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一把剪刀、一张张红纸、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图案;一双巧手、一次次精巧构思、一幅幅独具匠心的作品……从童年到暮年,吉彩琴在自己的剪纸人生中“一路繁花”。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西峰区三里庙花园小区的吉彩琴工作室,象征祥瑞吉运的龙凤麟龟、鹿蝠鹤鹊、梅莲桃葫,代表趋吉避凶的抓髻娃娃、疳娃娃、送病娃娃,还有卷轴长卷、各种剪纸,将不大的空间装饰得色彩缤纷。今年52岁的吉彩琴忙着给弟媳妇张彦峰教授剪纸技艺,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专心。
吉彩琴出生在合水县山区,她的奶奶是当地有名的剪纸高手,母亲也有一双能剪会绣的巧手。在她的记忆中,一张不大的纸片,在奶奶的剪刀下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纸蝴蝶风车,吉彩琴和弟弟举着风车追风,那是她童年最快乐的记忆。七八岁的时候,她就能剪一些简单的花样了。每当村上有婚丧嫁娶,她就会跟着奶奶,剪红白喜事用的图案。
十五六岁的时候,吉彩琴就开始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构图、创作,按照自己的想象剪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
长大后,吉彩琴嫁到了西峰城区。两地的剪纸风格有所差异,这让吉彩琴对剪纸有了新的领悟。她将两地的剪纸特点进行吸纳再创作,剪纸水平不断提高,作品特色逐渐鲜明起来。仅一个庆阳特有的民俗文化剪纸形象“抓髻娃娃”,在她的剪刀下就有十几种样子。
后来,吉彩琴开了一家婚庆礼服店,把剪纸当作赠品,吸引了许多回头客。
2002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连续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庆阳的香包、剪纸、皮影逐渐走向全国,形成了产业链,这给吉彩琴的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剪纸也成了她生活的重头,她的艺术生活愈发丰富。她的作品《吉祥虎娃》《双头鱼》《雄风英姿》《娶亲》《六猴献寿》《生命树》等,在历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中多次获奖。
2004年春节,吉彩琴代表甘肃省赴澳门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全国文化交流活动,她的剪纸《三个代表》《梅兰竹菊》《吉祥虎娃》《大喜子》等百余件作品在澳门展出,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好评和喜爱。
2007年7月,吉彩琴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赴欧洲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在法国巴黎等地,她拿起剪刀,随看随剪、现场表演,短短几分钟,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出现在眼前,富有庆阳民俗特色的“生命树”“抓髻娃娃”和埃菲尔铁塔、郁金香花等剪纸作品让外国人翘起大拇指。
作为一个农民,吉彩琴还有一个职称——副高级剪纸艺术师。在勇攀剪纸艺术高峰的同时,她注意培养剪纸艺术传承人,积极带领学员,多次深入学校为青少年传授剪纸技艺。她积极做庆阳文化的传播者,在宁县籍老乡王红雨支持下,把庆阳剪纸带入了深圳的课堂,让更多的外地青少年爱上了庆阳剪纸,开始学习庆阳剪纸。她还将自己设计的剪纸样式,与庆阳香包、刺绣结合起来,带动亲戚、邻家及周边的妇女,将传统剪纸纹样做成肚兜等刺绣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今年9月26日至30日,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在西峰举办。为了迎接此次文化节,吉彩琴准备了千余件剪纸作品。“希望通过文化节,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庆阳剪纸,爱上庆阳剪纸。”吉彩琴说,她也希望喜欢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非遗剪纸的传承中,让传统的老手艺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