漓尽致。并且他这种技巧也用在篆书的创作中,使其篆书作品颇多情趣和墨韵,令人遐想。

  树岳理论与创作并进。他喜欢把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及所思、所悟以浅显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来。对一些书法现象也经常阐述自己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清代隶书、怀素王铎草书及当地书法家许志钦等人的专题研究,颇有独到之处而引起媒体和专家的关注,而这些皆源于他的读书和勤奋。

  树岳已近“天命”之年,正值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黄金时段,我坚信他将有更多的佳作著述问世。

  (云平: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临帖作品:

  节临《石门颂》

  《石门颂》 集联

  临王羲之《得示帖》

  临《张迁碑》

  临《虢季子白盘》

  汉简 古诗一首 (四尺斗方)

  汉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尺斗方)

  草书 古诗一首 (四尺斗方)

  行书 白居易诗一首

  隶书 毛泽东词一首 (四尺整纸)

  行草 古诗一首 (四尺整纸)

  汉简 师说节选(四尺整纸)

  汉简 古诗一首(四尺横幅)

  行草 唐诗一首 (四尺斗方)

  行书 古诗一首(四尺斗方)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四尺单条)

  汉简 古诗一首(四尺条幅)

  草书 唐诗两首

  草书 毛泽东词一首

  草书 道法自然

  隶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四尺整纸)

  隶书 唐诗一首(四尺整纸)

  隶书 古诗一首(四尺整纸)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