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庆阳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集中宣传④】“庆阳好人”钟生玉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开栏的话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重要回信精神,大力推动“三抓三促”行动和“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纵深发展,集中展示省市级“好人”品牌工作室在开展理论宣讲、技能传授、服务群众、爱心公益等特色活动中的生动实践和工作成效,切实树立工作室的标杆作用,扩大工作室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主动参与文明实践。庆阳文明网、文明庆阳公众号开展“庆阳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集中宣传活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庆阳好人”钟生玉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

凝聚榜样力量 弘扬时代新风

——“庆阳好人”钟生玉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

单位先进个人、环县十佳好人、环县人民法院陪审员、优秀仲裁调解员、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环县九届十届政协委员、环县看守所执法监督员、2016年度“甘肃好人”……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59岁的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环县公路职工钟生玉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荣誉只是一种认可,关键是要为老百姓做实事,替他们分忧解难。”这是钟生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爱管“闲事”的“好人”

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钟生玉就是一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从事公路养护工作40多年,工作特殊性,他多次遇见各种交通事故,每次遇到需救助的行人或司机,他总是及时伸出援手。“我这人爱管闲事,喜欢助人为乐,实在想不起这些年到底管了多少事了。”钟生玉说。

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钟生玉还经常利用闲暇和周末时间,帮大家化解矛盾纠纷。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钟生玉虽不是什么官,却凭三寸不烂之舌,摆事实讲道理,把事情理清说透。单位同事身份证丢失,不懂办理手续,他就主动出面找公安局、派出所帮忙补办;有的退休职工没钱看病,他主动借钱,并帮助办理医药费用报销;公路沿线承包土地被水冲毁,处理时,有的群众提出无理要求,他耐心做思想工作,妥善解决了问题。大家都说:“钟生玉文化程度虽不高,但说话句句在理,我们爱听。”矛盾解决多了,找他的人就更多了,住院看病没钱的、打架的、打官司的、矛盾纠纷、工地干活拖欠工资的、交通肇事需调节的……生活中,邻居亲朋只要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钟生玉。他的电话一天24小时开机,每天至少要接10来个求助电话,不论多忙多晚,他都尽力而为,从不敷衍了事。多年来,因帮助别人,钟生玉累计借出去近10万元,有的至今未还,有人说他傻,他却憨笑着说:“谁家都有个难处,帮一把是一把。”因为他“好管闲事”,且管得让人心服口服,渐渐地有了“钟铁嘴”、“闲事大王”的雅号。

“好人”带头移风易俗

除了“管闲事”,钟生玉还管“红白事”。他有个原则,“说媒”、管“红事”从不收谢礼,还推动婚介行业取消了“谢媒礼”“离娘钱”“二家坡”等婚嫁恶习。管“白事”坚决不允许主家搞传统的“领羊”等环节,减少过事费用。

钟生玉工作室墙上挂着两面簇新的旌旗,分别写着“好人精神暖人心,出谋划策负担轻”“胜似月老牵红线,甘话鹊桥渡良缘”字样。“自今年3月份至今,已管了6起‘红白事’了,这是家属为表达谢意特意送来的。”钟生玉指着旌旗,讲起了背后的“故事”。33岁的大龄青年王某和离异女杨某3年前自由恋爱,却迟迟不能完婚。原因是女方父母要10万元彩礼,男方父母因家贫,加上嫌弃杨某离过婚,不同意这门亲事。万般无奈之下,王某求助钟生玉说和。钟生玉前后跑了三次,给双方父母反复做工作,最后,硬是把彩礼说成了6万元。在钟生玉这个月老撮合下,两人于今年5月喜结良缘。“‘离娘钱’,‘压箱钱’等这些变相收钱的环节,我当场都统统给取消了。”前些日子,家住县城公路段小区的高某因病去世,由于大儿子远在新疆,小儿子年轻不理事。情急之下,高某老伴找到了钟生玉。在钟生玉号召下,全院男女老少来了30多人,大家帮厨、抬丧、搭棚。钟生玉取消了传统“白事”请阴阳念“昼夜经”,“领羊”、大操大办等陋习,主持开了追悼会,简单做了祭奠,并将代客席的饭菜由13个减成10个,这番举措,为主家节省了六七万元。

事毕后,主家送来两条香烟,两瓶酒作为“谢礼”,钟生玉坚决不收,“你们刚过完事,手头够紧张了,不能再额外增加负担。”至今,一说起钟生玉,高某老伴还忍不住抹泪,一个劲直夸,“他钟叔是出了名的大好人,我们一家人这辈子都会记着他的恩情”。

移风易俗道阻且长

移风易俗,移的是旧风,易的是陋俗。厚葬薄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是打着人情、传统的旗号,走形变异的风俗习惯。美其名曰讲礼数,背后却是攀比炫富、铺张浪费和劳民伤财。“老百姓思想工作最不好做,需要‘情理法’三管齐下,花时间花精力多次跑,反复讲道理,才有成效。”钟生玉坦言。

“甘肃好人”钟生玉移风易俗类品牌工作室,依托环县金羊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有了专门的办公室。目前工作室吸纳志愿者20人,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于每月15日和22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面向全县群众,围绕崇尚节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旧立新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活动3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并发布了《环县婚俗改革倡议书》等。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下功夫,出实招,营造新风尚、新习俗的良好氛围。“甘肃好人”钟生玉选择了迎难而上。他笑称,“我要不断努力,让文明新风吹进老百姓心坎,争取有朝一日当上“中国好人”。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