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军爱民军政团结 民拥军亲如一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陇东老解放区的军民关系,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军民关系。正是这种新型的军民关系,孕育、兴起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活动,为陇东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以后,对密切军政关系、军民关系尤为重视。在陕甘宁边区制定的三个施政纲领中都有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内容。1940年1月,毛泽东在讲话中说道,八路军有两条规矩,一条就是官兵合作,一条就是军民合作。边区政府与人民群众拥护军队,部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使军民之间形成了鱼水般的亲密团结。

然而在一段时间内,由于放松了对边区部队的教育,加之条件艰苦、财政与物资困难,在部分部队中存在着忽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观念,对地方党委和政府不够尊重,违犯群众纪律,侵犯群众利益。在部分政府人员与群众当中,产生了忽视拥护军队的思想,甚至把维护人民利益与拥护军队对立起来;在优待抗属工作中,存在着“重工属轻抗属”的偏向,优待工属比抗属好,甚至还有“人在情在”“近比远好”“在比亡好”的现象发生,使许多抗日军人家属困难得不到解决。这些情况的发生,影响了军民、军政团结。

为了进一步改善军民、军政关系,加强军民、军政团结,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倡导下,从1942年底开始,陕甘宁边区掀起了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运动。1942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在1943年春节期间,留守兵团各部队和边区政府同时开展拥军拥政运动月活动。1943年1月15日边区政府发布的《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指出,拥护军队是各级政府与全体人民应有的责任与任务,并检讨了政府在拥军优属工作中的缺点。为此,决定1943年1月25日至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并规定每年春节前后,要隆重慰问驻军,同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指出拥军运动是边区人民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巩固边区的一个重要步骤。与此同时,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于1943年1月25日发布《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关于拥政爱民运动月的指示》,确定1943年2月5日至3月5日为全边区部队拥政爱民运动月,规定每年春节前后,要向地方政府和人民贺年,增进军民感情。陇东根据地军民热烈响应这一系列决定、指示,迅速掀起了“双拥”运动热潮。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的第三天(即1943年1月17日),陇东分区立即召开由中共陇东地委、各群众团体负责人和所辖庆阳、曲子、环县、华池、合水、镇原县代表及专署各科长参加的扩大会议,对“拥军优属”工作进行了讨论部署。陇东驻军八路军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谢扶民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确定,1943年1月20日至2月19日为陇东分区“拥军优属运动月”,除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慰劳驻军活动外,同时对抗日军人家属(包括参加抗战的国民党部队军人家属)和残疾、退伍荣誉军人普遍慰劳和实行优待,并进一步做好抗属登记、动员返乡抗日军人归队等项工作。为了推动“拥军优属”活动深入开展,会议还确定成立陇东分区劳军委员会,所辖各县均成立劳军分会。这次会议后,中共陇东地委宣传部及时编印了《劳军宣传提纲》,分发各级党组织和群众团体,利用各种形式和场合,在陇东老区掀起了广泛的拥军优属宣传活动。经过紧张筹备,1月22日,由陇东分区党政领导和群众团体负责人以及任绍亭、李向荣等民主人士组成的陇东分区劳军委员会宣告成立。此后,各县劳军分会也相继成立,并协助各乡成立了劳军小组,自上而下形成了强有力的“拥军优属”领导工作体系。同时,陇东驻军八路军三八五旅也对“拥政爱民”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决定1943年2月1日至28日为陇东驻军“拥政爱民运动月”,并制定了包括服从政府法令、爱护群众利益、听取人民意见等9项内容的《拥政爱民公约》,组织各地驻军实施。陇东分区军民就这样并肩携手,掀开了“双拥”活动的新篇章。有资料记载:1946年,仅庆阳县慰劳军队猪肉8035斤、香烟304盒、军鞋2400双、木炭24.6万斤,捐赠法币 50.7万元、食品2980斤、其他物品88件。1947年春节,庆阳县高迎区6乡80余户翻身农民发起劳军活动,各村群众手提酒肉纷纷送给驻地战士,军民亲如一家。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军队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军队的鱼水关系,是陇东老解放区军民长期团结奋斗的实践经验。它不仅继承了我军的光荣传统,而且大大丰富了陇东老区精神的内涵。

在陇东老解放区,“双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教育、爱护公共财物、减轻人民负担、帮助人民劳作、提高人民文化生活、向人民宣传、帮助政府工作、执行政府法令、培养拥政爱民典型、爱护军队、帮助军队解决困难、保证军队给养、优待军属、安置退伍军人及抚恤等方面。陇东根据地各区、乡政府和部队据此分别制定了“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公约,广泛宣传,自觉执行,使家喻户晓的“双拥”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双拥”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形式的灵活多样。陇东老区革命斗争的政治要求,使“双拥”活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政府方面,有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座谈访问、纪律检查、军民联防、筹办学校;在经济方面,有助民劳作、捐资救灾、安置难民、劳武结合、拥军义卖、免费为群众治病;在交往方面,有相互走访、互相慰问、互赠锦旗、劳军优抗等。除了上述经常性的活动形式外,军民双方每年还开展一次“拥爱月”活动,从而使陇东老区军民关系达到空前密切的程度,促进了军民大团结。

在“双拥”活动中,陇东分区把广泛性和群众性结合起来,激发了军民的参与意识。分区各级党政机关和驻地部队,都把“双拥”活动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参加人员上,“双拥”活动不分男女老幼和职务高低,从分区领导到人民群众,从部队首长到士兵,人人参与,人数之多,实属空前。许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军地各级机关还充分利用《陇东报》、黑板报等媒介和形式,广泛宣传“双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使一大批先进典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军民争相学习,有力地推动了陇东老区“双拥”活动的健康发展。

从1943年起,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在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全面展开。军队中普遍实行拥政爱民教育,加强了部队纪律,军队自己动手生产以减轻群众负担,自己运粮草以节省民力,并帮助群众耕、耘、收、打,帮助群众砍柴、挑水、治病、办学校、救济难民、训练民兵。春节期间,各地驻军都派干部和战士向附近群众拜年、闹秧歌、开展军民联欢。群众帮助军队运送粮食物资,对驻军伤病员和抗属进行普遍慰问。每年春节前后,全区双拥工作达到高潮。群众自动送猪、羊、鞋、袜、现金慰问部队,同时给抗属代耕、送年礼、送粮食、上门慰问、赠购物优待证等。

华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双拥摸范县”,《华池县志》记载了当时全县慰劳军队的情况:1943年春节前,华池县群众冒雪前往大凤川慰问驻军。慰劳品有羊55只、猪肉401斤、鸡12只、现金30万元(边币)。1944年,华池县慰劳军队的礼品有:猪肉470斤、活羊61只、硬柴10万斤。1945年,全县劳军猪肉688斤、活羊60只、蔬菜365斤、木炭2万斤、硬柴28万斤、鞋1300双。1946年上半年,全县慰劳军队猪肉477斤、蔬菜1300斤、硬柴24万斤、军鞋1420双,还有袜子、活鸡、鸡蛋、边币等。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活动,极大地加强了陇东老区党政军民的团结。“军爱民,民拥军”,成为保卫陇东解放区的重要工作之一。

(选自《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