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庄子峁的“铿锵玫瑰” ——记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庄子峁生态农庄公益助农人杨清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杨清艳(右二)和村民分享获奖喜悦。 庆阳融媒记者 敬强强 摄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丁艳 敬强强 刘易萌 巩冠阳)“庄子峁生态农庄的小吃入驻环州故城非遗小吃馆啦!”“我们庄子峁的农家饭在环州故城是最受欢迎的,我太开心了!”从正月初四至今,在年味十足、游客如织的环县环州故城里,洪德镇耿塬畔村庄子峁生态农庄掌门人杨清艳每天都在忙着线上直播推介庄子峁农特产品,线下指挥农庄入驻非遗小吃馆的一切事务,忙得不亦乐乎。短短10多天,庄子峁生态农庄在环州故城接待游客12万人次,销售额达 20万元。

庄子峁,从埋在山大沟深的黄土高原的褶皱里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组,到如今发展为集生态旅游、绿色采摘、特色产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它的蜕变和这个叫杨清艳的女人息息相关。

村里人说:她就是我们的掌门人,就是我们的领路人,就是我们庄子峁最顽强的一个“村花”!

“中年少女”回乡——

从种树萌发的庄园梦

杨清艳,何许人也?用她自己的话说:“初中毕业,卖过麻辣条,开过服装店,做过批发生意,天生爱美,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一个十足的中年少女。”

杨清艳丈夫的老家就在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庄子峁——一个距县城32公里的小山峁,住着22户村民。201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丈夫回到老家拾掇庄院,旧窑洞用砖箍了崖面,整修一新,房前屋后种上了树。

树,对于山大沟深、干旱多沙的环县老百姓来说,人人都稀罕。看着村民们羡慕的眼神,杨清艳夫妇俩就给这家送几棵、那家送几棵。也就是从那一年,杨清艳两口子萌发了给老家的荒山、道路、家家户户门前种树的想法。

2020年的正月,他们回到老家过年,和四叔杨志熙、六叔杨志奎、八叔杨志平一合计,果断做出了给庄子峁修路、种树的决定。

“老公经常说,人活一辈子,钱多钱少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杨清艳就是丈夫最忠实的拥趸。那时候的她小有积蓄,把钱看得风轻云淡。

短短四个月时间,5.3公里的土路就被推平加宽了,320亩荒山和22户村民的庄前屋后都种上了树,推土机、拖拉机、压路机整天轰鸣,全村的壮劳力齐上阵,就连老人娃娃都被发动起来满山满洼地给树苗浇水。

修路种树的钱从哪里来?都是杨清艳夫妇自掏腰包的。

路宽了,树种上了,夫妻俩心里美滋滋的。“要是把咱们庄子峁建成一个基础设施好、产业兴旺、风景优美、文明富足的农庄,该有多好!”丈夫做起了庄园梦。

杨清艳一听更加兴奋。“他一描绘,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童话般的庄园。”她成天在图纸上画呀画,全村103口人的646亩地,哪里建牛棚羊舍,哪里建作坊,哪里种花,哪里种菜,哪里建蜜蜂园,哪里建亭子……她做着各种各样的规划和设想。眼下新推的土路要铺上石子,路两旁要砌起漂亮的砖头墙,要把村里的养殖种植产业发展起来,还要清理掉家家户户门前影响观瞻的粪堆草堆,种上蔷薇、月季、爬山虎等……远景和近景规划都在她心中浮现。

一个庄园梦在这个“中年少女”的心中萌发了。

“穆桂英”挂帅——

“我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四叔杨志熙自豪地说:“我们杨清艳就是庄子峁的总设计师。”

路宽了、树种上了,他们马不停蹄地按新的蓝图进行建设。自家的钱已经捉襟见肘,杨清艳凭着她多年的人脉,大部分林林总总的物料、机械费、人工费等都先赊着。白天,她在现场调度指挥,晚上,就在草纸上写写画画,那几个月,每天都要干到精疲力尽。

杨家几代人都这样说:“她就是我们庄子峁的‘穆桂英’!”

这一年,庄子峁干成了许多大事:土路变成石子路了,路两边漂亮的砖头墙砌起来了,百合玫瑰园建起来了,大风车就在园子里转呀转,杨八郎养殖专业合作社、杨六郎旅游合作社也成立了……

再说说村上的产业,杨清艳夫妇看好六叔有养殖技术,动员他建羊棚草棚,六叔一没钱二没地,杨清艳便把自家2亩大的菜园子兑给六叔,并拿出20多万元建起了羊棚草棚,六叔还能养蜂,她就花1万多元给六叔买10箱蜂,拉回来一看“规模”太小,又花1万多元买来10箱。有了蜜蜂园,还得种上四季玫瑰。种上花后,还觉得缺个木屋子,又从外地调回来一个精致小巧的木房子;九婶茶饭好,她就筹划在九叔家办个农家乐,九叔没钱投资还怕失败,杨清艳夫妇就给改造厨房、餐厅,购置厨柜、餐柜,又投入了20多万元;十一婶刘海琴家有四个孩子,是村上日子过得最紧巴的人家,但十一婶会做农家手工酱,杨清艳夫妇就动员十一婶做酱产业,十一婶没有勇气也没钱投资,杨清艳夫妇花12万多元一次性买来60多个缸、盆和3000多斤黄豆,十一婶傻眼了——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就这样十一婶被逼着走上了发展产业的道路……

“那一年,走在庄子峁的山山川川,感觉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心中的喜悦真的像快溢出来一样,就连赊账都是那样痛快!”杨清艳回忆道。

但是这种痛快的感觉很快被现实击得粉碎。

2020年11月中旬,大地封冻,庄子峁终于停止了一切建设,杨清艳才回到城里得以细细整理一年来的账目。摊开大大小小的账本、收据、纸条一算,夫妇俩瞬间傻眼了:不光把200多万元的家底花了个底朝天,还赊账欠工费200多万元!“天啊!”杨清艳首先嚎啕大哭。丈夫也哭了,他抱着妻子忏悔:“燕子,是我害了你,200多万元是你多少年做生意一分一分抠出来的呀……”

那段日子,夫妇俩心急如焚。欠账中最紧要的是农民工的工费,仅这一项就80多万元。杨清艳把丈夫的工资卡、孩子的压岁钱、多年来办的所有银行卡上的余额全部取出来,仅凑了8万元,只是杯水车薪。只要手机铃声响起,他们不约而同地就会想到:又是催账的……

杨清艳的公公无奈地说:“我没想到生了个傻儿子,还娶了个傻媳妇。”眼看着他们走投无路,双方的父母拿出了养老钱,还有几个挚友伸出了援手,杨清艳还忍痛卖掉了县城经营多年的一处门店。

就在杨清艳为钱东奔西跑时,丈夫忍受不了重压得了重度抑郁症,她吞下所有的恐惧、焦虑、担忧、委屈、泪水,精心陪护丈夫40多天,直至丈夫痊愈。

“经过这番波折,我们两个好像都脱胎换骨了,重生了。”杨清艳告诉记者,“我有时也很佩服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那年春节,大侄子抑郁的消息在庄子峁不胫而走,淳朴的村里人这才反应过来:一直以为是大侄子争取到公家的钱建设庄子峁,原来都是他们两口子自筹的!震撼、震惊和震动,把庄子峁百余口人的心凝得更紧了,劲憋得更足了。

“燕子”来时——

庄子峁的希望来了

2021年初春,当庄子峁山梁上的杏花开放的时候,杨清艳开着她的小白车回村了。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一见她就亲切地说:“我们的燕子回来了!”“燕子回来了,咱们庄子峁就有奔头了!”

从此,杨清艳真的就像一只燕子,每天从城里开车到庄子峁,晚上再回县城,披星戴月,风雨无阻。一到村上,东家飞出,西家飞进,一家家拉家常、谋产业、想办法。她不再盲目地投钱,而是沉下心一点点地做村上的产业。在杨清艳的慧眼和发动下,十三爷杨满银束之高阁多年的织箩手艺又重新拾起来了,“七奶奶小厨”农家饭店顺利开张,七奶奶和九婶还炸起了油饼;八叔八婶不在外面跑车了,回村做起了糜子黄酒,养起了土鸡;十二奶奶家办起了共享菜园,蒸起了纯碱馒头……

提起杨清艳,十二奶奶耿过让说着说着就哭了:“是燕子挽救了我的家庭。”原来,十二爷和十二奶奶多年来关系不和,两人的感情已降至冰点。杨清艳就经常去他家拉家常,用激将法劝导:“你们看看,别人家都有产业挣钱了,你们两个落后分子还不跟上一起发展,对得起自己吗?”在她的软磨硬泡下,十二爷两口子按杨清艳的“规划”干起来了——把自家的十几亩地整成共享菜园,提供给城里人耕种。地里要时时去打理,杨清艳就陪着十二奶奶干活,每次她都不忘叫上十二爷“作陪”。这一年,菜园里的辣椒、南瓜等蔬菜都被杨清艳推销出去了,十二爷和十二奶奶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也破冰了。

前两年,由于疫情影响,游客来得很少,怎么样把村上的农产品变成钱?杨清艳就利用网络,给自己注册了快手号、抖音号等视频号,每一家的变化和发展,她都拍成一条条短视频发布出去。每一天,她都要在村里直播,为村上的土特产代言,四婶家的辣椒、九奶奶家的地溜溜、八奶奶家的南瓜、十一婶家的手工酱、姑父家的醋、十三爷家的箩都被卖成了钱。在杨清艳的示范下,织箩的十三爷开播了,卖黄米醋的姑父开播了,做酱的十一婶也直播了……

两三年间,庄子峁悄然发生着蜕变:建成了蜂蜜庄园、农家手工酱醋、石磨面粉、石碾辣子、糜子黄酒、手工织箩等六个小作坊,陇东羯羊、农家散养鸡、瘦肉型苏太猪等三个养殖中心,无公害蔬菜园、商用百合、珍稀花卉树木植物园、核桃、早中晚熟桃采摘园等采摘基地,还有九德书苑、乡愁博物馆、儿童乐园等,“庄子峁”也成功注册了商标……

2021年9月,村上召开第一次分红大会的时候,村上辈分最高、十三爷的老父亲坐着轮椅要来见杨清艳,他当着大家的面说:“如今咱们庄子峁的生活变了,这都是燕子给咱们带来的,她就是个人才呀!”而在一年多前刚开始拓宽土路时,要推掉十三爷家的地埂,他的老父亲就躺在推土机前阻止:“要推我家的地,除非从我身上碾过去!”一年后,十三爷一家积极主动参与到农庄产业中。八爷杨满新曾因为拆除改造自家门前猪圈差点和工人打起来,一年后,八爷无私地让出自家用了三十年的打谷场,建成了儿童乐园。

2022年的时候,杨清艳提出要成立庄子峁“村花团”,这可把奶奶婶婶嫂子们羞坏了,杨清艳鼓励她们:“你们就是庄子峁最漂亮的花朵,要美美哒表现自己。”有了鼓励,她们都放下包袱,穿上了杨清艳给她们买来的花衣裳,男人们也围起了红围巾。如今,村花们一遇到直播、接团、跳广场舞时都会全副武装,积极参与。

杨清艳在庄子峁管委会上提出把每月的16日定为庄子峁公益日,全村老少无异议。一年多来,每到这一天,全村家里家外卫生大扫除,庄子峁管委会进行评比,家家争着比整洁、比文明。

庄子峁不光模样变了,人的精气神也变了。

杨清艳(右)在直播间销售村民制作的箩筛。 (资料图)

“暖心姐”助农——

蹚出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随着新冠疫情的散去,庄子峁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2023年,市上、县上的多家企事业单位来团建了、中小学生来研学了,陕甘宁还有本土的作家来采风了,县内外的摄影师来拍片了,北京、天津、陕西等地的游客来旅游了…… 这一年,来庄子峁的游客突破5万人次,庄子峁农产品销售及旅游接团总收入达到200万元,村上共举行了5次分红大会。每一次分红,杨清艳都要把家家的收入换成现金,发到户主手中,而她自己却不要一分钱。

“2023年我家收入了近20万元,第一次分了6000多元,第二次第三次都分了3万多元,第四次分了4万多元,第5次分了近5万元。”九婶掰着手指头算。去年一年,她家是庄子峁收入最高的一户。“这都是燕子的功劳。”九婶高兴地说。

去年5月,环县委统战部把庄子峁树立为“环县网络统战工作‘村村播’示范基地”。截至去年底,杨清艳的短视频已经拍了近200条,在她的带动下,全村22户全部开播,进行直播带货。“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户户直播,抱团发展”的发展模式在这个小山峁逐渐成型。

今年1月底,杨清艳代表庆阳市参加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达人选拔活动暨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省级选拔赛,她带去的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干旱山区农文旅整合发展创新”项目获大赛一等奖。在比赛现场,甘肃省农广校副校长、评委杨安民点评说:“庄子峁走出了干旱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农庄做得好,路子走得实,如果每个村庄都有像你这样的带头人,乡村振兴就能更快实现了。”

结束比赛,杨清艳连夜赶回,1月30日清晨就出现在庄子峁。村里的男女老少就等在路边,杨清艳一下车,他们团团围住,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获奖的喜悦。“我回来了,咱们庄子峁得奖喽……”杨清艳开心地大声喊着,眼中却止不住地涌出热泪。

“拿到这个奖,得到省上专家的认可,我觉得4年来吃的一切苦都是值得的。”杨清艳说。

2024年2月4日,临近年关,在四叔家的窑洞大院里,“春到农家院 欢乐过大年”庄子峁生态农庄“村晚”隆重上演。在这个由环县文旅局和洪德镇共同组织,全村老少参与策划、演出的活动中,杨清艳被授予“特别贡献奖”,她再次泪洒现场。

庄子峁的全体村民无限感慨,异口同声地说:给燕子颁这个奖,是我们全村人共同的心愿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