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黄礼发 | 端午的五彩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宁宁 摄

在这个麦香飘荡的时节,端午也悄然而至。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庄重的节日。在环县老家,端午这天,节日氛围是十分浓厚的。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那如彩虹般绚烂的五彩绳。五彩绳又叫五色丝线,老家将其称作“花线绳绳”,由红、青、黑、黄、白等多种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前夕,祖母都会将“搓五彩绳”的活包揽下来。晚饭后,在煤油灯下,祖母便开始了她的这项“大工程”。那时候物资匮乏,家里穷,五彩绳常常都凑不够五种颜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祖母却从没被难住过。只要能凑够三种颜色,她就能搓出色彩鲜明且漂亮别致的五彩绳。只见她翻箱倒柜,东拆一点,西剪一点,很快就凑足了各色丝线。她的手虽然粗糙干裂,但搓起丝线来,却是异常的灵活。只见各色丝线,在她的手掌中翻滚,手指间缠绕,仿佛一种即将失传的技艺。看得我都眼花了,简直不敢相信,那样粗拙的一双手,竟然能够如此的灵巧。很快,她就把全家人的五彩绳搓好了。

五彩绳是祖母搓的,怎么戴自然也是由祖母分配。一般都是小孩子戴多一些,两个手腕、脚腕要戴,脖子上也要戴。大人们多数时候只是手腕或者手指上戴。但是,五彩绳并不是当晚搓成就可以戴上的。祖母说了,必须等到端午节当天的早晨,而且是刚一睁开眼就要戴上。这可把儿时的我和弟弟急坏了,晚上做梦都会梦到“戴五彩绳”的事儿。

等到端午那天早晨,天刚亮,祖母就将我们兄弟俩从睡梦中喊醒,说是要赶紧把五彩绳戴上。她一边戴还一边讲着戴五彩绳的禁忌和寓意,但我多数都忘记了。只记得说五彩绳要一直戴到七夕节,除非中间有打雷的下雨天才可以取下来扔掉。但我们兄弟俩常常戴不过三天,就不记得五彩绳到底丢在哪了。

端午节的习俗,祖母知道的实在是太多了。例如要提前晒艾蒿、门前要挂艾草、要戴五彩绳、要佩戴香包、要吃粽子、要洗草药水……这些习俗里,祖母最重视的便是戴五彩绳,而规矩最多的也是戴五彩绳。祖母认为,五彩绳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戴上五彩绳就可以辟邪驱魔、祛病强身。在年幼的我看来,这简直太神奇了。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来临之前,家里来了货郎担。祖母在征得祖父的同意之后,用小麦换了好多的丝线,各种颜色的都有。那一年的端午,五色丝线管够。祖母非常高兴,早早地就开始搓五彩绳了。搓成的每一条五彩绳都至少有五种颜色的丝线,而且祖母还在五彩绳上编缀了花环、蝴蝶结、小铃铛等各种装饰图案。也就是在那个端午节,我和弟弟第一次用戴在手腕上的五彩绳打败了同村的小伙伴们。不论是从五彩绳的长度、色彩、图案,还是从数量上来说,我们兄弟俩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弟弟的两只手腕、脚腕,还有脖子上都戴了五彩绳,而且右手手腕上的五彩绳缠了好几圈还有长余,且挂着一个花瓣图案。我俩一见到小伙伴就故意露出五彩绳让他们看,他们越是投来羡慕不已的目光,我俩就越是得意洋洋、风光无限。

后来,祖母去世了。但端午的这些习俗一直在传承,搓五彩绳的活就由母亲接替了。虽然此后每年端午都会继续戴五彩绳,但是我们兄弟俩却再也没有出过多大的风头。我俩上学以后,家里条件好的同学,已经开始佩戴香包了。据说香包是从西峰买回来的,香包上有一股浓郁的香味,大家都争着抢着去闻。香包的出现,让五彩绳逊色了不少,也着实让我俩眼馋了许久。

而今,我对五彩绳的理解也越发深刻。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那五种颜色,也确如祖母所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五种颜色的丝线交织在一起,就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一样,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端午节戴五彩绳,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俗。不论我身在何处,不论我自己搓还是买,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全家人都戴上五彩绳。我会像祖母一样,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让端午更有节日氛围。

如今,我虽已离开老家多年,但每当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我总会想起那色彩斑斓的五彩绳和祖母温柔且繁琐的规矩。它们如同故乡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

作者简介


黄礼发,甘肃环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飞天》《青年文学家》《兰州日报》《陇东报》《中国汉诗》《三角洲》《华夏早报》《参花》《雪峰》《吐鲁番日报》等。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