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苹果果真好】“华夏苹果第一树”:历经风雨60载 仍能产果近千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夏苹果第一树”的主人齐世虎在果园中剪枝。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刘萍凝)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记者来到西峰区温泉镇刘店村“华夏苹果第一树”保护园区。这棵定植于1958年的大树,现在已经有66年的树龄,树主干干周为1.45米、树冠直径为9.18米、树高5米。在春风里,树枝上已隐隐探出绿意。

据果园主人齐世虎介绍,这棵“参天”果树是由他的父亲齐广林于1958年4月定植,基砧为山定子,原品种国光,1990年高接为红富士。齐世虎接手管理这棵树已有30多年,因技术过硬、管理精心,如今树龄虽过花甲,却仍然年年盛产。“前些年进行了高接换头,改良品种,一树嫁接6个新品种,2023年产果近千斤。”齐世虎说道。

齐世虎是较早种植苹果并靠苹果走上致富路的果农之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齐世虎家分到了28亩土地,他先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肚子填饱了,我就开始想着怎么发展副业赚点零花钱。”

1985年,父亲齐广林栽植的几棵苹果树迎来了丰收季,他以每斤5角钱的价格将苹果都卖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意识到种植苹果,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90年代初,齐世虎依靠栽植苹果每年都有数万元的收入,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看到齐世虎依靠苹果产业逐渐富裕,便跟着开始学习种植技术。在西峰区,因种植红富士苹果近40年而发展壮大、逐渐成名的温泉镇何家肴、刘家店两个行政村,既是发展苹果产业的排头兵,也是苹果产业受益者。

何家肴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次性推广栽培红富士苹果约3000亩,创建了庆阳地区第一支农民果树服务队,一度成为庆阳远近闻名的“苹果专业村”。而刘家店村,不仅拥有“华夏公刘第一庙”这张名片,如今更以苹果结果留存面积达到40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大村”。

2014年春天,诸多果业知名专家教授对齐世虎家栽培的这棵果树进行了鉴定,认为是国内现存栽培时间最久、树形最大、挂果最多、综合效益最好的苹果单株之一。尤其是,这棵苹果树在树形现状、挂果数量及对苹果产业的综合影响为国内罕见,堪称“华夏苹果第一树”。

近年来,西峰区在刘家店村上庄组以“齐世虎果园苹果大树”为核心,启动建设“华夏苹果第一树保护园区”建设项目,与“华夏公刘第一庙”旅游产业、什社乡武川香瓜及东环川山水旅游文化产业对接,打造万亩苹果经济带及旅游产业一条线,加快农耕文化、旅游文化、苹果文化协调发展,开启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华夏苹果第一树”硕果累累。

如今,苹果产业是庆阳市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苹果留存面积达到133万亩,苹果总产量达到120万吨,苹果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齐世虎则以“华夏苹果第一树”为契机,对老果园进行提质改造,建成集大树保护、苹果生产、储藏销售和苹果人家文化相结合的保护园区,走上了发展苹果产业的快车道。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