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项目是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3月4日至5日,庆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观摩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利用一天半时间,组织各县(区)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前往镇原县、庆城县和西峰区实地观摩了农业产业、乡村建设、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等工作。通过实地观摩,大家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学习中互相提高,在交流中创新举措,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要胸怀“国之大者”,紧盯“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按照“遵循规律、转变观念,改善基础、优化结构,科学支撑、龙头引领,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科学把握庆阳农业农村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巩固提升“一县一品”质效,扬长避短,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加快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陇东报全媒体开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专栏,全面跟进各县(区)、各部门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实现 “开门红”“全年旺”的生动实践。
庆阳网讯(记者 李文)环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强基补弱、增绿亮红、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肉羊全产业链典型县为抓手,研究出台了《十条意见》,持续巩固“政企社研村户服”七位一体产业联合体,推动环县草羊产业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的轨道上健康发展。2021年,环县羊只饲养量达到了315万只,农民人均来自草羊产业的收入突破6000元;环县中盛公司屠宰肉羊近30万只,出口迪拜、香港,并畅销国内各大城市的餐厅、超市;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通过国际国内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加快肉羊品种培育步伐,三元杂交羔羊培育成功,产肉量提高15%以上;环州故城—中国羊肉养生城景区开园营业,五个月接待游客超过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夯基础,扩规模
全面创优生产体系
科学养殖,构建现代化的营养标准体系是关键。今年,环县坚持有机配方种好草,建设饲草种子良繁基地,培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饲草种子。按照“县北燕麦、县南苜蓿”的总体规划,新种优质牧草80万亩以上,并提高组织化、机械化收割效率,确保“寸草归仓”。围绕做优“环县配方”,在中国农科院专家组的指导下,完善原料采购、配方设计、品质控制体系,完善营养体系。
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基础上,环县全力构建现代化养殖生产体系,通过建设“肉羊种质创新中心”,引进基因组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高新技术,加强科技制种,培育“中环肉羊”核心群;通过壮大规模集群,加快良种扩繁,推动新建20个养羊专业村,新培育4000户养羊专业户,促进生产环节整合优化。
强保障,延链条
全面促进产业增值
壮大一项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化的保障体系是必由之路。为了使零散的保障措施向着体系化迈进,环县持续加强“政企银”三方合作,加大信贷力度,为带动力强、经营效益好的养殖、育肥合作社、育肥场和养殖大户投放“金羊供应链贷”,解决产业融资难问题。同时,深化社会化防疫,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和价格指数“双保险”兜底政策,化解市场风险,稳定“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三支技术服务团队,推进“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聚集百名专家合力推动肉羊养殖降本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升级、产值增加。
通过发挥中盛羊业的全链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借鉴福建圣农集团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羊肉熟食产品和羊毛、羊皮等产品的精深加工,推动引育繁推、种养加销等各环节全面升级。通过支持中盛食品厂扩大产能,年内屠宰肉羊30万只以上,生产羊肉75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支持伟赫乳业18万吨乳制品加工厂扩能上产,全年生产乳制品3万吨以上,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在高端乳制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以优质提升产品价值。
靓品牌,促融合
全力促进三产融合
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是产业振兴的本质特色。环县在草羊产业发展路上,全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今年,该县进一步加快环州故城—中国羊肉养生城二期项目建设,传承创新羊肉美食文化,建成一批羊肉美食消费平台。通过举办环县羊羔肉品牌全国巡展活动、奥运冠军进校园推介活动、银西高铁“环县羊羔肉”号冠名宣传活动、中国画院“环县·三羊开泰”采风活动、中国烹饪协会“环县羊羔肉”名菜制作比赛活动、中国绿色农业联盟《环县羊羔肉》成书活动、全国羊产业专家教授考察交流活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在环县举办趣味比赛活动、全国知名企业家“环州故城”体验活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环县羊羔肉品鉴座谈活动等十项环县羊羔肉品牌宣传活动,提升环县羊羔肉品牌价值。
环县还依托肉羊营销协会建设“产销联盟”,在北京、西安等城市配套建设冷链配送中心,培养专业经纪人,深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联合抱团闯市场,实现羊肉产品畅销全国,让环县羊产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实现三产高效能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