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红色庆阳】红二十六军创建始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30年前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南梁一带组织革命武装,创建了陇东革命根据地,到1935年,同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块,其间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后半期,是以红二十六军的成立、失败、恢复、发展、壮大过程为主线的。也正是由于发展壮大了的红二十六军,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区域,才使成立陕甘边苏维埃政权的条件得以成熟。

转角镇正式建军

早在陕甘游击队以正宁县寺村塬为活动中心开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共临时中央于 1932年4月20日,作出了《关于陕甘边游击队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决议要求中共陕西省委迅速编制红军一个师或两个师,“首先从现在的游击队中选拔中坚的有力的队伍,编成为经常的正式红军,这是毫不能延缓的最迫切的任务”。红军的番号是第二十六军。中央责成陕西省委从自己的常委中选派一人去担任红二十六军政委。6月1日,中共陕西省委相应作出了《关于创造陕甘边新苏区与游击队的工作决议》。6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召开北方各省代表联席会议,陕西省委派省委书记杜衡参加。会议中心是讨论建立北方新苏区,在研究陕西工作时,重申4月20日中央《关于陕甘边游击队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并确定立即将陕甘边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杜衡为军政委。8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会议,贯彻北方会议精神,决定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一个正规团,争取在近期内编成一个师,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一团(后改为第四十二师第二团),并通过了《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四次“围剿”,创造陕甘边新苏区及红二十六军决议案》。

1932年12月18日,中共陕西省委令陕甘游击队开往宜君县杨家店子集结待命,听候改编。随后,杜衡以中共中央北方局特派员、陕西省委代表的身份来到部队。22日,队委会召开党员大会,杜衡在会上宣布了临时中央和陕西省委关于改编陕甘游击队的指令。24日,部队开往宜君县转角镇,在这里召开军人大会,举行改编授旗典礼,正式宣布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简称红二团,并举行了授旗仪式。红二团下辖骑兵连、步兵连、特务连和青年连(后改称少年先锋队)共200多人,长短枪150余支。由军政委杜衡兼任团政委,王世泰任团长,郑毅任参谋长,汪锋任团党委书记。由于杜衡的“左”倾偏见,刘志丹被排斥在领导者之外,只任团政治处处长。为了便于控制部队,杜衡在改编中规定,干部必须从班长战士中选举产生,由政委任命。这一规定,其实是将陕甘游击队排以上干部集体撤职,把干部的任免权抓在自己的手中。

在照金二次建政

1932年12月26日,红二团迅猛歼灭焦坪守敌60多人,接着消灭照金、旬邑民团各一个部,部队发展到300多人,并帮助地方党组织先后建起了香山、芋园、照金、旬邑、宜君5支游击队。后在庙湾与夏玉山民团作战中失利,部队撤离照金苏区,刘志丹接替郑毅任参谋长。

1933年2月上旬,红二团转移到正宁县的三嘉、湫头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并在湫头王郎坡设计伏击赵世坤民团,将敌全歼于石炭沟,赵世坤被活捉后拉到三嘉狼牙洼处决。随后,红二团又回到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进入了以照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中共陕西省委决定选派一批领导干部到照金工作,习仲勋就是选调者之一。1933年3月初,习仲勋由三原奉调到西安,随后,又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到红二十六军工作。此时,红二团在东进攻战金锁关之后,又乘胜南下与渭北游击队协同作战,于心字区北原西马道两旁设伏,歼灭敌人驻侯家堡一个骑兵排。习仲勋得知消息后,即随红二十六军第二团行动,任红二团少年先锋队指导员。

随着陕甘边区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陕西省委认为照金的革命斗争“已提到土地革命与建立苏维埃政权阶段”。3月15日,陕西省委致信红二十六军,要求“立刻由农联、游击队、共产党、红二十六军代表共同组成边区革命委员”“彻底摧毁当地反革命政府机关,组织苏维埃政府机关,应该从当地群众及游击队中,选择可靠共产党员和非党员来加强陕甘边苏区的革命委员会,来领导农民斗争,扑灭反革命的势力与夺取武装革命”。4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召开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周冬至任主席,习仲勋任副主席。

红二团覆灭于终南山

随着照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展和巩固,红二十六军及游击队连续作战取得胜利,使苏区人民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但也引起了国民党陕西当局的恐慌。1933年4月下旬,国民党陕西当局调集4个正规团和6个县的民团8000余人的兵力进犯照金根据地。红二团转入外线作战,习仲勋等率领游击队坚持斗争。经过20多天机动作战,歼灭了一大批敌人,部队发展到500多人,进犯之敌也撤出照金苏区。中共陕甘边特委和红二团党委在照金以东的北梁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如何发展红二十六军和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会上,围绕红二团今后动向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被暂时性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杜衡等人,主张南下渭华创建根据地。刘志丹、金理科等人主张继续坚持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但杜衡不仅拒绝了刘志丹等人的正确建议,而且还给他们扣上“一贯右倾”等大帽子,凭借红二十六军政委的权力,强行作出南下渭华的错误决定。

由于杜衡的威逼,6月下旬,红二十六军第二团300多名官兵,由照金北梁挥师南下,当日到达陕西淳化县桃曲原,歼灭偷袭的国民党淳化县保安队80多人。次日到达三原二台,与黄子祥领导的渭北游击队会合。渭北游击队的负责人力劝红二团不要冒此风险,盲目南下。但杜衡仍一意孤行,强令红二团尽快南渡渭河。此时,杜衡借口向省委汇报,只身离队,政委交汪锋代理。6月 24日,刘志丹、王世泰、汪锋等率红二团从高陵渡过渭河。

6月25日,刘志丹、王世泰、汪锋等率部一日五战,冲破国民党陕西警备第三旅的围追堵截,行军百余里到达蓝田流峪口。7月中旬,红二团与警三旅及地方民团在蓝田张家坪激战数日,伤亡惨重。刘志丹遂同其他领导商议,决定丢掉韬重,分路突围,在秦岭山中与敌周旋,找准时机,返回照金。刘志丹、曹士荣率一路,汪锋、杨琪率一路,王世泰、吴岱峰率一路,在秦岭山中苦战两月,终因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团几乎覆没,造成了极为痛心的损失。

刘志丹死里逃生,冲出重围,一个人隐蔽在深山里,昼伏夜出。后来遇见红二团战士,才扶他下山,和失散的王世泰、曹士荣等会合。接着,在渭南、华县党组织及黄子文夫妻帮助下,化装成游乡小贩,担着货郎担子渡过渭河,爬山越岭,奔向陕甘根据地。待刘志丹、王世泰等少数幸存者历尽艰险返回照金时,已经是10月4日夜晚。党组织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陕甘红军部队,就这样被“左”倾机会主义者断送了。

陈家坡会议统一了部队指挥

红二团南下失败后,根据地失去了坚强的支柱。陕甘边区特委继续领导着地方游击队坚持武装斗争。他们对根据地的武装力量进行整顿,在三原武字区将渭北游击队和富平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四团,黄子祥任团长,杨森任政委。

1933年夏天,王泰吉率骑兵团由陕西三原移驻耀县。这时,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南下遭到惨重失败。在这严重关头,王泰吉毅然率领杨虎城部骑兵团千余人起义。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将王泰吉骑兵团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王泰吉任司令。

随着红四团、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和耀县游击队到了照金地区,1933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苏区陈家坡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对汇合起来的三支部队的今后行动方向、红军临时总指挥部人选等问题进行激烈讨论。陈家坡会议把部队集中起来,有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包家寨会议恢复红二十六军

离开照金革命根据地后,红军主力在反“围剿”斗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工农民主政府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蒿咀铺包家寨子召开了联席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陕甘边区党和红军无立足之地的最困难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照金根据地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讨论了主力红军改编、根据地重建以及今后行动方针等重大问题。会议决定撤销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恢复红二十六军,并成立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把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耀县三支队和红二团南下失败先后回来的百余人与少年先锋队合编为红三团,把红四团逐步改为骑兵团,以适应长途奔袭、快速出击和步骑兵配合作战的需要。会议鉴于红军撤离照金根据地以来,部队在无后方的情况下连续作战十分不利,为坚持和发展革命武装,决定开展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同时建立三路游击区,开辟三个战场,扩大根据地建设。

根据包家寨会议决定,由刘志丹、王泰吉等主持,于1933年11月8日,在葫芦河川的合水莲花寺对红军进行了整编,正式宣布恢复红二十六军,成立四十二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由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黄子文任政治部主任。红四十二师下辖红三团、红四团两个团。红三团由王世泰任团长,李映南任政委;红四团由黄子祥任团长,杨森任政委。两团人数共500多人,战马五六十匹。为了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师、团、连层层建立了党组织,师党委书记由杨森担任。1934年元月,王泰吉去河南做兵运工作,不久牺牲,改由刘志丹任师长,杨森任政委。

红二十六军发展壮大

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大力发展地方游击队的过程中,自身兵员得到很大补充,不断发展壮大。1934年后季,以陕甘边区特委和直属特务队为基础,组建了红四十二师一团;以第二路游击指挥部所属的庆阳、合水、保安、安塞游击队为基础,重新组建了红四十二师二团。红二团于 11月初在南梁阎家洼子正式成立,刘景范任团长,胡彦英任政委。1935年2月,红一团正式成立,陈国栋任团长,张仲良任政委。第二路游击区遂发展为陕甘边根据地的中心区。

1934年夏,刘志丹、习仲勋派黄罗武、马锡五上黄龙山做郭宝珊的工作,并派人送去慰问信和马匹等。郭宝珊被刘志丹、习仲勋的诚意所感动,毅然于10月20日在新堡宣布起义,率部120多人进入庆北苏区。习仲勋等接到报告后,与红四十二师师长杨森率红三团、骑兵团前往柔远城南一带接应。11月10日,陕甘边党政军机关在荔园堡敲锣打鼓召开欢迎大会,并将郭宝珊部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郭宝珊任司令员,任浪华任政委。之后,一些占山为王的群众武装也因此接受红军改编,壮大了红军队伍。

至此,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已拥有红一团、红二团、红三团、骑兵团、义勇军共5个团的建制,兵力1000多人,游击队也发展到了1500多人,在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苏区周围,形成了一块稳定的战略区域。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