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红动陇原100年】界石铺——三大主力会师的中心“基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静宁县,六盘山西麓的一片红色沃土。

界石铺,长征中的“领袖驻地”、会师中心。

长征时,红军五次途径静宁。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5位党和红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等9位元帅,徐海东、陈赓等8位大将,杨成武等47位上将、161位中将以及千余名少将曾在这里宿营或战斗,播下了革命火种,唤醒了群众的革命觉悟,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红军来到界石铺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地区。9月18日在宕昌哈达铺进行整编,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后占领通渭县城时,蒋介石急调三十万大军在西兰公路和六盘山地区布置了两道封锁线。红军在通渭稍作停顿补充之后,兵分三路向界石铺前进。

当时,右路一纵队进入静宁县四河乡的水岔,途经麻岔、四河、红寺,宿营于界石铺祁岔村的冯家大庄。右路三纵队到达朱家山、水鱼、上河一带宿营。中路二纵队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由叶剑英、邓发等人指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当晚宿营界石铺。当地开明人士张士杰主动把自己的院子让给了毛泽东居住。

红军五过静宁路线示意图。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因红二十五军之前奠定的良好基础,陕甘支队到达界石铺一带时,群众远远看见红军过来,纷纷欢迎,红军也每天到街上给群众扭秧歌、说快板、演文艺节目。

在进驻界石铺的第二天,红军侦察得知,从西安方向驶来10余辆汽车,满载着国民党当局给毛炳文部运送的粮食、被服和鞋袜等物资,即将从附近经过,便立刻组织了一个连的精干力量,埋伏在高家堡到界石铺之间的公路旁。

没多久,10多辆辎重汽车毫不知情地开进了红军的包围圈。这一仗,红军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全部运到了界石铺总队。尽管当时红军缺吃少穿,缺乏补给,可他们还是将毛巾、袜子等一部分战利品分发给了穷苦百姓,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红军不一样。

红军长征5次路过静宁,先后共256名热血青年入伍。当地群众把红军视为亲人,有的为红军当向导、翻译,有的参加运输队、担架队、修路队,有的帮助红军筹集粮食、食油、布匹,有的帮助红军烧水、做饭、碾米、洗衣服、缝补子弹袋,鱼水深情感人至深。

毛泽东在界石铺的三天两夜

毛泽东当年夜宿的张家小院,如今,被修建成为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走进花草繁茂,修葺一新的宅院,瞻仰毛泽东居住过得小屋,一张土炕,一张小桌,一把椅子,一个火盆,一个脸盆,一盏老油灯,屋内陈列极其简单,基本保持了当时原房东家房间陈设的原貌。讲解员刘瑞告诉记者,毛主席和他的警卫员在这里曾居住了三天两夜。

房间正堂挂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毛主席拍的照片,下方是原房东家原有的供桌和古式壁镜,桌上电话为后来当地一位老红军所捐赠,左边则是当年毛主席睡过的土炕。据陈昌奉回忆,那几天,炕桌上放着不少书和地图,毛主席一直盘腿坐在炕上,不时翻阅书籍、查看地图。

毛主席对陈昌奉说,界石铺地处西兰大道,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后红军肯定还会再来。

果不其然,1936年,党中央为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将界石铺确定为三大主力会师的中心“基点”,组成了西方野战军再次到达界石铺、单家集一带驻防42天,保证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10月8日至22日,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又先后到达界石铺、会宁、平峰镇及兴隆镇、将台堡一带,与红一方面军实现了大会师。

红军进驻界石铺后,在当地一座名叫庆圣楼的戏楼前召集了1000多名群众。肖华、邓颖超等先后在戏台上演讲,向老百姓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主张。毛泽东也亲自登上戏台,声音洪亮而又坚定有力地告诉老百姓:“红军是穷人部队。”后来,为了纪念红军,当地群众把这座戏楼改名为“红军楼”。

毛泽东旧居。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据说,蒋介石获悉毛泽东到达界石铺的消息后,十分震惊。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决定转移“剿匪”大本营到西北,兼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张学良兼任副司令,企图对付已经北进到六盘山附近的毛泽东。这天,蒋介石问张学良毛泽东的位置。张学良回答在界石铺。 蒋介石听后,心中直犯嘀咕,问道:“哪两个字?”

“界限的界,石头……”张学良突然觉得这个地名和蒋介石同名,又连忙解释此处属甘肃省静宁县,大概是静宁与会宁的分界地点,所以才这么称呼。

蒋介石对毛泽东踩于与他名字谐音的地方感到愤慨和不能容忍,下令“把毛泽东撵出那个地方再打。”

此时的毛泽东,也察觉到了这个地名与“蒋委员长”同音,笑着在街石上连跺三脚说:“我们踏上了蒋介石的脊梁骨,再用劲一踹,他就要趴下了。”

军爱民 民拥军

在毛泽东旧居隔壁,是陈昌奉居住过的房间。柜子上的一个干粮袋,格外引人注目。

当年,毛主席知道离开界石铺后,下一个驻地要进入单家集回民区,便命令全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族风俗习惯。

红军使用过的物品。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正是由于红军在长征逆境中始终严守纪律,所以赢得了民心,赢得了群众,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一无所知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采访中,静宁县党史办主任梁启为记者讲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35年10月初,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静宁地界时,突然遭遇敌兵拦截,年仅16岁的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卫生部看护员巫仰光身受重伤。为了不影响重伤员转移,他拒绝了收容队的救助,被界石铺镇水鱼村村民黄荣清收留、救治。黄荣清是村里的老中医,曾救助过不少受伤的红军战士,伤势较重的巫仰光在黄家养了一个月才完全康复。为感谢救命之恩,他称黄荣清为大伯。1936年10月,红军重占界石铺时,巫仰光重新归队。解放后,巫仰光转业到兰州医学院工作,曾多次到水鱼子村看望黄荣清一家人。至今,两家人仍保持联系,亲如一家。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新中国成立后,静宁县人民对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等当年住过的院落进行过多次维修保护。1996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代,静宁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干部群众捐款6.6万余元,依托毛泽东旧居和红军楼等原有建筑,建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

2006年,纪念馆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完成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建设和附属工程建设,现总占地面积56亩,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军楼、毛泽东旧居、印象厅、主题雕塑、缅怀厅、追忆厅、俱进厅、红色记忆长廊、毛泽东诗词长廊、综合展陈馆及生态广场等。2011年开始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刘瑞介绍,纪念馆现有展览陈设面积达3200平方米,共展出革命文物展品175件(套),展览陈设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以声光电等多媒体为手段,重点展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静宁留下的革命遗迹以及界石铺作为长征会师时中央战略部署中确定的中心“基点”的重要历史地位,并建立红色政权的光辉历史。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广场上的主题雕塑(无人机照片)。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目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甘肃省党史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凉市廉政教育基地、平凉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为社会各界弘扬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凝聚发展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纪念馆更是成为平凉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热地。

根植红色沃土 奏响发展交响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近年来,静宁县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紧紧围绕“红色圣地、绿色家园”这一发展定位,依托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阵地优势,全力打造红色小镇。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闲的时候会带我来高堡驿站玩,这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海,还有新鲜的蔬菜、娱乐项目,让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我玩得很开心。”静宁县南关小学六年级学生颉凯告诉记者。

红军使用过的物品。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

界石铺镇高堡驿站开心农场,地处界石铺镇2万亩优质早酥梨及8千亩大接杏生产基地的核心区,是界石铺镇依托山清水秀之势,按照不破坏生态、不损伤梨园、不大兴土木的原则,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而建设的一处集田园采摘、果蔬种植、农事体验、花海种植、亲子娱乐、研学培训、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3.2万余人次,收入56万余元,仅去年“十一”国庆假期单日就突破了7000人次。高堡驿站开心农场,是界石铺镇发展红色旅游的有益探索。

与此同时,草畜产业是界石铺镇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去年以来,镇上瞄准饲草种植前端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打破村域界限,采取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方式,在南山水鱼流域规划建设了2万亩优质饲草玉米种植基地,其中订单面积1.4万亩,群众自用面积0.6万亩,出苗率在95%以上。从空中俯瞰,一片绿色,充满生机。

“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红色圣地、绿色家园’发展定位,持续做强红色旅游+红牛养殖+饲草种植+果品产业‘四大产业’,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基础夯实、社会和谐、富民强镇,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干成一番新事业。”界石铺镇党委书记李高强说。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李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