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拓雅丽 | 庆阳之端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秦彦慧 摄            


自打夏在陇东开场后,天气真是一天比一天热了,野花竞相开放,野草疯狂生长,整个世界节奏都变得快了很多,这时端午节赶来了。

这可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庆阳民俗里的大节日,人们格外重视,早早做好了香包,也做足了准备,等着和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起过节。说到香包,它在庆阳的历史可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史书记载,庆阳香包源于中医药始祖岐伯的“熏蒸法”,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民间医疗的保健用品,具有防疫防病、辟温控疫的作用。而它的绣制则需要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精湛娴熟的刺绣工艺,按照剪纸的图样,先在丝绸布料上用七彩丝线绣出各类花样,接下来缝制成各类造型,并且装上内芯,内芯一般选用清新典雅的天然香料,主要包括艾草、藿香、陈皮、苍术、薄荷、金银花等中药材,这样做成的香包图案多样、精美淳朴、芳香浓郁、趋吉避邪、祈福求愿……

香包小,寓意长,外加美食来品尝。美食是相逢最好的理由,端午期间的庆阳美食真是会把你香迷糊的。每天早上,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赶在晨光升起前先弥漫开来,清汤羊肉、油圈圈、麻花、包子及各种杂粮粥,庆阳环县北部很多地方还有熬茶的习惯。中午,一碗非常劲道的荞剁面或者饸饹面,让你回味无穷。关于饸饹面庆阳当地经常传一句话说,人一辈子就是三碗饸饹面的事,出生满月酒人家来“兴”吃一碗,结婚之日人来“喜”吃一碗,去世后葬礼上来送行的时候“谢”吃一碗。真是一面与一生啊。以前在书上看过一句话叫“面条表里如一,是做人的楷模”,再看细长柔韧的饸饹面,多么像革命老区人民的性格呀,有韧劲、能抗压。夜晚的各类特色小吃绝对能让每一位路过的人垂涎欲滴,羊肉串、凉皮、燕面柔柔、洋芋卜拉、猪血烩豆腐、鸡血面等等,这些在饭桌上看似可以轻而易举就能尝到的味道,其实是庆阳人几十年如一日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它可以唤醒我们沉睡的味蕾,挑动人的味觉,进而勾起人的思绪。

繁华外,细品人间烟火;故城里,写满岁月悠长。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庆阳,想来一场快速闲逛,那最好是坐高铁一步入环州故城,这里吃、喝、玩、学应有尽有,特别是故城的夜晚灯光璀璨,漫步在古街上的每一分钟,仿佛都与历史擦肩而过。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忙碌的我们还是不能辜负夏的热情,要趁着端午小长假的间隙,听风的话和庆阳相约,不需要赶路,只叫你感受路,路过南梁、戴上香包、走进故城,在这些风景里奔跑、放松、治愈。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