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右手指麻木拿筷子不稳,吃饭时夹饭掉到饭桌上了。孙子看见马上喊:“爷爷,掉饭了,不能浪费粮食!”我望着孙子笑了,用手拾起米饭块喂到嘴里。孙子在饭桌对面也笑了。但他不知道也不明白我右手麻木拿不紧筷子。我为五岁的孙子能懂得爱惜粮食很欣慰,明白儿子教育孩子很有方。
记得一九七三年的一天,我从学校回家看到母亲给我留了两个高粱面窝窝头,这东西吃起来不香甜还硬沉沉的,略有涩味,不好吃。那时家家户户都粮食紧缺,朝不保夕,有高粱面窝窝头就已很不错了。我责怪急急火火要去生产队参加劳动的母亲:“难吃的很,你能做点好吃的吗!”把两个窝窝头扔在了地上。一旁也准备马上去上工的父亲“叭叭”在我脸上扇了两巴掌,气汹汹地说:“拾起窝窝头!哪来的坏毛病?生产队天天劳动的人有些还饿肚子干活,家里没有粮食,就这高粱面窝窝头还是你妈从牙缝节俭下来给你吃的。一家人都喝糊糊野菜汤,半饱半饥,还要到生产队劳动去。"我牛筋了一会极不情愿地弯腰拾起窝窝头。平时家里惯着我,全家人吃野菜也要想办法让我吃好点。在那个按劳分配,每人一天限定八两粮,靠生产劳动挣工分的年代,我们家人多劳少,分的粮食少,年年超支短款,其穷困家境可想多么艰难。父亲那次生气很大,也发现我缺乏教养惯坏了,对我说:“别吃了,跟我走!”
我不知道父亲叫我随他去干嘛。结果是领我到地里去参加劳动。他给生产队队长说让我帮忙拉架子车送土粪。我很费劲地拉架子车,这东西怎么也拉不动,别人帮忙推着我才勉强拉得动。只拉了两回,嗓子冒烟似的发疼,气都喘不过来,浑身都冒汗。生产队长知道父亲的意图,这时问我:“劳动干活累吗?务地种庄稼好务吗?”我哭了,没有回答。生产队长说:“四年级学生了,应该知道农民种田苦不苦,应该知道粮食金贵不金贵!”队长让我回了家。这天晚上,父亲没有骂我,只说:“粮食养万民,粮食是黄金,农民苦得很,农民种地养活千万人,谁不珍惜粮食,就是有罪之人。”我静静听着,想着父母每天喝完野菜糊糊汤还要舔净碗,想到母亲路上看见一粒粮都要小心地拾起装进衣袋……我老大一阵才说:“爸,今天是我不对,我错了,我以后会珍惜粮食的!”
我感触很深,之后每年假期都去生产队参加劳动,看到了农民种庄稼的辛苦,知道了一粒粮食的不易和重要,自己也养成了惜粮的习惯。
自那以后,我吃饭再没有特殊享受,家里所有人吃啥我就吃啥,不挑剔不嫌弃。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在哪里哪种场合遇到和众人一块吃饭,撒落在饭桌上的饭粒菜片,我都会自觉用筷子夹起来自己吃掉。有剩菜剩饭我也收拾一块带走。为此,很多人都嫌烦我“太贪场”“饿死鬼叫化样”,村里有红白事宴客时都不喜欢和我同桌吃饭。也有人故意戏耍我,把其他饭桌吃剩的菜汤叫我带走。我没有嫌弃也不考虑太多,一扫而光,带回家里自己吃。后来,家里人也反感我,说我还真的“太贪场”,这样也太丢脸臊人!我没想这些,只有一个念头:粮食来之不易,农民种庄稼太苦,糟蹋粮食真的是罪孽!
我牢记父亲的两巴掌教训, 我的两个儿子我也管教严厉,不许他们糟蹋粮食。从儿子上小学时我就假期领着参加集体义务工劳动,让他们和农民一块出力流汗,领悟种田务农的艰辛和不易,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俩孩子很懂事,从小爱劳动,爱惜粮食,理解同情农民的酸甜苦辣。大儿子上初中、高中时别的学生扔掉的馒头,他都拾起来带回家,晾晒后砸成细粉用来喂鸡喂狗,他常说:“看到扔在地上可惜,心疼!”他的珍惜粮食和养成的节俭习惯,在省城上大学时每月生活费才花五百元,做到吃饱不浪费,不与别人攀比高消费,认真完成学业,一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现在事业有成,他对自己的孩子也从珍惜粮食教育抓起,使小孩在繁华的城市里也懂得一粒粮食的重要。孙子一次春节回家,我领着烧地里一片干荒草,他冲过来用脚踩灭火苗,对我说:“爷爷为啥这么坏?你知道农民伯伯种田不容易,你为啥要烧了庄稼?坏人!”小孩生长在城市没有见过地里的庄稼,但他纯粹清亮的思想很可贵,我认输于孙子:“爷爷是坏人,不烧了!”他胜利似的笑了……
粮食,贵如金。珍惜粮食,不是喊喊口号。尊重农民耕田种粮,也不是喊喊口号。亿万人口的幸福生活,就必须从每个人的心灵里培养珍惜节约粮食的美德,一人省一口,一月积一囤,居安思危,便会保障临渊不慌!而且,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时代,很多人的饮食消费都趋于攀比显富铺张浪费,把勤俭节约抛在脑后,每个人每个家庭把对粮食的节约和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教育必须从孩子做起,让节约珍惜美德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