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五千年前的南佐古国 ——南佐遗址概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

自2021年南佐遗址开启第三阶段考古发掘以来,一项项考古新发现在人们的期待中渐次露出真容。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新发现,无声地讲述了五千年前的黄土高原上,南佐先民们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以高超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规制、精美大气的制陶技艺、先进精细的农业生产生活理念及技术,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存,留下了人类文明探索初期的辉煌成就,呈现了仰韶文化晚期庆阳大地上古国文明的兴起。在此,我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南佐遗址的考古成果进行直观展示,以飨读者。


▲2001年,国务院公布南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河、黄土高原、黄帝传说,共同孕育了陇东高原上耀眼的文化遗产南佐遗址。

五千年前的南佐先民,掌握了精湛的制陶工艺,拥有许多令世人震惊的建筑营造技艺。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完整保留,使南佐遗址尽显不凡:

南佐遗址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是5000年前黄河流域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都邑性聚落遗址。

南佐遗址核心区发现的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的宫城是5000年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年代最早、布局最严整的大型宫殿建筑群。其中心对称、中轴对称且主次分明、层层递进的宫殿格局,开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布局之先河。

南佐遗址宫城建筑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较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批夯土建筑遗存。

南佐遗址宫城内面积达3700多平方米的宫殿区是同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宫殿建筑。

南佐遗址宫殿区建筑面积达720平方米的中心主殿F1是同时期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

南佐遗址的夯筑墙体和墙壁、地面涂抹白灰,是已知的我国最早大规模使用夯筑和白灰面装饰技术的建筑。南佐遗址环壕使用的护砌技术,在新石器时代罕见。

南佐遗址F2房址出土的大型彩陶罐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彩陶。

南佐遗址发现的陶砖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陶砖之一。

▲陶砖。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都邑性聚落遗址。南佐遗址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60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南佐遗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初步考古成果。2022年,“南佐遗址发现五千年前大型宫殿”入选央视总台发布的2022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甘肃庆阳南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1984至1986年、1994至1996年和2021至2024年,南佐遗址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考古发掘。2021年开始的第三阶段考古发掘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实施。2021至2022年的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2023至2024年,项目负责人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研究员。目前,考古工作持续进行。

▲2022年,南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航拍图。

南佐遗址距今约5100至4700年,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核心区由9座夯土台及两重壕沟围成,面积约30万平方米。核心区发现了年代最早、布局最严整的宫城,宫城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宫城内的宫殿区面积达3700多平方米,是同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宫殿建筑群。在宫城祭祀区出土了大量制作水平高超的陶器和水稻等遗存。宫城中心主殿F1位于宫城中央,建筑面积达720平方米,体量规模在同时期无出其右。其中心对称、中轴对称且主次分明、层层递进的宫殿格局,布局严整,前所未见,开中国后世都城宫殿建筑布局之先河。

南佐遗址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实证。南佐遗址的发现,表明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黄土高原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和文明社会阶段,也可能存在一个以南佐为核心的、拥有区域王权的“陇山古国”。南佐都邑巨大的建筑工程量彰显出国家力量,南佐中轴对称宫殿建筑格局凸显了王权中心,南佐“宫城”区出土的精致贵重文物揭示出礼制和远距离贸易控制的存在。

黄河流域最大的都邑性遗址

南佐遗址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是5000年前黄河中上游流域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聚落遗址。

▲遗址布局平面示意图。

核心区由9座夯土台及两重壕沟围成,面积约30万平方米。核心区内有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的宫城。

俯瞰南佐遗址核心区,宫fm城择中而居、主次分明,具有严整的中轴对称布局,开后世中国古典宫殿建筑之先河。

“九台”位于遗址中心,宫城位于“九台”中心,主殿位于宫城中心,主殿内的大火坛位于主殿中心,整体坐北朝南。从主殿大堂后部的两个顶梁柱中间向南即至主殿中门、宫城南门,构成大致南北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的侧室和壕沟均为对称分布。如此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是一种将神权和区域王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区域王权为核心的建筑格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遗址发掘区图(九台为示意)。


宫城由宫殿区和宫墙之外环绕的壕沟或“护城河”组成,整个区域面积达上万平方米。宫殿区是一个由夯土宫墙围起来的长方形空间,东西宽约55米,南北长约67米,面积近3700平方米。宫殿区内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列多间夯土墙侧室(侧殿),大致对称分布,每间建筑面积数十平方米。主殿(即F1房址)居两侧殿偏北。南宫墙有平行的两道,内墙宫门和主殿的中门、中央大火坛在一条中轴线上,门两侧还有夯土墙的门塾(门卫房)类建筑;外墙类似后世的萧墙或影壁,向东错开几米也开有一道门。南墙两道墙之间的空间兼具瓮城功能,增强了宫殿区的封闭性和防御性。无论是作为影壁还是瓮城,它的年代都是最早的。

▲南佐遗址“宫城”平面布局简图。

F1

F1房址即主殿,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南北长约35米,东西宽约20.5米,建筑面积约720平方米。由前厅和殿堂两部分构成,以版筑法夯筑的主墙墙体厚约1.5米、残高约2米,墙外还有散水台、排水沟等。其中,殿堂南墙开有三门,其余三面为圆转角附墙,其后部有两个直径约1.7米的大型顶梁柱柱洞。殿堂前部为直径约3.2米的圆盘形地面式大火坛,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整体来看,主殿的夯土地基在半米以上,其上铺砌土坯,再涂抹草拌泥和石灰,仅白灰面至少有6层。

▲F1房址全景(自北向南)。

F2

F2房址是早期建筑停用时,在主殿(即F1房址)东墙侧面有意预留和营建的用于祭祀礼仪的空间。F2南北长、东西窄,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室内长约9米,宽约6米,面积约54平方米,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室内地面以东侧南北向柱洞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东侧偏高,有一土台,土台及附近摆放着多件大型的完整器物。在F2房址出土了大量用于祭祀礼仪活动的陶器和水稻。

▲F2房址位置及出土碳化水稻。

▲F2房址西侧外河流形遗迹。

▲绿松石管。

▲南佐遗址出土彩陶罐(上)、彩陶平底瓶(下)。

▲陶塑人像。

▲南佐遗址出土陶簋、白泥堆纹陶罐。

▲子母口缸。

▲笄形器。

▲石镞。

▲骨镞。

为支持南佐遗址考古研究,西峰区人民政府委派专人,协调考古发掘工作事项,整理编印《南佐遗址考古研究资料集》,为南佐遗址考古队配备防雨防晒设备和部分考古用具,建立临时考古工作站,协调将南佐小学移交考古队使用,建设面积约4700多平方米的南佐遗址考古发掘大棚,清理遗址内影响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的林木,极大地推进了南佐遗址考古工作。

▲2021年7月,西峰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为考古人员搭建遮阳棚。

▲2021年8月,西峰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帮助考古队清理考古坑雨水。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