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我家这五年】“脱贫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城县桐川镇金家村易地扶贫搬迁点。(资料图)

“这五年我们村变化太大了,道路宽敞了,环境更美了,自来水也用上了,我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住上了新房子,经济收入翻了几番,儿子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过的还不错,女儿也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今年54岁的庆城县桐川镇金家村的张李成一边忙着喂羊,一边向记者分享着自己如今的美好生活,他颇为激动和感慨。

近年来,庆城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入股、合作社托管”的工作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331+”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湖羊养殖产业,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步伐。

张李成家旧庄园。(资料图)

五年前,张李成家中有六口人,母亲80多岁,妻子患有严重性关节炎无劳动能力,儿子在外打工。女儿还在上大学,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张李成就靠种地和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2017年被确定为贫困户。

2018年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他家拥有了20只湖羊,自己还借钱购买了两头母牛。

“当时真的很感谢政府,在我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政府救了我,不但给我给了羊,买牛还有补贴,我对生活一下有了希望,当时心里就想着,坚信只要坚持好好干,一定会过上好日子。”张李成说道。

后来,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张李成就把20只湖羊入股到金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每年拿分红闲暇时间还可以去合作社务工。

庆城县金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2018年以前,合作社都是自己经营,规模、效益一直上不去。2018年6月,庆城县对县域内的合作社通过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方产业联合体,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采取合作社全程托管,统一饲养管理,完成为“331+”合作社的改扩建,提升合作社的发展和带贫能力。

张李成的新家干净敞亮。(资料图)

“2018年入股,分了4次红,一共分了18000多块钱。我每年都在合作社务工,一月是3000块钱。”庆城县桐川镇金家村村民张李成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在这里务工,他不仅能照顾到家庭,每个月还有三千多的收入贴补家用,比他在外地打工好多了。

“我们主要按照“四个一万”和“四项补贴”对合作社进行扶持。”庆城县桐川镇农业农经服务中心主任张庆玲告诉记者,“四项补贴”,主要是政府统一采购种公羊投放到合作社,购买价值十万的饲用机械设备投放到合作社,合作社的水电路都是由政府统一协调解决的,第四个是合作社的流动资金,政府协调贷款之后全额贴息;“四个一万”主要是指政府根据合作社的带贫户数每户给补助一万块钱,购羊过程中,政府配股一万,分别给农户和合作社贴息贷款各一万。

改扩建后的合作社,规模、效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进而提高了合作社的带贫能力。目前,有84户农户的1380只羊入股在合作社,总存栏量达到了近2600只。

“通过前一两年的务工,我学习到了一些养殖方面的技术,2019年年底,给家里购买了15只羊,还有五头牛,去年收入了3万多。”如今,张李成不仅是合作社的股东,他还是合作社的一名固定务工人员,实现了劳务、分红双收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张李成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准备继续钻研养殖技术,扩建养殖规模,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发家致富。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