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峰区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统筹抓促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精心培育产业,持续整治乡村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努力绘制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图景”。
做活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近日,在位于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大棚内一排排菌棒整齐悬挂。
“基地于今年4月1日正式投产运营,日产菌棒10万袋。”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永久说,基地主要研发适宜于本地气候栽培的黑木耳菌种,使用适应西部地区的大棚水循环节水种植模式,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技术,使黑木耳菌种培养周期缩短5至7天,菌种生产采用苹果树修剪枝条、麦麸、豆粉等原材料,使种植业生产废弃料得到合理利用。
据悉,该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承包大棚发展木耳种植产业。由企业提供菌棒、技术,订单回收产品,农户负责建棚、种植,有效降低市场风险。目前,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吸纳周边群众种植玉木耳、黑木耳50棚,每棚有2万袋菌棒,年纯利润可达6万元。
鄢旗坳村还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把蔬菜种成景观、把景观变成收益”的发展理念,争取村级集体发展资金入股到村办合作社,打造露地蔬菜示范基地,连片种植甘蓝、小白菜、西红柿等蔬菜400余亩,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西峰区紧盯“两个高于”目标任务,坚持责任落实不松劲、政策支持不打折、资金投入不减少、帮扶力量不削弱,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西峰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西峰区农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措施》《西峰区鼓励引导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方案》,聚焦“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培育,大力培育发展生猪、果品、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
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西峰区还挖掘资源禀赋,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支撑、能人带动等措施,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花卉、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采取生产资料奖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群众发展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等“五小”产业,走出了一条“主导产业为主、特色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之路。
扮靓环境,让乡村更宜居
日前,走进西峰区显胜乡冉李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在村子蜿蜒,广场上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一座座整洁的农家小院分布四周,坐落有序。
“村上现在变化很大,卫生环境好了,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村民之间一团和气,大家每天晚饭过后,都会来村里的文化广场跳舞娱乐。”冉李村村民李博雅说。
记者了解到,冉李村立足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紧盯“人居美、环境美、村庄美”目标,在保持田园风貌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金,完善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对村文化广场提质改造,利用两处废弃涝池,建成集排洪、休闲为一体的景观莲花池。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整改提升,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场、文体活动中心、生态公园、公益爱心互助院等场所。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先后新建、改造、维修农房32处,拆除残垣断壁40多处,清理“三堆”210处,拆除土墙1500多米,在村部周围、新修公路两旁、群众庄前屋后栽植绿化苗木1700多棵,种植花卉1000多平方米,扮靓了村容村貌,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年,西峰区按照“产业引领、基础先行、文化为魂、生态打底、城乡融合”的思路,坚持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入手,深入推进乡村建设“1315”示范工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后制定出台《西峰区“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西峰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安排衔接资金19051万元,组织实施产业发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就业帮扶、乡村建设等4大类122个项目,完成村庄规划40个,有序推进8个省、市级示范村创建任务。
西峰区还借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组织创建一批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立足蒲河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将原深度贫困村毛寺村打造为集农俗体验游、文旅创意游、自然风光游、娱乐休闲游、健身运动游和民宿旅居游“六游”为一体的专业化乡村旅游“样板村”,示范带动乡村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此外,西峰区持续推进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安排实施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5个,新建垃圾收集站点13处,发动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治理11200多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400余吨,完成户厕改造5756户。
厚植文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在肖金镇小寨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家“正气银行”格外醒目,这家银行和其他银行不同,村民可以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等正能量行为作为储蓄资本,通过赚取积分的方式累积叠加,在“正气银行”免费兑换领取各类日常生活用品。
“自从有了‘正气银行’,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很高。闲暇时间,党员带领村民踊跃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植树造林等活动,目前参与人数达到500多人次。” 小寨村党总支书记路思伟说,村上不仅建起了“正气银行”,还打造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文化墙,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引导村民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新风尚。
今年,西峰区坚持创机制、搭平台,纵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对乡村治理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修正发布了《西峰区乡风文明理事会工作细则》,创建诚信“红黑榜”“正气银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平台,推进农村服务管理共建共享。先后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100多场(次),培育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96个。以解决“一老一少”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入点,探索新时期农村互助养老扶幼新模式,建成农村爱心互助院暨爱心互助学堂(一院一堂)7处,进一步夯实关爱服务行动载体,拓展优化服务内容,真正把关爱服务行动落到实处。
同时,西峰区推动“雪亮工程”向农村薄弱区域延伸,着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累计建成数字示范乡镇4个、数字明星示范村4个。健全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管理机制,安排1514名网格员下沉一线,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25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9%以上。
不仅如此,西峰区还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守人信”工程,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推出了一批“崇德向善”“遵德守礼”先进典型模范。
如今,在西峰城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百姓心田,日渐浓郁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筑起了乡村振兴之魂,凝聚了强大精神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