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民生
提早有效预防 远离骨质疏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 实习生 唐晓庆 记者 闫慧)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并已经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可造成腰酸背痛、变矮和驼背,甚至骨折,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骨质疏松症隐蔽性很强,往往发病时才会被发现,因此增强对它认知十分重要。

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胡维界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可以通过测骨密度值判断,正常人的骨密度值大于-1,小于-1且大于-2.5为低骨量人群,当骨密度值小于-2.5时,就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胁肋部、腰背部疼痛、脊柱变形、驼背等症状、甚至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

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除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外,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中缺少钙或维生素D均会引起骨质疏松。另外,影响激素水平、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胃肠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器官移植等也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据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此外,在我国未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4.0%,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57.4%,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虽然骨质疏松形势严峻,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部分人群在骨量下降初期没有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而在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自己患病,延误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有利时机。

“如果饮食中摄入的钙不足,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借’一部分钙以保证血液中钙水平的正常,随着时间推移,骨骼将变得脆弱。”胡维界说,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日常饮食中都有摄入足够的钙,因此需要另外食用补钙类食品或药品。

奶制品是钙的最佳来源,一杯牛奶或酸奶中约含有300毫克的钙,所以每天3—4份奶制品将满足每日的人体所需。一些绿叶蔬菜,如芥蓝,也是很好的钙质来源,钙强化果汁和豆奶也有较高钙等矿物质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大,可在咨询医生后服用钙剂类药物进行补钙,实现钙的足量摄入。

在补钙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促进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及其在骨骼上的矿化,补钙的同时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晒太阳,紫外线照射皮肤自身合成;另一种是通过摄入含有丰富维生素D的食品,有强化乳制品、蛋黄、鲑鱼、金枪鱼和肝脏。

此外,胡维界建议,吃高钠低钾的食物将会加速钙的流失,对骨骼的健康有不良影响,所以每天应摄入少于2300毫克的钠;经常性节食使得体重过轻,会干扰生殖激素的产生,包括雌激素,而缺乏雌激素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的症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减少大量咖啡的摄入等,可以进行散步、慢跑、举重和球类等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对预防骨质疏松也很有帮助。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市民认为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经的过程,不必太在意。胡维界表示,骨的强度的确随着年龄增加而变脆,但是骨质疏松可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注重预防就可减缓骨质疏松发生,建议从49岁(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就开始预防,待年老后因骨质疏松出现疼痛、甚至骨折,再去预防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就错过了最佳时期。

还有部分市民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钙就行。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就是骨代谢的成骨作用和破骨作用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导致骨量减少,所以单纯的补充钙剂,并不能有效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钙从摄入到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再到骨骼。整个过程需要多种激素的调控,这些激素又受阳光、运动、多种生理情况及多种疾病的影响,同时这些激素也相互作用。

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方法主要是调整生活方式,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则需要配合使用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作用于骨矿化的相关药物治疗,建议到医院就诊,规范化治疗。

“很多患者来医院会问我,为什么我每年输两次补钙针,每次输一周,但还是会缺钙?还有的患者希望进行输液补钙治疗,说这样好得快,其实都是患者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胡维界进一步解释说,人体肠道每天最多只能吸收600毫克的钙,且如何让吸收的钙最大限度的沉积在骨骼上才是补钙的关键,因此,药物补钙最好还是采用口服的方式。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