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齐心共绘同心圆 民族团结谱新篇 ——宁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月的宁县大地,草木蔓发,花香柳绿,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宁县地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腹地,以“人文古都”“陇上门户”“黄土绿洲”“资源富地”四张名片享誉陇原。在26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回、壮、苗、土家等32个民族56万人,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

行走在宁县城乡大街小巷,处处可以看到各族干部群众,手挽手、肩并肩一起生产生活的场景,大家生活在这里,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宁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宁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创新工作思路、高位谋划推进,在党建领航、强化宣教、培优典型、提升治理成效等方面持续发力,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谋发展、共建家园、共享成果,成功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坚持党的领导 凝聚联创共建“向心力”

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开展以来,宁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宁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4次,专题研究推动创建工作,做到“三个列入”(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列入财政预算、列入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形成了县、乡、村(社区)三级齐抓共创,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创建工作体系。

65130f2cd897a4731052b9d9c92a06f5_6d392e4d1bdd443fb3ff42f5f1207b18.jpeg

宁县召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动员大会

与此同时,宁县紧扣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创新“123456+同心圆”工作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两个重点(建设宣传实体,开展创建活动),实施三项工程(“金种子”工程,“幸福花”工程,“石榴子”工程),打造四张品牌(乡村振兴示范县、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县、近悦远来宜居宜业魅力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做实五大融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文旅发展、环境赋能、治理提效深度融合),优化六个环境(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以“县城”为圆心,抓点连线、以线串面、全域推进,画大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efbf5ec772a16ff5801b68b3f846511b_ad43c7b9a91e497f846fa0145b3c3259.png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晚会

此外,宁县各级党委还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采取“大宣讲+微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族理论政策培训班等学习内容,推动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聚焦培根铸魂 提振民族团结“精气神”

打造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的宣传长廊6处、广场8处、景区2处、小游园12处、“石榴厅”26处、小景观105处、教育基地2处……

走进宁县,随处可见浓浓的民族团结气息。

为了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宁县深度挖掘“义渠古国”历史,通过广泛传颂傅介子智斩楼兰王、狄仁杰抚和戎汉、刘志丹宁县闹红等民族团结故事,探寻“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刘志仁创作中华经典民族舞蹈《荷花舞》的历程,传承香包刺绣、戏剧头帽、蛋雕石刻、皮影剪纸等民俗文化,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魂。同时,宁县通过在县融媒体开设“宁县统战”专栏,丰富“宁县统战”微信公众号,带动整合县内新媒体形成网络统战官微矩阵,打造线上宣传点,并发挥“八+N进”功效,在乡镇、机关、学校、企业等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培育全省、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8个,编织线下宣传面,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感。

在此基础上,宁县还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通过举办“画大同心圆·共铸新辉煌”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晚会、民族政策理论宣讲下基层、“石榴杯”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有奖征文、歌手大赛、书画交流、联谊交友、走访慰问等活动38场次,全面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突出互嵌融合 绘就为民服务“新画卷”

宁县紧盯群众需求和为民服务质效提升,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政策理论宣讲、普通话培训、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义诊送药、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拓展家电维修、生活助理、送药送诊等7大类便民服务,社区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贴心服务。

0eef268a5b34d7fcea1934ec8d3b951b_a51a39719b1b4c03a3f559e5aaf43d5c.jpeg

“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活动掠影

宁县还紧盯就业等民生核心问题,深入开展政策宣讲解读、专业技能培训,实时推送招聘信息,开展网络“学知识、学法律、学技艺”活动7次,实现万名居民“零距离”学习,协助187位居民求职者实现就近就业,实现了高质量创业就业。

为了倡导各族居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宁县坚持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以九岘乡左家川民族村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实施道路建养、村部维修、文体广场建设、五保家园改建、人居环境提升、文化活动中心亮化等工程,着力培育金银花、双垄沟播玉米、牛养殖等主导产业,并通过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万企兴万村”宁县行动,扶持各民族群众大力发展苹果、粮食、草畜、食用菌、瓜菜、中药材六大产业,用力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竭力兜牢民生底线,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f5be1fdc4c47514a6ee98fc2bd551f66_55d6aa8ec58744e284577ad22eed534d.jpeg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

此外,宁县还建立网格化管理、“四个一”走访和上门服务机制,积极主动解决少数民族居民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住房租赁等问题,针对独居老人、特扶家庭、退伍老兵、残疾人等开展结对帮扶、心理咨询、援助活动。评选“和谐”小区6个、“和美”家庭55个、“孝善勤能”先进个人18人。

如今的宁县,一张张手足相亲的笑脸、一个个守望相助的故事、一组组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字,昭示着宁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奋斗场景,各族干部群众正朝着共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昂首前进。(图片由宁县委统战部提供)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