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过,家乡的春耕就全面开始了。
看到田地里反复往返的现代化机械,感受着春风中混杂的泥土气息,儿时的那一幅田园风光的春耕图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田野上,父母已经牵着牛儿,扛着犁铧,深情地翻犁春天,耕耘着一年的希望。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汗水滴落在泥土上,渗入了这片肥沃的土地。
那时的春耕,透着质朴,透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和亲情的温度,如诗般美丽。阳光洒在田野上,金色的光芒与翠绿的麦苗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乡亲们肩并肩,共同劳作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一刻,他们感受到了大地的脉动,也感受到了亲情的深厚。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黄鹂鸣翠柳,燕子衔泥忙”。每一粒种子的落土,都是对丰收的期待,每一声牛儿的呼唤,都是对自然的敬畏。那些日子,他们与泥土亲密接触,感受她的温暖与包容。手中的锄头,如同一位忠诚的伙伴,陪伴他们翻开希望的种子。
春耕,不仅仅是一种劳作,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父辈们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诗意的浪漫。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用自己的双手,播种希望,收获幸福。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不仅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更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
一年之计在于春。季节不等人,错过几天就会严重影响到秋天的收成,所以,春天也是最忙的季节,一刻也不敢懈怠。
记忆中,父亲总是最早把握春耕这一时机的人。每天早晨,他都是全村第一个早起的,披上衣裳,把老牛喂饱,饮好,太阳还未完全露脸时,就唤醒沉睡中的我们。那时的我,迷迷糊糊地跟在父亲的身后,赶着牛,扛着犁耙加入了春耕的队伍。
春耕的日子,村中每家每户都忙碌起来,田野里一片热闹的景象。雨后的空气清鲜、甜润;路边的花儿沾染了淡淡的泥土气息,百般风情;微风徐来,蜂蝶在花间飞舞,鸟儿在树上歌唱,首首都是迎春曲;田野里,孩子们的嬉闹声、老牛的哞叫声、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了人间最美的画卷,谱写着世上最动听的乐章。
整个乡村洋溢着欢乐的笑声与歌声……
父亲手扶犁耙,翻动着一块块沉重的泥土。母亲则撒下种子,而我就跟在母亲的后面给种子撒上一点点肥料,再小心翼翼地覆盖上一层细细的土。一家人相互合作,弟弟虽然年幼力薄,却也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
等到中午,姐姐就提着饭菜来了——小蒜炒清汤、玉米面、苜蓿芽蒸的窝窝头,还有椿芽拌豆腐。一家人围着地头吃饭,劳作了一天,胃口大开,即使粗茶淡饭也吃得如山珍海味般香甜,很快就清了盘。
这一刻,家的感觉是如此浓烈,仿佛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这温馨的午餐,化作了篮子里那一盘盘由自家土地里孕育出来的蔬菜。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或许,父母更懂得春耕的浪漫。他们把汗水洒在土地里,把心血播在种子里,把对金秋最美好的期盼根植在希望的田野上,勤劳伴着春意,奏响春华秋实的乐章,渲染了生活的色彩,给了我们幸福快乐,更带来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