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豳风剪纸 熠耀其羽——从审美叙事的视角解读庆阳剪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五谷有余(鱼)》 文彩彩作

豳风剪纸,熠耀其羽;

尊情抑理,张扬青春!

我阅读着这些庆阳人的剪纸新作,

与作者们不断交流,生发出许多新的感慨,

深感剪纸传承人坚持“我以我手剪我心”,

豳风又红董志塬!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庆阳剪纸吧!

远接神话 表现梦幻

《蝴蝶娃娃 》 高燕作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剪纸传承着浓郁的陇东文化习俗,构成华夏民族精神空间上的神话想象、信仰体系、历史传说,由剪纸艺术形成的图腾文化体系,我们能够“看见”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这就像古希腊神话所编织的天庭之上的璀璨星光——庆阳剪纸以生命树与抓髻娃娃的生殖与成长衍生的神话与生命体系,贯穿于生命生育、生活生计、生产生存的全过程中,看似平面,却是立体地形成艺术的时空,飞翔着人类心灵的欲望与梦幻。

高燕说,那天在读正宁县志,看到有个村庄叫狐子峪,就想到大禹和九尾狐族的故事。狐子峪谐音“胡子狱”,不过宁愿相信:那里曾住一个原始部落,而她们就是传说中的九尾狐族。

传说缥缈不可追,事实上,住在狐子峪的是我母亲亲奶奶的妹妹。她剪花、绣花都是能手。我们家现在还有她绣的一个针扎:黑色的老粗布,长耳朵的大猪头。   

时光渺渺,那时候我仿佛四五岁的样子。也许曾见过这位姨老太,也许没有见过。不过后来,只要有人提到狐子峪,我总会想到她:

一位梳着低矮的盘髻,穿着深蓝或浅灰大襟衫,裹着小脚的老太太……灵巧若狐。

也许住在狐子峪的她,本身就一只灵狐……

高燕的《蝴蝶娃娃》,亦人亦仙,亦狐亦蝶。虽然还是抓髻娃娃这一图式,但与特定的生活阅历相联系,就进入历史与人生的交叉与延续之中,产生了新的形象变异了,形成新的灵动神秘的形象,穿越时空的记忆里,梦幻飞翔。

剪影传神 信仰光明

《抓髻娃娃》 成雪琴作

成雪琴剪纸是地地道道的陇东民间剪纸。每一幅图样都可作为原生态剪纸的文化符号,进行深入的文化解读。这次她为我提供的是“边角料剪纸”,就是你用剪大作品残留的小纸片剪的小剪纸。这些剪纸有抓髻娃娃、虎头娃、刘海耍金钱等,都是原始古朴的,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靳之林、王光普他们搜集整理出版或采用到学术专著中的剪纸是一脉相承的。几十年过去我们以为这种风格的剪纸再也见不到了,真的失传了,谁知成雪琴、段彩霞她们没有忘记,依然能剪。

这些原生态的剪纸首先是剪纸的符号元素,与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一脉相承;其次是造型风格与汉画像砖的风格一脉相承的感觉,有古雅之风。原生态的民俗、符号化的寓意、影像化的造型,能抓住这三点的,都是很有造诣的民间高手。如虞金香的《凤凰朝阳》等作品就线条颇有张力,一则简率肃整,二则又有民间女性审美的灵透之感。

老样子剪纸多是大写意,注重形体之大致勾勒,不作局部过细、质朴豪放、自然平实、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情趣。这样的作品,造型大气,远观近看,都很清晰,醒目,强烈,影像观感毫不模糊,具有永恒的生命活力。这些作品中的抓髻娃娃与生命树形象系列,层次分明,气魄宏大,情感深沉,人与景物的情态意绪表现得绝妙而又含蓄。其关键是抓住了剪纸的秘诀就是“剪影”,无影不成像,影像的灵魂又在于形,形的微妙之处又在于主次空间的协调、远近布局的安排,辩证运用“形神兼备”“计白当黑”“夸张变形”“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

《凤凰朝阳》 虞金香作

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生命机能消失为“死”,精神消失为“亡”。机体可能死,精神仍可存。精神意识是可以离开生命机体独立存在的,精神不消失的人是长存的。作为心像的艺术,剪纸艺术最高的境界是记录生命的时空,传播人生循环的理念,表达生命的转化,完成人与神,与自然万物,人与人,与亡者之间的精神对话。所有能够完成对话的剪纸作品都是生机勃勃的生命的复活体——剪纸的生命里有光,光华四射,照亮黑暗,引导人走出迷途。这就是段彩霞的作品《光》(系列)的意象表达。

《光》 段彩霞作

若盘古开天,在段彩霞的剪刀下抓髻娃娃是站在香火上的大力士,他举起了光华四射的旭日,照亮了宇宙,飞翔在太阳上的雄鸡一唱,唤醒了人类。这香炉是一位哪吒一样的孩子,其力量的获得来自大地——他借助了神之力,通过一位香炉所转化的大耳孩童,连接了自己与大地。孔雀、凤凰、佛手、万年青、莲花、牡丹,都以锯齿纹反复渲染,形成精神的光华。

纸剪真情 淌自心田

《生命树上》 张改琴作

从剪纸创作的角度欣赏剪纸,好的剪纸就是人间的真诗,传真情,有真爱,是真美。

明代庆阳籍诗人李梦阳评述王叔武搜集编辑的民歌,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以此描述庆阳的剪纸艺术家团队聚集交流的景象,毫不为过。每当聚会交流,她们都是边唱边剪,歌唱嘹亮,剪纸飞扬。剪纸与民间歌谣的融合为一,是庆阳剪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比如彭粉女的每一幅剪纸差不多都有一首民歌或谣曲。剪纸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剪纸。    

为了矫正假大空的诗体与文风,李梦阳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古“格调”,这是传承。当他发现摹拟复古的弊病,就主张“真情”两者契合,则能达到“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古法,罔袭其辞”的理想创作状态,从尊情的视角出发,他发现真正情真意切的佳作在民间,于是他肯定“真诗乃在民间”,认为民间的歌谣敢抒真切之情,能发自然之音,勇于做到“直出肺肝,不加雕刻”。可以张荣娟作品为例:

《高原妈妈》这幅作品主题是展现陇绣传承的历史,叙说了刺绣文化传承的历史脉络。她从传说中嫘祖的故事开始讲起,嫘祖带领百姓开辟荒地,教人种桑养蚕;人们学会了植物染色,公刘的夫人将桃花绣到了衣服上。

一棵民间艺术的生命之树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作品以一棵古老的大树爷爷作为画面结构的主体,以森林老人的视角讲述人类男耕女织的故事。树下有水塘溪流,蛙鸣鱼池,树冠的丰姿绰约,与凤凰或孔雀的羽翼庇护着人类,构成人们的田野乐园。  

在这乐园里,嫘祖青春饱满,戴花披叶,手捧彩丝,引得喜鸟来朝。喔,大人或耕、或锄、或养蚕,或纺线,或绣花,或剪纸……

我们或可把这棵大树就当做一棵巨大的桑树,孩子或在这巨大的桑树之上,采桑叶、摘桑椹,惹猫逗狗赶公鸡,打秋千、采野花儿。

劳作的女人,都叫“高原妈妈”,玩耍的孩子都是黄土高原上的孩子。高原天上,凤凰于飞,窑洞门前,欢声笑语,满原幸福,全村一派祥和气氛。

2018年至2023年在镇原县文旅局受聘担任新集镇文化站文化服务工作,是新集镇陇原巧手工坊负责人,担任“高原妈妈”社会公益项目新集镇刺绣工作站站长。2019年获得甘肃省“陇原脱贫攻坚巾帼带头人”奖励。张荣娟的《高原妈妈》来自于她民艺事业的体验,他善于将古老的传统文化造型融入历史文化的叙述之中,以画面叙说故事,以故事抒发热爱生活和艺术的情怀,作品凝聚着成千上万陇东儿女对美好家园的守护之情,抒发着庆阳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幸福人生的珍爱。

李雪莲的《新生生命树》则构思有别,充分调动民间剪纸语言,在传统生命树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一棵大树上长出了“学习科技、发展光伏、种粮补贴、异地搬迁、贴息贷款”等枝叶果实,国家这些惠民政策,使古老的生命树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样的大创作剪纸在镇原的新集竟然还有,她们受到张荣娟的指导,又有自己新的创意,人物造型更为圆润可爱。

庆阳优秀的民间剪纸,也是民间的真诗,它尊情抑理,自由率性,传达着陇东民众的一腔真情。这是一只很有诗情画意追求的、颇具艺术创造张力的剪纸艺术创作团队,一直以来,他们都在探索着真正具有诗的品质的剪纸艺术的奥秘。

《鹿鹤同春》 刘文作

与李梦阳同时代的李开先,说得更绝对,他认为“真诗只在民间”!自诗三百以来,都是风出谣口,采风者归奏,今古同情。这就将古老的剪纸艺术符号、传统的剪纸题材,与自我的生命表达、生活叙事结合了起来。从这些剪纸艺人的创作生涯的考察中,从这些剪纸作品的欣赏中,我们能够听见天地人之间灵魂的对话、童心的歌吟、青春的赞颂。 

一则那些象征性极强的民间文化符号,从我们的剪纸艺术家的手里没有丢失;一则从《诗三百》的国风,到汉、魏、南北朝乐府,再到今天的陇东民间的歌声,在他们的歌喉里,从未绝息。无论古今,不分雅俗,诗与剪,都是都是发自心灵的真性情。

《生命树下》王雪琴作

优秀的剪纸作品,点线面的构成必然冒铰而出,线条自若,气韵畅达,化古为新,粗犷简朴之中具有深刻的表现力,成为深得风雅比兴之真意的佳作。杰出的剪纸大家,他们坚持“我以我手剪我心”,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真诚美化现世人生,或者洋溢着浪漫的情怀,或者蕴藏着现实的讽喻。这些思考,就是我对庆阳剪纸的新印象、新理解。

比如生命树题材的创作。张改琴的《生命树上》是直接的生殖崇象征,树为阳,将生命的能量,源源不断,输入人的身体,构成生生不息的繁衍图示。刘文的《鹿鹤同春》里,雄鸡伫立狗身上,鹤鸟翔于松树颠,娃娃以松树树枝廓扫寰宇,清气高爽。王雪琴的《生命树下》,作者的构思是:

对折冒铰,一棵生机蓬勃的千年古树,根系很深,奇曲的树根部分裸露地面,表示它的年龄之久,树底下坐着两个得道高僧讲经论道,披散的不修边幅的头发随风飘洒,树洞里住着成了精的老狐狸,活得滋润,眉开眼笑地听着两位高僧的经论世道,树头上两只老鹤相对而鸣,谈着她们的心!嫩枝上的松果果随时都可以开裂爆籽,预示着新老绵延,生生不息。

真诚合作 创研并重

就在刚刚过去的八月,庆阳剪纸艺术家开展民间艺术进万家、千件作品进村户的活动。剪纸艺术家郭凤福和王爱珍夫妇创建了“庆阳窑洞剪纸展览馆”,全市二十多位剪纸艺术家积极参加了剪纸作品捐赠活动。庆阳剪纸团队的信念、热情、责任和创造精神,由此可见。

近二十多年来,甘肃庆阳的剪纸团队,与我们研究民艺的学者、组织民艺工作的干部,结成了根脉相连的友谊,一起奋发图强,传承发展庆阳剪纸艺术事业,获得了许多丰硕成果。我作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感同身受,感慨良多。

2023年8月31日,庆阳市剪纸艺术专委会主任贺彩霞在庆阳剪纸工作群里说:

“感谢你为庆阳民俗事业做出的贡献!感谢你组建了我们剪纸专委会!感谢你关心支持剪纸艺人!感谢你不辞辛苦入户调查研究庆阳剪纸根脉!”

这份感谢应该是所有支持、研究庆阳剪纸艺术的。只是你我担任庆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多年,沉浸其中的时间与工作更多一些,更为直接地扶持了这一支队伍的成长。合水县剪纸艺术家郭金芳写了长长的一封真挚的微信:

“回想往日,是你把我领进了民协的大家庭,是你带领的团队,吸引出深藏我心底多年的爱好,剪纸,面塑。指引我那是文化,是民俗文化,从此让我走上了民俗文化的这条路。

在路上我结识了一个个大师,一个个才艺双馨的高人,一位位非遗界的领导;是我知道了,原来母亲一直做的默默无闻的事,也是伟大的事,使我认识到如母亲般的民间艺人,她们是那么的平凡中的不平凡,从此从心底升起对她们的敬仰!

在剪纸的路上,你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民间艺人前进,罗隐的诗说:“无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形容你一点都不为过!如今你退休了,却更忙了,为我们好多老艺人整理剪纸作品,宣传我们的文化,一有空闲就在群里指导大家的作品。一幅幅作品,如一朵朵花,花香四溢,开满全群,也开满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民艺学者,心在田野,和庆阳剪纸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同步前行,与庆阳剪纸共成长。不只是我,新时期庆阳民俗、民艺研究工作者,一直坚持剪纸艺术的调查与研究,他们有靳之林、彭金山、曹焕荣、王知三、高仲选、余振东、刘志学、田秀茂、白应田、李泾婷、张晓琴、张宝龙、习世刚、孙玉珍、徐磊等,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只是一个为剪纸艺术家提供学术支持、发现人才、肯定优点的人。这些学者都是我们要感谢的。学者们也感谢长期以来,剪纸人对学术的支持。

群体传承 个性纷呈

图1为段彩霞作品;图2、4为米雪萍作品;图3为刘文作品;图5为张改琴作品

庆阳剪纸以祁秀梅、彭粉女、张玉珍、刘桃儿、范秀德、马秀珍等前辈艺术家为杰出代表,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全国剪纸的重镇。现在经常参与庆阳民间艺术活动的作者有一百多人。这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的剪纸传承人群。

老一辈剪纸艺术家有郭玉梅、贺凤英、李翠英、金香莲、路双莲、刘玉英、雪秀梅、张改琴(合水)、文彩彩、贺彩霞、成雪琴、李会叶、安惠琳、段喜娥、段彩霞、虞金香、吉彩琴、赵白玲、王爱珍、赵兴萍、曹瑞珍、齐秀梅、路海珠、刘全德、梁小梅、张学翠、姚秀英、王雪琴等。

中年剪纸艺术家有史婷、王卓琴丶马琳琼、文彩琴、稣烨、赵兴萍、曹永琴、秦菊林、惠富君、张雪峰、马路、张锐利等。还有李雪莲、秦月霞、米雪萍、高燕、任晓宁、蒋立贞、蒋燕军、王丽萍、马艺颖、张建新、王婷婷、周淑霞、席丽丽……

或母女传承,或婆媳传承,或师徒相传,庆阳的“剪二代”田万红、张倩、武彦红、李芹芹、张金娟、吴萍、刘光艳、张荣娟、杨鹏飞、李转能、李小霞、路爱香等青年剪纸艺术家崭露头角。

以郭凤福、许军锋、罗宝军、赵东阳、栗九勇、王举贤、牛清满、景正忠等为代表的男性剪纸艺术家,也是重要的中坚力量。刘玉玲、刘静、唐叶、刘雪霞、郭金芳、赵东阳等,在中小学当老师,长期担任剪纸课教学工作,为剪纸艺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庆阳剪纸艺术队伍能够传承与创作并重,一专多能。许多剪纸艺术家已经成为代表庆阳文化的形象大使。剪纸创作、学术研究、活动组织三方面人力、人才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民俗传承、技艺传承、教育传承、学术传承“四结合”的团队。在庆阳乡村振兴、城镇文化发展、对外交流、全国培训、剪纸教学等方面人才分布合理,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布局。最关键的是,庆阳剪纸在把握共性风格的同时,追求个性的特点。我以一组兔子题材的小品说明这个优点。比如张雪峰、张锐利、马路、曹永琴等,就是庆阳市杰出的综合性很强的民间艺术人才。 

一只老兔子似乎很用劲地在捣药,用石杵捣着石臼,牵牛花在攀援,不,是瓜葫芦的叶蔓在月球上蔓延,兔子的尾巴竟然也长出了青枝绿叶?

一只小兔子已经诞生了,爬上妈妈的背上,和妈妈亲吻。两只小兔子还在妈妈肚子里,说话。兔子妈妈的肚子里,有花树,有青草,是可以看见的,这是民间艺术的意念透视。

小鸟啄白菜,兔子妈妈拿起一根树枝,驱赶一对小鸟,却被小鸟的可爱吸引了,不忍打扰小鸟了。小兔绕膝,学会了从根上刨个洞儿吃菜根?蝴蝶落到了兔子的头上,兔子都没有感觉到。抓住兔子一瞬间的情态,表现兔子的童趣——民间艺术里中有一颗童心的跳跃,所以常做常新,否则它早就未老先衰了。

两只兔子吃白菜,一只红兔子,一只黑兔子,好不容易将白菜立起来,却怕它倒了,只有摁住,却被后面的什么说吸引,故事在画外。其实主体还是这大白菜。白菜真大啊!白菜心里有灯光,一级一级的灯火如烛光照耀心灵的内在。白菜的心里也是一个层峦叠嶂的森林啊!民间艺术里有童话,展开就是一个绘本故事……

小兔子,拔萝卜,拔出萝卜吃萝卜,吃着小的看大的,大的留给妈妈吃。民间剪纸里总是蕴藏着一种对话,一种幽默的情趣,让人读后遐思不已,想起小时候……

剪纸的题材总是古老的,可个性总是独特的,同一题材,在不同的民间艺术家手下,呈现出不同的形象风貌,各有其微妙生动之处,让人心领而神会。

博古通今 独具匠心 

《多子多福》 秦菊林作

在民间艺术的研究中,发现、肯定、培育,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有的县剪纸渐渐没有了,那是没有人去发掘,去抓工作,失职了,任由它自生自灭。有的乡镇保持住了以往的荣誉,像镇原的临泾、华池的上里原,但是新的剪纸人才却也没有上来;有的地方,比如合水的肖嘴镇、镇原的新集镇,却发展成了剪纸特色村镇,出现了一个剪纸创作群体,令人欣喜……教训与经验,我们都需要反思总结。

追本溯源,了解庆阳剪纸的工作业绩、创作新变,我们会不断感受到剪纸的学问很深,艺术家的探索不易,庆阳剪纸蕴藏的文化精神既有历史的力量,又有时代的激情,也有生存的沉重。我引用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于陇东民间艺术的把握吧。

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它的未来是一切现代造型艺术从中汲取营养的沃土,是我们艺术创新的来源。只有立足于本土,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的现代艺术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因为事实上艺术创造力不管其如何强大都是根基于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沃土之中,唯有通过学习领悟传统艺术的精髓才能丰厚我们的根基。 

《麻姑献寿》 高燕作

独特的文化符号、传统的象征、隐喻意义在不断地创新组合中,与艺术家新的生活体验融合,共生同构,异曲同工,获得了丰富的画面效果,抒发着强烈的情感诉求,形成了新的剪纸艺术语言。从传统视觉艺术宝库里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视觉阅历,调整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情趣,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新鲜的剪纸艺术佳作。这些新作有提炼、取舍、分解、变异、组合,通过联想与想象再创作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是庆阳剪纸艺人们重要的创作经验。如镇原秦菊林作品是一组《十二生肖团花大集锦》充分发挥了团花剪纸的优势,形成了一组十二幅激情喷涌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细细品味,都蕴含着温柔雅致的生活情调,似乎静静地散发着一种温馨的爱意。

环江翼龙 郭金芳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是民间信仰的女神,年十八九,貌美,因降临人世“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以麻姑喻高寿。每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也是麻姑出彩亮相的日子,她在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与此日赠西王母以祝寿,因曰“麻姑献寿”。高燕的作品《麻姑献寿》里麻姑形象非常美丽,若飞天在天宇飞翔,衣袂飘飘 ,回眸人间,顾盼生姿,天真纯洁,她来祝寿,寰宇喜庆和美,仙乐萦绕,酒香四溢,琼浆佳酿,引人就想赋诗畅饮。

七千万年前,环江翼龙扇动着两米多宽的翅膀,滑翔在黄土高原鄂尔多斯盆地之上,那是晚侏罗纪时代,这个时代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翼龙化石1978年5月发掘于庆阳市庆城县三十里铺乡之环江东岸,那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个体最大的翼手龙类翼龙,环江翼龙与黄河象是最能代表陇东地域文化的远古动物化石,乃庆阳的文化地标。郭金芳以之为题材,进行剪纸艺术的再创作,运用的是团花式的循环结构,依然以石榴、牡丹装饰,以日月纹形成在宇宙飞翔的动势。

姚秀英、梁秋梅的剪纸让我特别注意。一个有丰厚淳纯的民间味——姚之第一幅,似是一对跳舞的人儿;一个有新的现代的创意——梁的剪纸上那颗烛光高照的心里生出的娃娃,便是美好爱情的结晶。她们的作品颇可深入了解。在民艺的研究中,说是发现,其实就是发现者先前是盲目的,自己没有深入罢了。发现民艺,寻找独特,探知思维,感受心灵,方能欣赏剪纸艺术里浓郁的审美情怀。而赵白玲就更是一位天才的民间剪纸大家了,她的剪纸完全呈现出传统剪纸无限的创造活力,脱俗,奔放自由,进入忘我的快乐的自在世界。文彩彩的剪纸又将虔诚的祈祷与信仰渗透在万般的祝福里,达到了异常饱满的令人震撼的境界。张改琴剪纸艺术的复活也就是她的人生老来精神的再一次复原、再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她以剪纸“再活一世人”。

冬去春来 豳风再拂

左图为姚秀英作品,右图为赵白玲作品

剪纸艺术就像命运的连环画,也是叙述的艺术,它便于讲述人生的故事。这是刘文《童年的春天》。

冬去,春来

花发,鸟啼

下堂,上山

开门,敲钟

刘文是后起之秀,大秀!她这多年外出学习进修,没有停过,已经融入全国剪纸艺术家团队了。张金娟剪纸,题材有碗盛石榴,多子多福;莲生桂子,丰衣足食;女人割谷,男人耕地,既有传统民俗剪纸的神秘感,也有农耕生活的表现。

对庆阳剪纸的每一次欣赏,都会将你带往人类艺术的童年、人生回忆的童年,让你感受到青春与童心的永在、艺术与创造的永恒。展开每一位剪纸艺术家的人生,都可以领略他们艺术生涯里的喜怒哀乐——有此感慨,我写下了两段微信,发在朋友圈:

记得那年段彩霞给李鹏总理剪纸,庆阳的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送给中央领导。一只大公鸡,下了一窝蛋,最大的是台湾。媒体宣传,没有忘记说作者,作者就是段彩霞,于是全市有名了。先前段彩霞住在临泾乡的大戏园子里,在戏台子旁边的文化站的房子里。文化站大多是公职人员,被乡镇抽调做其他更重要的工作了。或者,临时请用,工资不能保障,最后呢还是走人了。我想,用民间艺人来守乡镇文化站,是个好办法。采访段彩霞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写她的文章还在钢笔的肠子里。

这次征集作品,她剪个双猫寓意耄耋,剪一对兔子抱白菜是祝福白头到老?万年青上飞凤凰,香炉烛台灯花开,狼攀莲花望牡丹,牡丹花上飞双鸡,梅兰竹菊护鸳鸯,一对小兔送春来……大海装在鱼儿的肚子里,海,在鱼腹里游……段彩霞也是大师祁秀梅的传承人,她熟悉传统文化符号——就是被称为文化“活化石”的这些花样。 

刘玉英是庆阳剪纸艺术家团队的老一辈,“劳模”,带头人,她也是一位民歌民间小曲的演唱家。那年,我为调研剪纸,到刘玉英家住了两天,采访她。她说我想唱歌了,我唱,你听。我以为就在院子里,她把我领到“公社的戏台子”上,黄昏,落日,月亮升,她一个人唱,我一个人听,戏园子两边的白杨树拍手……

庆阳民间还有一些多年来我们没有发现的天才的、杰出的、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比如近年调查发现的赵白玲、张改琴、文彩彩等,就是新的发现。忽视,遗忘,是普查不到位、工作不仔细造成的。但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发现鼓励扶持,将县发现的剪纸人拉入全市剪纸队伍,让他们不要孤单失落,她们跟上来了,而且她们的剪纸更有传承的价值、抢救的紧迫!就庆阳剪纸发展的问题,我采访过一些同道:

庆阳民协习世刚主席认为:“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庆阳剪纸,在创作上,还需要坚持培训引导,加强读书学习和对外交流,尽量减少概念化、绘画化的作品,也要避免过度宣传化的倾向。”

“在传承上,庆阳剪纸传承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整理传统纹样,恢复窗花剪纸、绣花样剪纸,组织专项的传统窗花和绣花样剪纸的展评活动。”庆阳民协副主席李泾婷说。

庆阳市民协干部徐磊建议,庆阳剪纸要继续抓普及与提高,需要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源,总结经验教训,编撰优质的教材。在剪纸艺人的口述史的采集上,在老年人作品的整理研究上,也是时不我待,耽误时日,就错过了机遇。

民协剪纸专委会主任贺彩霞倡议:“由于对庆阳剪纸的研究推介不够充分,庆阳剪纸的收藏市场没有完全打开,市民的接受度还不高。希望庆阳人收藏庆阳剪纸!”她是一位专业的文化干部,退休后整理研究母亲张玉珍的作品,编辑剪纸教材,组织剪纸活动,成效不凡。

是的,庆阳剪纸好!庆阳剪纸艺术家们,我们需要攒足劲头,积累作品,遴选佳作,坚持做好年度展评,开展多种途径的展览,被社会进一步了解认识。在剪纸图式转换为文创产品的探索上,我们也要打开新思路、拓展新局面。

剪纸不只是一种工艺美术,它承担着整个华夏民族民间艺术图式的基础建设工作。剪纸并非一张张简单的民间画面,在它貌似不断重复着的似乎雷同的题材里,蕴藏这不断地新变。黄土高原陇东文化里的剪纸艺术是特定的民族历史传统、社会结构、自然环境和人的生活方式合成的宏大而细密的艺术殿堂——庆阳的剪纸艺术家当然是这一殿堂里,是一群剪与纸、诗与美的守灯人。

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泾河中游两岸豳地华夏族的民歌高唱。陇东剪纸具有风的意义,洋溢着民间的风情,我以为庆阳剪纸就是“豳风剪纸”。喔,豳风剪纸,万寿无疆!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