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作者 赵亮)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庆阳市基层党组织精心谋划“自选动作”,力求“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出彩”,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声势、见成效。
一堂堂鲜活生动的“党史课”
不久前,西峰区显胜乡开展了讲好一堂专题党课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主讲的两位老党员马西恒和周丕才,均是乡里超过50年党龄的老党员。
马西恒今年74岁,1970年入党,曾担任显胜村党总支书记、显胜乡人大主席。周丕才今年77岁,1965年入党,曾担任唐苟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
在党课上,马西恒和周丕才以“坚守初心使命”为主题,结合自身实际,从生活中、工作中的小事说起,用朴素的语言,鲜活生动地诠释了如何对党忠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他们的讲述,引发了干部职工的共鸣,大家认真聆听老党员的“初心”,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坚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今天听了老党员、老支书讲的党史党课,我深深感到老同志们多年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真的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撸起袖子加油干。”乡党委秘书任正博激动地说。
西峰区显胜乡干部刘婷婷听了两位老党员的党课后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饮水思源,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深入学习党史,汲取精神营养,激发内生动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西峰区显胜乡现有75名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目前已讲党课15场(次)。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包含讲好一堂专题党课在内的“十个一”系列活动,让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带头上讲台讲党课,以言传身教的力量促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同时,结合“实践课堂”,动员乡村干部深入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家中聆听革命故事,让老党员与新同志手挽手、面对面、心贴心传递坚定理想信念、传递昂扬奋斗意志、传递无私奉献精神和良好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为显胜乡打造“旅游名乡”增添新动能。
一次次直击心灵的“视觉洗礼”
走进西峰区兰州路街道锦绣坊一条街,香包刺绣作坊、书画工作室等吸引行人驻足观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兰州路街道办事处结合党员干部、居民和青少年儿童等不同人群特点,着力打造“一馆一街一廊一院”党史教育主阵地,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简明易懂、生动活泛,让观看者感受到直击心灵的“视觉洗礼”,激发奋进的动能。
“一馆”,即党史教育馆,以献礼建党百周年为主线,在街道党建馆增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以图文并茂形式系统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精神和街道“七个百”系列活动篇章,借助投影设备为党员定期播放红色故事,现已推送33期。
“一街”,即红色文化街,结合锦绣坊街道文化氛围浓厚、居民群众流量大的特点,沿东门村村部外墙打造党史长廊,将党史学习教育搬到居民家门口、延伸到居民身边,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史教育。
“一廊”,即党史长廊,立足九龙南路社区“小青蛙孵化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频繁的特点,积极发挥共驻共建单位资源优势,联合市水利设计院在九龙南路社区“小青蛙孵化教育基地”打造党史教育长廊,培育孩子们爱国爱党爱社会意识。
“一院”,即以小区楼院为单元,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院院会”活动内容,通过邀请辖区或楼院的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人员讲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兰州路街道育才路社区88岁的许带发老人,在参加“院院会”聆听红色故事后深受感动,将已故老伴参加解放战争时留下的遗物——一枚珍藏多年的毛主席纪念章,无偿捐赠给了社区,以期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学习会”
4月9日下午,在庆城县高楼镇苏家店村91岁的老党员、退伍老兵李秀成家的院子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会正在进行。高楼镇的16名科级党员干部自带小板凳,认真聆听着李秀成同志的故事。
当天,李秀成讲述了他从参加革命队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件往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李秀成和在场聆听的党员干部,几度热泪盈眶。李秀成说:“为了革命,我们很多战友和同志都牺牲了,我是幸运的,能有机会看到现在这样的好生活、好景象”。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现场聆听的党员干部无不动容。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弘扬革命先辈们舍生忘死、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学习他们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基石,汲取前进力量,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切实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行动自觉。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庆城县高楼镇充分发挥自建红色教育主阵地的积极作用,创新开展了以“同坐一条板凳、共议一个话题”为核心的“板凳会上见党性”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小小的板凳,让干部和群众围坐一起,畅所欲言,聊身边事,谈惠民政策,在板凳上对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移风易俗、产业培育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进行“民情会诊”,开出排解民忧的“处方笺”。
一支支热心奉献的“红马甲”
在庆城县翟家河乡,有这样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活跃在乡村、穿行在田间地头,他们用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次次热忱的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所需所盼,传递着温暖,践行着初心。
这个服务队就是翟家河乡党委创办的“红蜜蜂”志愿服务队。该乡以小蜜蜂的“勤劳奉献、求实自律”精神为内涵,按照“1+6+N”服务模式(1个红蜜蜂服务驿站、6支服务队、N个服务点),组建了6支共计282人的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这些服务队结合“十个一”便民服务活动,积极为民帮办实事,目前对接完成了红辣椒种植项目引进、“数字乡村光纤入户”等服务项目,在危险路段安装了4.5公里的党旗路灯100个。“红蜜蜂”志愿服务队还积极开展学党史社会公益活动,联络社会爱心志愿协会捐赠衣物2000套、鞋子500双,并上门发放给该乡的118名老党员、老军人和贫困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红蜜蜂”志愿服务队的奉献感召下,翟家河乡282名党员干部,也努力在学史明理中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在学史增信中着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在学史崇德中实现资源共享,在学史力行中真正让群众增强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