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按照“盯住有限目标,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以“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为指引,着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促落实有效 政务环境便捷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坚持高位推进。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问题,指导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后召开全市“三抓三促”行动动员暨优化营商环境讲评推进大会、全市“三抓三促”行动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推进会议,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市营商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市“两型”办、市帮企办通力协助,密切配合,千方百计通堵点、破难题,抓督办,促落实。各部门、各县(区)立足本部门本领域实际,综合运用专题调研、问卷测评、督查检查、跟踪督办等措施,紧抓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协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我市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工作任务台账管理、工作考核评价3项工作机制,组建30人的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队伍对全市营商环境进行监督。常态化开展督查抽查,适时发布营商环境“红黑榜”,切实发挥正向激励、反向督促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我市紧盯“审批最少、成本最低、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目标,全面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推动政府数据共享汇聚。整合税务、人社、公积金业务及印章刻制、银行账户开户预约等服务,在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开办企业服务专区,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次申请、统一受理、当场免费办结”。去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5633户,总量达到178028户,较2022年底增长3.5%。
认真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理事项和审批流程,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受理项目1012个,办理审批服务事项6598件,受理项目数和审批办件量均排名全省第二。
通过全面推进减、免、缓、降税政策落实,先后发布112条便民服务措施,推动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创新开展为企业提供“专办”、为群众提供“帮办”、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为偏远人群提供“延伸办”、为提升效能推进“线上办”五项服务,企业间登记财产办理时限达到全省最优,去年累计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23641笔。
市场环境便利 要素环境充分
我市以推行柔性执法方式为抓手,不断释放行政执法的温度和善意,为经营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市场环境。全市共有监管事项目录清单940项、检查实施清单994项,2023年录入监管信息119401条,累计达到29.95万条,位居全省第三。
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设置非必要条件排斥潜在竞争者以及对外地企业设置隐性门槛的规定和做法,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水平和质效。2023年,全市政府采购总规模1295个项目,采购金额26.07亿元,减免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1.61亿元。
全面推行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加快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着力压减交易周期。2023年,市、县交易中心共完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2182个,交易额147.85亿元,电子化交易率100%,使用保函2195单,替代投标保证金1.51亿元,保函替代率89.65%,居于全省前列。聚焦“一带一路”及RCEP国家和地区市场,运用“展会+活动”“展会+推介”“展会+招商”等融合参展方式,做好展前对接、线上推介、现场签约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宽服务领域、开拓海外市场、抢抓贸易订单。
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要素环境更加合理充分。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深化政银企交流合作,连续3年兑现市长金融奖,表彰获奖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水、气“线上报装”“一窗审批”“一次办好”服务,精简规范水、气报装流程,大力推行联合验收、线上办理市政报装等便民措施。
认真落实稳岗利企普惠政策,充分挖掘和释放就业潜能,累计为各类求职人群提供就业岗位22.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01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亿元。市、县(区)财政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资金3.4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年内新增13户,累计达到57户。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千亿级产业链,融合推进数算电产业,“东数西算”产业园建设全面铺开,在2023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大会上,庆阳市被授予“算力高质量发展先锋”奖项。
法治环境公正 社会环境亲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市健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先后发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域“黑名单”7批、失信房地产企业5批。2023年11月份,我市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指数为87.61,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69位,位居全省第3名。与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平凉海关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协议,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最大限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专利授权574件,有效发明专利24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3件。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区)政府与法院“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协同处置”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企业破产处置工作中的民生保障、社会稳定、费用保障等问题。“‘马锡五审判方式’助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我市全力打造亲商爱商社会环境,持续深化“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工作,下发《关于落实“五要五不要”深化“两型”机关创建通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纵深推进“一把手走流程、科(股)长坐窗口”体验行动,动员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沉下身子查短板、把脉点穴疏堵点、率先垂范解民忧。全市各级窗口部门共体验办理事项11178项,累计发现整改窗口办理环节、审批效率等方面问题1465个。
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在保持市级层面2022年包抓干部和企业总体稳定不变的情况下,结合2023年包抓重点项目及包联工业企业工作,市上共确定1193名干部包抓1151户企业,共摸排困难问题1819个,已解决到位1792个,问题解决率98.5%。
成立招商引资促进中心,组建市项目落地服务办公室,设立11个驻外招商代表处,选聘8名招商大使,统筹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真情实意当好企业情况的“调研员”、惠企政策的“宣讲员”、破解难题的“协调员”,千方百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强力推进清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全市118件16832万元欠款于2023年10月18日全部清零,清偿率100%,提前完成了国家及省上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