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书香庆阳 | 读王卫权散文集《留一点爱给母亲》(穆念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卫权给我赠送过他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通讯报道集,我均一一赏读。近期,他的由当代著名作家高晓声题签的散文集《留一点爱给母亲》由线装书局出版了。受赠之后我连日阅读思考,总体感受是清新、真切、接地气,感到是故土亲情、爱情、友情的自然记录,是恒心、爱心、良心的集中体现。书名取自于内涵丰富的篇名,很是妥当。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亲情永恒》重点写母子之情、夫妻之情和手足之情;第二辑《以梦为马》是个人奋斗历程的真切表达;第三辑《回味乡愁》是昔年之忆和流年变迁;第四辑《生活杂咀》侧重于今昔对比和感悟感慨。其共同特点是不加修饰地真实反映故土生活,主题、立意和倾向是传达群众的心声,浓情赞美勤劳、节俭、质朴、善良的劳动者。

一、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坦诚传达喜怒哀乐。如实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的艺术作品,也就必然达到不同程度的艺术真实。而艺术的生命是其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总和。这部著作中的文章,普遍是赞美故土之上底层劳动者中的善良人,思想倾向是正确的,表情达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从《高考,总有一种不甘萦绕心头》《我的记者岁月》《琴山往事》等篇章,我们看到作者在高考落榜彷徨之后的发愤图强,通过勤奋写作成为土记者,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学历,适逢好政策而被录用为干部,一直用奋斗来回报母亲,这是一种好品性。在《母亲的“教子经”》《一个鸡蛋的欢乐》等文章中,作者叙述母亲28岁守寡,不畏严寒酷暑、顶风冒雨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不分黑明、呕心沥血哺育四个儿女成长,严格教育儿女成才的艰辛历程,即使耄耋之年仍然自食其力,勤苦节俭,时刻操心儿孙,却不愿给儿孙添加麻烦的点点滴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饱经沧桑、勤劳简朴、善解人意、可敬可爱的慈母形象,体现出了母亲的情操之美。作者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三春晖”,在“娶了媳妇忘了娘”的现实社会中,能拥有如此孝心和情感,这更是一种好品性,这种品性很难得。写《给母亲留一点生活的空间》的动因是母亲一直在乡下居住,过年时接到县城楼房,起初是一脸欢愉,接着便是尽量少喝水、坐立不安、下楼去公共厕所,直到越来越焦虑、食欲减少、形体消瘦,而回到乡下则健健康康,自得其乐。作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进而凝成篇章,可见现实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总题《守家的妻子》之下的《家有痴妻》等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坦诚表达,将农民妻子的忠厚善良、不辞辛苦、勤俭节约、重情忠贞、通情达理、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真切地表现出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用文字率真地表达夫妻之情,感激着而恩爱着,忙碌着而快乐着,这同样很难得,我们不由心生敬重之情。


编辑:袁乙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