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走进庆阳,解锁更多非遗之美——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见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活动开幕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荷包俏,荷包香,一年一度又端阳。

哪里的荷包俏又香?庆阳,是庆阳。

6月10日上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庆阳市委、庆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市开幕。

活动开幕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是传统文化的无价瑰宝,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具代表性、最精华的篇章。

本次活动主要以展演、展示、展销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近距离体味甘肃文化遗产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大家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叮咯咙咚呛,看那“陇东强”……有说有唱,载歌载舞,活动开幕式上的文艺演出接地气、入人心,歌舞走秀《欢迎你到庆阳来》、唢呐与舞蹈《香包情》、说唱表演《嗨游庆阳》、剪纸服饰秀《生生不息》等节目轮番登台亮相,引得台下观众掌声连连,引来周边群众驻足观看。

活动现场,唢呐声声。

“我们这里娶媳嫁女、乡村庙会、节庆典礼、新居乔迁等场景都离不开庆阳唢呐。唢呐音色突出、穿透力强,十足‘抢戏’。”作为庆阳非遗“继承者”的一员,帅雅琦打小就听唢呐、吹唢呐。这次她带领20余名来自陇东学院艺术学院舞蹈系和西峰区董刚唢呐传习所的年轻“吹鼓手”们,将唢呐搬上更大的舞台,“2006年,庆阳唢呐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越来越多人关注它,这让我们很欣慰。”

剪纸服饰秀尽显非遗之美。

在庆阳这片红色沃土,红色文化直抵人心。“我们学校的60名学生,排练了半个月时间,今天与庆阳市声乐学会的艺术家们同台演绎《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经典民歌。”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系教师杜海梅说,歌曲是时代的心声,一曲红歌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学生何鸿轩和部分同学不仅参演了陇东民歌联唱节目,还作为伴舞参演了歌舞《香约庆阳》。“老师说,歌曲《香约庆阳》为时代歌唱、为庆阳歌唱、为庆阳香包歌唱,她们还给这首歌曲编排了一支舞蹈。今天,我和同学们全力跳好这支舞蹈,希望更多外地的朋友感受到我们的热情,相约庆阳,嗨起来!”

展区外的飞天表演。

六月伊始,夏意愈浓。一场“火热”的文艺演出,让人们初识庆阳;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全国民俗文化邀请展、甘肃省2024年“非遗购物节”等火爆的分项活动展区,让人们熟知庆阳。

本次节会邀请了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省14个市州12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各类展位超千家,规格层次之高、产品商品之多、展销规模之大为历届之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多元的文化交流和消费场景。

巴基斯坦展区和“迪拜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区。

“今早九点,我就带着母亲来了。”庆阳市西峰区市民黄丰瑞感受到,今年的节会格外热闹,“见到了许多外国朋友,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外国商品。”黄丰瑞和母亲看商品、问价格,说说笑笑、走走逛逛。

“这是我带来的一些商品,有骆驼摆件、珐琅灯、珠宝首饰、丝巾等,有您感兴趣的吗?”“迪拜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区负责人阿拉丁说,除了每隔一两个月回国进一次货,他大部分时候都在中国,去北京、去上海、来甘肃……

全国民俗文化邀请展。

从庆阳再出发,看看大美甘肃。作为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活动主办方为全省14个市(州)划分独立展厅、搭建特装展位,通过静态展览、活态展演、现场介绍、数字赋能等形式,集中展示全省14个市(州)独具特色的5000余件非遗展品,邀请40余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儿”,全面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讲述弦歌不辍的甘肃非遗故事。

参加活动的嘉宾与“庆阳香宝宝”合影。

这是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兰州太平鼓、刻葫芦,平凉面塑、蓝染……全省各地非遗齐登场,集体擦亮“如意甘肃·多彩非遗”亮丽名片。

缪雪峰介绍庆阳的小朋友怎样过端阳。

“在庆阳,小朋友们怎样过端阳?要佩戴香包、身背五毒蛙、肩掂小老虎,胳膊戴着五色花线绳。”庆阳市文化馆副馆长缪雪峰在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的庆阳市展区,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朋友们细细讲庆阳非遗、说庆阳民俗,“‘今个七,明个八,后天外孙满月哩,我给乖乖送个啥?虎头鞋、虎头袖、虎头帽子虎头枕,虎头夹夹身上穿,老虎兜兜压胸怀……’当庆阳的孩子迎来满月之喜,他们的奶奶、姥姥会精心准备虎头鞋、虎头帽等,一针一线都承载着美好祝福。”

庆阳市展区。

带着大家在展区走完一圈,看罢“迎喜花馍”“面塑‘镇原十三花’”“布贴画‘南梁说唱’”“陶艺‘南佐印象’”等展品,缪雪峰要用近二十分钟。看到一些参观者意犹未尽,她介绍道:“我们此行还带来了一些庆阳香包的材料包,大家可以通过扫描材料包中的制作教学视频二维码,自学自制庆阳香包,切身体验庆阳非遗魅力。”

“包罗万象”,是不少参观者对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的评价。因为,展览中不仅可以看到如意甘肃,还能看到大美中国。贵州非遗苗族蜡染、河南非遗“马氏吹糖人”等纷纷添彩展览。

各展区展览内容丰富多彩。

河南省级非遗“马氏吹糖人”现场表演展区前围满了小朋友,“马氏吹糖人”第十六代传承人马电坤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小朋友喜欢的十二生肖,递到他们手中。“今天早上九点到现在中午,参观者来往不停,我也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个糖人。能感受到大家对糖人的喜欢,我很高兴。”

小朋友们在庆阳市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展示展区参观。

今日的庆阳,“香溢四方”。记者了解到,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甘肃省2024年“非遗购物节”、非遗沉浸式体验、非遗美食品鉴、和谐庆阳大舞台群众文化展演将持续到6月14日。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