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曹永琴:让传统剪纸更“年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曹永琴正在进行创作。

得知今年要举办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消息后,曹永琴和她的伙伴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参展作品,她们要提炼庆阳文化精髓、创新艺术形式,使作品的文化高度和艺术高度相得益彰,在本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展示庆阳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庆阳色彩。

曹永琴是剪纸艺术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在华池县文化馆从事艺术创作。她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跟着父亲在家具上画画、做油漆,跟着奶奶、姑姑们学习剪纸和女红。长大后,她在剪纸创作中吸纳了现代艺术元素,进行大胆创新,创作了不少反映农村现代生活的民间剪纸,既传统又时尚,深受人们青睐。

香包节在曹永琴的艺术成长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年,第一届香包节的举办,让她大开眼界,也让她体会到最本土、最质朴的传统文化倍受人们喜爱,激励着她以极大的信心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从第二届香包节开始,曹永琴就精心准备各类剪纸、香包、布贴画等作品,积极参加节会。每次节会就是一个大型展览会,来自全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创作者们相聚一起,带来高水平作品,也带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化的创作思路,互相学习交流,曹永琴受益匪浅。开眼界的同时,也认识到差距,促使曹永琴不断加强学习。

2006年,曹永琴跟随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创始人陈竟,深入学习剪纸技艺及思想精髓,使她在创作理念和发展方向上有了新的突破。使她认识到,民间剪纸是意象造型,不能局限于具体事物,需要打破时间、空间、比例、体积的限制,运用各类造型和表现方法,传递寓意深厚的文化内蕴。在此后的创作中,她将各种传统文化技艺融合运用,多形式展现,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

为了参加今年的香包节,她创作了两件参展作品。一件名为《陕甘高原欢歌绵》,是在两米多长的木板上,运用贴画、剪纸、泥塑、刺绣等多种技法,融合陇东黄土高原风情、庆阳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元素制作而成,意在表现庆阳深厚、璀璨的历史文化。第二件作品是一盏小夜灯,以南梁红色文化为创作题材,表现了华池县群众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积极支援前线闹革命的情景。

“政府搭建了一个好平台,让我从最初的认识、接触,到后来的学习和创作,使我成长很快,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实现了我的艺术梦。”曹永琴说。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