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柔远川的名字,便想到了古人的优雅和浪漫,一个柔字,一个远字,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后来才知道,“柔远”竟是一个古词,汉语中有一个成语“柔远能迩”,出自《尚书•舜典》,意思是怀柔远方,优抚近地,也就是安抚笼络远近之人,使之归附。用“柔远”作地名,足见当初古人用心之良苦。
柔远河又名华池河,发源于子午岭西麓乔河乡墩儿山,流经华池县、庆城县,全长105.8公里。从源头出发,一路南流,右岸接纳发源于陕西吴起县左崾岘的元城川,过悦乐镇,左岸接纳发源于老爷岭的城壕川,再南流,至庆阳古城,与环江(马岭水)汇合,合并成大名鼎鼎的马莲河。
柔远河的传奇始于古庆州城的鹅池洞。
鹅池洞位于庆城县城东南古城墙下,入口内连城墙,中间有地道勾连,出口与柔远河相通。早年间城墙下有一池,与柔远河相通,和周祖陵隔河遥望,相传为周祖养鹅之处,故名鹅池洞。实际上是唐代时庆州知事李兢为防御外族入侵而修筑的工事设施,宋明清诸代均有加固和修缮,非常时期,可供城内军民汲水之用。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明朝建立,但西北陇山一带仍然在元的统治之下。第二年4月,明大将军徐达奉命北伐,在凤翔会同各位统军将领,商议西征策略。庆阳府城的坚固当时是公开的秘密,因此,盟军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战术,先由凤翔西进陇州,连破秦州、兰州,然后从北路由西向东进攻,连连攻克会宁、静宁、隆德,5月4日攻克平凉。最后廓清四围,剩下庆阳一座孤城。正是因为有一个鹅池洞,所以明军围城达4个月之久,竟然攻而不克,元将张良臣就是不肯投降。其间,明将常遇春奉诏从北平出发,前来助战,途中却因病去世。8月21日,明军开始总攻,付出惨重代价,22日才攻下庆阳城。
探寻柔远河,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2023年6月24日,我从庆城出发,溯柔远河而上,走向古华池。西环江、东柔远河围拱的庆阳古城高高在上,道路在河谷,城墙下,宽阔柔美的柔远河流成了一张弓,弓背靠城墙,经过鹅池洞口,周祖陵在河东岸蹲踞出伟岸的气象,历经数千年风雨剥蚀,霸气一点都不曾消减。出城沿柔远河东北行,河谷渐渐开阔起来,河水因饱含泥沙,浑浊黏稠如固体,欲流不流的样子。路边不时掠过山岭、树木和村庄,眼前的河道上出现了简易低矮的过水桥,水泥墩支撑起水泥浇筑的一米多宽的桥面,没有栏杆,没有引桥,当然也没有桥洞。渐行渐北,河水似乎是被稀释过一般,色度稀薄了许多,流出了几许欢畅。让人称奇的是,一路上河谷开合收放,两边的山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貌来。西山多贫瘠,土崖裸露,树木稀少,东山却葱绿,树木蓊郁,草花丰茂。原因我知道,西山连接的是干旱的土塬,东山接壤的却是植被丰富的子午岭山地。
和环江北去所见到的情形完全不同,柔远河发源地在子午岭,沿途所见地貌多呈现山地特征,河谷多庄稼,河畔多村庄。也许是受当地土质条件制约,农家居住多为箍窑,选址在河边台地避风向阳处,依山向河,窑腔以青砖箍就,窑壁窑顶以黄土夯填,这是马莲河流域最常见的民居形态,与泾河上游人们斩削土崖、掘土成窑的习惯略有不同。
沿途见到的第一个镇子是庆城县玄马镇,民房和店铺多沿路而设,公路也是穿村而过。让人颇为不解的是,几乎所有的村子都有数家纸货铺子和棺材铺子,这也许是连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带来的新变化。
再前行,是华池县悦乐镇,一条公路向东分路而去。路牌指示前方经过打扮梁,直达南梁。南梁的红色故事尽人皆知,打扮梁位于子午岭上,翻过打扮梁,进入豹子川,那里流淌的是洛水流域的葫芦河,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接近悦乐镇,河水变得清澈起来。据《华池县志》记载:宋时蕃部内附,范仲淹在此筑城以安置,起名为业乐,亦即安居乐业之意,后人将其俗传为“悦乐”,以讹传讹,至今沿用。悦乐镇距县城28公里,是华池县南部柔远川的第一大镇。很多年前,在纸质地图上,在电子地图上,甚至在高清卫星地图上,我的目光曾多次抚摸过这个名字。在我的想象中,这应该是一个既充满田园诗意,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古镇,至少应该有一定的城建规模。可是,眼前看到的与我的想象却大有出入,逼窄凌乱的街道,低矮陈旧的房舍,萧条的店铺,稀疏的行人,与这诗意的名字一点都不沾边。
由悦乐镇向北,进入乔河川,直达柔远镇,川愈见逼窄,河愈见细瘦。狭窄的河川仅仅容得下一条河与一条路并肩挽手而行,由于受地形局限,华池县城南北方向绵延河谷6公里,基本的格局是河与路在东,西边便会坐落一个单位一栋楼,路与河在西,东边便会有一个单位一栋楼。县城最宽阔处,是东沟刘家河与西沟的乔家河交汇的台地,历史上的柔远城就修建在这里,高大的城墙,整齐的城垛和箭塔呈半月状分布,官方通称柔远城子。民间老百姓观其状赋其形,附会成了蚰蜒城子,确实也有几分神似。
吃了一份猪血炖豆腐,小憩一会,便登上了县城东面的东山公园——20年前因一桩文物盗窃案而轰动海内外的华池双塔寺就坐落在东山公园里。其实,被当地人称之为姊妹塔的双塔原来位于子午岭东麓林镇乡张岔村双塔沟和豹子川交汇处的台地上,距县城60公里。这两座造像石塔,始建于北宋,金代正隆至大定年间,亦即1156年至1189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续建。子午岭东麓林海浩瀚,梁峁染黛,两条河波光泛翠,塔影入画。清人李良栋曾写诗赞美:浮图姊妹依深山,疑似仙女落九天。茫茫林海翠阁秀,清清流水照红颜。双塔寺精美的造型和珍稀的浮雕引起了窃贼的注意,2000年3月,双塔中的一号塔竟然先后两次被整体盗窃,售卖至台湾,消息一经新闻媒体披露后,震惊了海内外。后经公安机关全力侦破,同年8月被盗佛塔终被追回。为了对双塔进行有效保护,次年9月,华池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东山公园修建双塔寺,将双塔整体搬迁至县城,从此,享誉海内外的双塔便屹立在柔远河东岸,成为泾河流域最为生动的风景之一。
登上双塔寺,夕阳西照,层林尽染,双塔比肩耸立在寺院内,秀美挺拔,静若处子。双塔均为13层,一号塔高13.1米,1至11层遍雕佛、菩萨、弟子、供养人、抬塔力士、伎乐天,还有佛涅槃本生经变故事,整个塔体共有雕像3500余身。二号塔略低,通高11. 88米,一至六层有雕像615身,四层以上各面凿龛,龛内各雕佛或菩萨一身。由于年代久远,一号塔最上面的两层和二号塔六层以上均遭损毁,为以后修补,并无雕像。令人遗憾的是,现存的塔身靠近底层的石雕多被人为破坏,残缺不全。但就仅存的雕像来看,造型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结构严谨细腻,雕工拙朴天成,整体造型和风格在全国亦属罕见,充分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邂逅几位同来瞻仰双塔的游客,说起石塔被盗的传奇经历,心中充满无限感慨。其时,天空湛蓝,白云舒展,山上双塔高耸入云天,似在深思;山下河水柔曼如玉带,绾起子午岭深处这座秀美安静的小城。
沿一条石阶下山,漫步在柔远河畔,凉风吹起汗水浸湿的衣衫,浑身的燥热一扫而光,难得的熨帖和舒坦。小城的节奏是闲适且舒缓的,悠闲散步的老人,从宽阔的桥面上走过;青春靓丽的女子,三三两两坐在河边的条凳上;店铺前面气垫鼓起的儿童城是这座小城最热闹的所在,但也就三二十个小孩,或在气垫上滑滑梯,或在沙盘上玩彩沙,或在小池里垂钓,或在桌子前做手工,女孩安静,男孩专注,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在一旁笑意盈盈地看着,怡然自得,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最安静的是穿城而过的柔远河,这时候悄然跌落在五六米深的河床里,不急不躁,静静悄悄。小城的治河工程堪称完美,石砌的河堤,平整过的河床,坚固通畅,那么柔弱细小的柔远河水似乎配不上这么高大上的治河工程。当然,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柔远河的源头还在数十公里外的子午岭深处,子午岭上丰沛的降水、茂密的林木为柔远河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水源,汛期的水量非常可观,地处狭窄河谷的华池城防患于未然的做法并无不妥。
老县城在河东,河西是新建的一处市场,一排气宇轩昂的楼房下面,是临路临河的小吃一条街,部着名号,我走进一家剁荞面馆。一个年轻而文雅的女子,戴一付眼镜,她麻利地擀面,叠面,然后是剁面。两边有木柄的剁面刀,二尺长,三寸宽,与我们平时用的切面刀完全不同。不得不佩服这女子精妙的手艺,双手捉刀,由外向怀里的方向剁,只听得咣咣当当的刀响,看不到刀刃剁面的细节,瞬间就剁出了一大案子的面条,面条细而薄,劲而匀,用手提着抖上两抖,抖掉面扑,下锅,出汤,就在我们还在为她的手艺惊艳赞叹的时候,一碗出好的汤,一盆凉水冰着的面已然端了上来。剁面的吃法与陕西的摆汤面有点相似,又与云南的过桥米线相仿佛,捞面到热气腾腾的汤碗里,蘸着吃。面不限量,吃完了再要,我就要了第二份。应该说,荞面这样吃,于我还是第一次。
第二天一大早,在县城长途汽车站,我正在为去东沟还是西沟踌躇的时候,却巧遇了东沟刘沟村的老支书高鹏远。68岁的老高当过13年的村干部,对东沟河西沟河的历史了如指掌。和他一席话,至少为我解决了两个难题:东沟的沟垴就在刘沟,距离县城15公里;西沟的沟掌在乔河乡打扮梁下的打扮村,距离要远很多。
打扮梁,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我已是第二次听到。
不用再迟疑,我取道西沟,沿着244国道,直奔打扮梁。
黄土覆盖相对松散的砂岩层,是子午岭地区独特的地质结构,这种地质构造最难抗拒的是河水,所以从柔远河与环江交汇的地方开始,一路向着子午岭逆行,都能看到柔远河水深切黄土的模样,到县城所在的柔远镇,河水下切达到了极致,至少有六七米的落差。由县城北进入西沟,过蒋湾即到乔河乡,经前坂、阳庄到罗砭,愈靠近子午岭,河谷愈窄,河谷愈深。终于,青翠的子午岭横亘在眼前,打扮村到了。
打扮村就坐落在打扮梁脚下,打扮梁则端坐在秦直道上。相传汉代昭君王嫱出塞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时,走的路线就是秦直道。打扮梁所在的地方,原本是秦直道上的一个古驿站,这里是西汉王朝和匈奴实际控制区的边界线,一过这里,便意味着离开了大汉朝的疆域。因而,护送昭君远嫁的车队行至这里,昭君便停车小驻,梳洗打扮了一番,最后一次回望家园,面向南向故土及父老作最后的拜别。从此以后,这个地方便被人们称为打扮梁。
车子沿崎岖的山道盘旋而上,最后在山脊上停了下来。和每次我见到子午岭时的情形一样,雄浑的子午岭沉默不语,古老的秦直道时断时续,传说中昭君梳妆打扮的地方,如今只有树木森森草色青青。眼前,一个城障遗留下来的一段残垣断壁,一座已经萎顿了半截的烽火台,成了这段历史仅存的见证和记忆。
柔远河的源头,就在子午岭东麓我目力所及极力想要到达的某一处山坳里。而我的身后,子午岭的西麓,就是陕西的吴起县。
柔远河,打扮梁,这些曾经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地理符号,近些年,却因为时代的眷顾,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一条以打扮梁命名的高速公路——打庆高速公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打庆高等级公路是国家公路网G244线乌海至江津的重要组成路段,全长74.92公里,起点位于华池县打扮梁(陕甘界),途经乔河、柔远、温台、悦乐、玄马等乡(镇),终点位于庆城县十里铺,与正在建设中的G69 甜水堡至罗儿沟圈段高速公路相接。2022年9月3日,打庆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穿越黄土梁峁低山和黄土冲沟,洞体全长763米的打扮梁隧道左洞顺利贯通,标志着打庆高速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条连接陕甘、横穿子午岭天堑的交通大动脉将给古老的柔远河带来千载难逢的新的机遇,柔远河将因此焕发新的活力。
回望来路,才发现打庆公路所经过的路线与柔远河流经的路线高度重合。从打扮梁的源头出发,柔远河在华池县城左岸接纳了东沟河,在悦乐镇北右岸接纳了元城川河。元城川河发源于陕西吴起县左崾岘的元城川,在华池境内流经五蛟、元城两个乡镇。宋代时,驻守庆阳的范仲淹曾在元城、五蛟分别筑城以防西夏,其中的元城因城廓似椭圆形,故取名为“圆城”,后讹传为元城;五蛟镇因地处元城、白马两川与兰沟、塌泥沟两沟和元城河五条河流交会之处,犹如五条蛟龙相会,故而取名“五蛟”。作为北宋时马莲河流域重要的军事堡垒,元城、五蛟都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快要流出华池县境时,又于左岸接纳了城壕川河。最后,柔远河与环江共同携手,在陇东名城——庆城创造了两水夹一城的旷世传奇。
来自于子午岭深处的柔远河是一条甜美的河,她以自己的甘甜改写了环江的命运,命运多舛充满苦涩的环江与柔远河联姻以后,终于以新的面目示人,河水流韵,清溪缱绻,既可啜饮,又可灌溉,马莲河成为泾河大家庭里最富于生最源远流长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