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琳琅满目的瓷器超市,怎么也找不见我心仪的饭碗。妻子说买小一点的碗,家里的有点太大太笨重。女儿也说,小一点好,上次来客人,吃一碗饭有点没饱,吃两碗有点拿人,多不好意思!
在超市里,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碗,勾起了我遥远的记忆……
记得我六岁时,家里来了一位穿工作服的客人。父亲、母亲热情招呼着,让我们管这位客人叫表哥。他是在城里工作的人,除了给我们这满院子的小孩一人发一个水果糖而外,还给我带来了一样特别珍贵的礼物——一个小瓷碗。这礼物当时我没有告诉小伙伴,因为母亲把我叫到没人处一再强调,看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妹妹、弟弟借走了,摔坏了,多心疼!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件礼物放在了纸缸里,不让任何人看见,包括大我两岁一母同胞的三哥。怕他知道了,又要哭着闹着向母亲要!表哥也很不好意思,要是知道有两个小表弟,一人买一个,多光彩。
在那个少吃没穿的年代里,我和三哥抢吃分喝,因你多我少,经常闹矛盾。就说过生日吧,我是农历八月十三的生日。好不容易盼到那一天,从早晨起来开始盼母鸡下蛋,可是老母鸡脸红扑扑的,满院地踱着八字步,怎么都不进窝。我和三哥时刻注意着老母鸡的动向。只盼它早点下蛋。然而下蛋母鸡大摇大摆的寻找着食物,偶尔“咯哒”“咯哒”叫两声,高兴坏了我们小兄弟,慌忙笑着跑去看,结果,老母鸡只是和我们两个小馋猫开了个玩笑。整整观察了一天,一切都化为泡影!还是三哥细心,从柴垛空里捡出了一个鸡蛋,我俩如获至宝,双手捧给了母亲,让母亲赶快给我们煮熟吃。
鸡蛋在烧开的大锅水里“当当”响,很快煮好了,母亲用冷水冰,然后准备分给我们。我和三哥睁大眼睛,唯恐母亲分得不公。母亲很小心的用发丝勒开了鸡蛋,蛋黄金灿灿的,蛋清嫩白柔软。一个小小的鸡蛋被均匀的分成四小瓣,我和三哥每人两小瓣。母亲是不会要的,即使我们向母亲嘴里喂,她也不吃。她说小时候鸡蛋吃多了,闻着一股鸡粪味。现在明白这是一个母亲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为了孩子的成长而撒的“善意的谎言”!那些年,我们总是盼望生日的时候,母亲给我俩一人煮一个鸡蛋。可是鸡总是产不下蛋,愿望总是落空,因此我和三哥经常躲在躺被子里偷偷抹眼泪。为了这个生日鸡蛋,母亲曾借过婶娘家的鸡蛋,真难为了她!
怕我和三哥闹矛盾,因此,表哥送来的这件宝贝东西,母亲将它放置在没有多少米面的纸缸内,很长时间都没让我用。我偶尔偷偷看一下,那上面的桃红花花格外的鲜艳,真是秀色迷人啊。当时我想,如果用它盛上饭菜,香气四溢的感觉是无法比拟的。自从我端上了这个洋瓷小碗,便感到无限的荣耀和自豪!大人们上工了,我的小伙伴们端着自家的剩饭、剩汤,来到太阳照得最暖和的地方,比对一下谁的饭香、谁的碗好。我的饭菜总是评不上最好的,可表哥送我的洋瓷小碗,却是其他小伙伴无法比拟的!感谢表哥,为我送来了这么好的一个碗,有了它,我童年的记忆格外的清晰和美好。这个珍贵的洋瓷小饭碗,整整用了二十多年。后来我的女儿用它刨土、砌菜玩游戏,每当看见这小瓷碗,就会勾起我许许多多的回忆……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时时盼望着家里早点开饭,先伺候好叽里咕噜乱叫的肚子。好不容易开饭了,门外跑来邻居哥哥姐姐,说家里来了亲戚,饭碗不够,要借碗筷。不可能给人不借吧,远亲不如近邻呢!有的人家,来了客人,灶房里的主厨没了碗筷。有端铁马勺的,也有端木马勺的,更有端着小盆子的,还有等客人走后才端碗的。没筷子,随便在灶房的柴堆里折一双木棍,就吸溜吸溜开吃了。
父亲在山里给生产队放羊,给我们准备的饭碗说了吓人。在灶房的土栏杆上挖一个像勺头的圆圆的窝,用红胶泥抹了又抹,让细心的母亲再贴上白白的鸡蛋壳,一小块、一小块分布在里面,像夜幕里的星星在闪烁,繁星点点……用油抹布仔擦,一日三四次涂抹油渍,既不能滴得清油点太大,太大了浪费。也不能没有油,没有油的胶泥饭碗,很快会开裂的,就吃不成饭了。筷子是父亲在山里挖的兔儿杆,这种灌木很结实、很耐用,只是刚开始用,别用开水泡,有一种苦苦的甜丝丝的味道。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听说金筷子玉碗早已入驻有钱人家的珍藏柜子。平常人家,也用上了金边银线的碗筷。讲究营养均衡,什么高血糖呀,高血脂呀,纯绿色食品呀,挑来拣去。面对一桌桌大鱼大肉,眉头皱了又皱,找不到合胃口的饭菜。我只记得过去生产队放工,端起粗瓷大碗,来不及多抬头,一呼啦三五碗进肚,好舒服好惬意!母亲站在一边微笑着说,米生了虫、面发了霉,能尝出味道来吗?我只顾填饱肚子,谁还管它个味道不味道!
我能为家人选个什么样的碗呢?五光十色的碗碟柜台,刺得我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