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陈希祥 | 环县的刺绣与香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路世玲 摄

曾地处偏远的老区环县,虽没有撼天动地的惊世奇景,却处处皆是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之花。出自环县劳动妇女之手的刺绣和香包,就集中反映了老区环县数千年来民俗文化的精道和瑰美。山场野会、流水河畔,村头院落,不论是打扮入时的媳妇小妞,还是天真烂漫的光腚孩童,但在她们的身上,总都绝对会有三样两件的精美绣件的。这些绣件,不但集中展示了环县劳动妇女的心灵和手巧,反映了环县人民崇尚生命、追求美好的愿望和意识,而且在不知不觉间因独创填补了陇绣的锦箱和奁匣,成为了聚积古老图腾文化和习俗文化为一体的历史延替的“活化石”了。

异彩纷呈的环县刺绣,不论是心裁独到的画面设计,还是粗细有致的传神针法,都更多的体现了环县刺绣风格独特、意境雄浑、古朴别致、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详尽的反映了偏远环县和勤劳子民们的崇朴习俗和伦理道德。在孩子满月的吉庆喜事上,送上一个虎虎生气的虎头娃、赠一顶红花绿叶的荷花帽、捧送一件构龙绣凤的花肚兜……在老人贺寿的嘉宴上,呈给一只福如东海的绣烟包、敬奉一组山清水秀的眼镜套、孝敬一套梦见周公的福寿枕……在娶媳嫁女的喜事上,就更是成了环县刺绣的“大展览”,一件件花苫单、绣罗巾,一组组绣缠腰、花围裙,莲花枕、盘龙枕、锦丝单、绣鞋垫,丹凤朝阳、牡丹凤凰、鱼儿闹莲、二龙戏珠、戏水鸳鸯……还有龙、蛇、鹿、虎、桃、杏、梅、李、吉祥、如意等,无一不是精妙绝伦、别有洞天呢。

在环县,出于同样纪念屈原的过端午吃粽子戴荷包,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渐渐的,这种成了一种既定程式般的延续和流传习俗,已逐步被大家效仿和认同,也成了环县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时尚和追求了。

环县的端午荷包做工精细,一般采用五彩绸缎和纯熟丝线、新棉花等为基本原料,在棉花里掺和了丁香、细辛、白藏、桂皮粉、花椒粉等香料,再用五彩绸缎和纯熟丝线缠绕、包裹并缝制成诸如蝴蝶、蜜蜂、和平鸽、辣角子、石榴果、蟠仙桃、对鸳鸯、蛇盘场、牵牛花、水葡萄等形状各异的香包或荷包。为此,所有荷包,均色、香、形、针工、寓意皆俱佳,所以,总是叫人喜不自禁、百看不厌。端午节一大早,家里的大人们就会把这些荷包用五彩丝线串联起来,煞是惹眼地给孩子们戴起来,挂在孩子们肩上、胸前或后背,喜在了大人娃娃们的心上。加上又给经过特殊方式制作的一个个黏米粽子、彩线花绳等,都要同时递给碎娃娃们,为此,这一天,娃娃们就显得格外地高兴和欢快。

当然,环县荷包还是青年男女互传情感的一大信物哩。姑娘为了表达对于一个小伙子的仰慕和热爱,也会把一个个或代表自己属相、或特别喜爱的形象如十二生肖、喜上枝头、龙凤呈祥、金鱼闹莲、百年好合等一类的小荷包,偷偷地递交给小伙子,以示“你就是我一辈子的意中人或靠山”之心意。

环县有民歌唱道:“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身在绣房绣鸳鸯,百般的故事都绣上……”一般女孩七、八岁上就学穿针引线,十岁左右开始扎绣鞋袜垫,十三四岁便能在裹肚、枕头、鞋帮、鞋垫等正式绣件或衣物上刺花绣景,十四五岁开始着手为自己做嫁妆,到出嫁时,她们总是要拿出那些精制的刺绣来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她们身上的霞披,腰间的百褶裙、脚上的绣花鞋以及陪嫁的绣花枕、绣门帘、绣苫单等,无一不是环县民间刺绣的绝对上乘之佳作。

路世玲  摄

环县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慧淑贤良的妇女,她们总是把身边最常见的和最丰富的花草虫鱼、亭台楼阁、日月星辰、神话传说、平凡生活等,作为刺绣作品的取材之本,通过锁绣、补绣、纳绣、平铺绣、挑花绣、剪绒绣、打结绣、锁边绣、圈金绣等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写和表达出了她们的感爱和期颐、向往和喜悦。为此,这些出自寻常百姓之手的刺绣精品,用在恋爱中的姑娘小伙之间,便会成为表达爱情的至贞信物;用在新婚喜事场面,则是烘托欢庆愉悦气氛的绝佳礼品了。

近几年来,环县民间刺绣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国际上也开辟了相当的市场,一些民间刺绣高手因此而美名远扬、大发刺绣财。其中的杨锐、刘谦、韩改霞、解桂兰等数十名分别被授予于国家、省、市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之称号。随着近几年来一届届的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活动的开展,环县香包、刺绣已早已融入了“香约庆阳包容天下”主题之中,不但参与了全国民俗文化邀请展、庆阳民俗文化精品展、非遗沉浸式体验示范活动、和谐庆阳大舞台群众文化展演商贸展、庆阳非遗美食美品品鉴等多项活动中,同时,还与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布贴画等多种非遗项目和世界以及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产品一道,集中亮相在了节会中,成为了促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区域合作、拉动地方经济、带动文旅融合、展示文明城市形象的一大特色文旅品牌。多次荣膺了庆阳、甘肃民俗文化相关活动之各类奖项。

作者简介


陈希祥,甘肃环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理事。百余件作品入编《当代华语诗歌精华》等多种书刊。曾参与《环县文史》的编写工作。出版有《影神》《细雨沁心》等个人作品6部,成稿电影文学剧本5部,微电影《哑井》等3部已网播。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