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诗意的行走,诗意的生活 ——读杨漪的《行走的诗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马野

2014年,杨漪出版了自己第一部作品集《遗失的诗篇》,收集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以来,能够收集到的诗作,附录了几篇非诗作品。时隔10年,杨漪又出新书了,命之曰:《行走的诗篇》,包括《行走的诗篇》和《边走边写》两辑,前者为诗,后者为随笔。这是杨漪腿脚行走的笔记,也是心灵行走的笔记,都是行走的诗篇。

杨漪是真正爱诗之人。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几乎每个人都是诗人。40多年过去了,那一代写诗的人中,除过少数以写诗为业和真正热爱诗的人,坚持写诗的没有多少人了。杨漪大学毕业后就从政。行政工作没有任何诗意,杨漪硬是在繁杂的事务和枯燥的公文中,不断探寻着自己的诗意人生。他诗的数量不多,但一直在写。他从不投稿,所以也不必要研究诗的潮流、揣摩编辑的喜好,想写就写,我写我诗。

从热闹中起步,在寂寞中坚守,那才是真正的热爱。

在《遗失的诗篇》中,杨漪表达的更多的是内心感受,追求的是写法和技巧,在诗的艺术上,一直走在先锋和实验的路上。在《行走的诗篇》中,收录了长长短短100多首诗,诗风大变,没有写法,没有技巧,只有诗,只有诗的自然流淌。杨漪走出办公室,走出自己沉重复杂的内心,走到人烟寥寥、纯美自然的地方去。他不再用心去思索,用笔去创作,而是用情去感受,用脚去抒写。他的诗中写到很多地方,禾木、鲁朗、玛多、和顺、双江、前所,这些对于许多人、包括旅行者都普遍陌生的地方,却都是宁静淳朴、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杨漪不再需要斟词酌句,他只需要行走。行走就是歌,行走就是诗。年近花甲的杨漪,成了一名行吟诗人。

在禾木,杨漪说:“我只想做一缕炊烟/在晨光里缓缓升起/又慢慢散开”;还是在禾木,杨漪又说:“说一回实话吧/我在禾木/最喜欢做一匹红马/早晨驮你上山/傍晚下山/轻风下来/云彩下来/星星下来”;在扎尕那,杨漪听到:“我的房东阿道/站在院子里/念叨说/星星也是扎尕那的孩子/一到晚上/都回来了”;行走鸦口的时候,杨漪感受到的是:“你来与不来/处处黄菊盛开/安静而美好”。在《行走的诗篇》中,随处都能让人感受到这种“安静而美好”。

执着于诗40多年,写出如此“安静而美好”的诗,杨漪是真诗人了。行吟的杨漪还在自问:“永远走不到的时间/是叫远方吗”,杨漪已经用脚作答了:“是叫远方,也叫诗”。

杨漪的另一种行走方式是纸上漫步,书海遨游。

阅读,已经不仅是杨漪的爱好,更是他的生活习惯。

杨漪阅读范围很广,读书,读字,读画,包括看电影。

杨漪是一个纯粹的读者。阅读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更不是为了写作,动机是兴趣,结果是享受。他的阅读自谓“闲读”。“冬夜寂寥,家中温暖。手捧两本苏东坡,相互参证,如左一盘白糖,右一盘红糖,庄户人持馍蘸了通吃,此读大乐呀”。读者杨漪乐然陶然的情状跃然而出。

读久了,读多了,读到好的东西想给别人推介,一时的感想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许多的阅读随笔。杨漪这一类短文很多,收入这本书的很少,但值得一说。

如果说阅读是心灵的游行的话,杨漪更像是导游,持“述而不作”之态度,客观介绍了许多电影、书籍、字帖、文物,读之,让人顿生一看、一读、一观的强烈欲望。

我一直以为杨漪已经是宠辱不惊、波澜不兴之身,没有想到仍然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情,他读余秋雨的《门孔》,竟然“读毕,我已泪流满面”。是呀,一个人如果真的心静如水,要么就成仙成佛了,要么就是死了,还需要阅读吗?

杨漪的阅读随笔最重要的不是告诉了我们什么,而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的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的阅读生活,心向往之。

行走和阅读是杨漪业余生活的两大内容。他的行走,有的是行吟,落纸而为诗;有的是漫步,落纸而成随笔。《边走边写》大多是他行走的随笔。

杨漪的诗,我以前基本都读过。他每有新作写出,必会发给我看,有时也会在酒桌上朗诵。杨漪的随笔我以前看得很少,他的随笔真是随意之笔,题目随意,文字随意,点到即止,达意而已,颇具明清文人小品的风度。

杨漪走在山川,杨漪走上高原;杨漪走进乡间,杨漪走入博物馆。有些令人向往的地方,去一次就了却心愿,而杨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比如青海湖,比如玉树;有些地方,许多人没有去过,也没打算去,但杨漪去了。能够值得多次去的地方,许多人没有去过,而杨漪去了的地方,自然有独特的体验。体验付诸于文字,就是独特的《边走边写》。

在杨漪行走的路上,随处都是风景。一朵野花,一片草地,一只飞鸟,一棵古树,一座普通的大山,在他的眼里,都是大自然美的恩赐,他都要用心捕捉,用镜头记录。杨漪热爱摄影,他拍过许多花,许多草,许多山,许多鸟。有一段时间,他特别热衷拍鸟,麻雀、鸽子、布谷、喜鹊,还有鹰。他说:“我上辈子是只鸟吧?从鸟的角度看世界,飞翔抑或只是在高处。”

《边走边写》是杨漪从鸟的角度、花的角度、草的角度、山的角度看世界,他的心在“飞翔”,他“在高处”;我看杨漪,是一只心灵永远在高处飞翔的鹰!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