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秦克云 | 净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明政 摄       

芒种一过,陇东乡间所有的农事变得繁忙起来。而最为红火的莫过于庄户人修建打麦场,陇东人又称“净场”。

净场要赶在油菜籽和麦子成熟之前,提前修好,方便打碾、晾晒、储存庄稼。选择打麦场的地方要求日照时间长,通风利水的地形。

陇东是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的肇始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耕种经验,并按照固定的节气进行一定的农事耕作活动。筑造打麦场早在《诗经·幽风·七月》中就有描绘“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还有宋代诗人陆游“四月筑麦场,五月瀦稻陂。”等诗句的描述。

陇东人净场时,不管是原来老场或新建的场,有经验的庄稼人都要把经过一个冬季雪水侵蚀,冻得酥松裂缝的打麦场重新犁翻一遍,犁起二三十厘米厚的土层,用酸枣枝编的耱耙,把地平面耘耱得平平整整,再用铁锨拍碎地面上的小土块,然后找些枝叶茂盛的树枝,拖着在场面上反反复复拖拉耘耱,确保使场面平整,无凹凸积水现象。

打麦场面修好后,就等待下一场雨,浇湿场地面,在场地上均匀地铺一层软草,等到泥土晾晒半干半湿时,套上耕牛拉着碌碡来回转着圈反复碾压。半干半湿的土层碾压不易沾起泥土,碾过的场面坚硬平展,不易裂缝。打麦场碾压结束,再用旧竹扫帚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泛一丝尘土。修好的打麦场正如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新筑场泥镜面平。”如果赶在庄稼上场之前不下雨,那就得人工挑水来浇地来完成修造打麦场这项工作。

净场在陇东庄稼人的农事日程里,虽然不是一项繁忙的活计,但农谚中有“累在田、喜在场”的说道。庄稼人忙忙碌碌了一个季节,在庄稼收割上场之前人们的心情非常喜悦。净场的这一天,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兴奋地谈论着、比划着茁壮的庄稼枝杆、瓷实的颗粒……

陇东是古代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赶牛羊“净场”也是陇东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

赶牛羊净场,顾名思义,就是赶着牛羊群踩踏场地,其操作方式也是要提前把场地修理平整,在一场透雨后,趁着场上泥土湿润松软,由一人在羊群前面唱着传统碾场号子引领,一人在后面甩着响鞭指挥着羊群来来回回转圈走动,牛羊踩踏过的场面坚固平整,不易沾起土、无裂缝现象,所以这独特的生产方式一直保留至今。

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演绎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打麦场,功能逐渐减退,但在庆阳,打麦场依然执行着土地最大的使命,承载着庄稼人一年一节丰收希望。

秦克云,笔名默耘,甘肃省镇原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作家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会员、庆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民主协商报》《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日《陇东报》等报刊。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