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党代会报告指出,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我们既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也要紧跟时代、推陈出新,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这真说到了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心坎里,特别感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兰州交响乐团首席谢莹说。
谢莹介绍,她所在的兰州交响乐团为献礼建党百年而创作的甘肃省首部原创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高度评价其艺术价值和重要意义,盛赞甘肃音乐人为革命历史题材音乐艺术创作奉献了一部力作,这让全体创作人员真切领略到了甘肃文化的魅力,深受鼓舞。
“甘肃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积淀中,积累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艺形式,如陇剧、花儿、皮影戏等,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加工升华,不断提升艺术高度和价值,在新时代赋予新的生命力。”
文艺属于人民,文艺为了人民,文艺之“树”必须扎根人民之“土”,才能焕发出应有的活力。“文艺工作者不能独居象牙之塔,而应扎根民间泥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用好鲜活素材,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让甘肃古老的文化大放异彩。”谢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