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徐子航 | 在路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明月如夜灯高悬

清辉洒下,照亮归程

如此夜景,寒冷却驱散了观赏的眼睛

我独自驾车走在幽寂的乡间小路,路两旁的枯树枝桠被车灯照亮,冷颤颤插向夜空。

车载音乐播放的是坂本秀一的钢琴曲,中文名应该叫《追逐阿航》,急促的节奏像车外寒风的心跳。我不自觉看看后视镜,尾灯昏暗,后路和前途一般迷蒙,想是没有人在尾随。

倏忽想起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夜晚,我和当时的大学同学骑着单车,在陌生的乡间小道摸索前行。彼时我们俩刚骑行五十多公里,在耗费一整天遍览某处沙漠风光后,返程路上才发现手机电量已不足以支撑它继续运行。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星月稀疏,看不清前路。手机关机意味着失去了导航,我们只能凭着记忆和直觉继续摸索返程的方向。走着走着,我们已不知经过多少岔路,又凭着直觉做了多少次选择,只知道眼前陌生的环境仍然陌生,心脏紧绷的肌肉比持续骑行下的大腿肌肉更加僵硬。

那时才明白,找到方向何其困难!当陷入迷茫境地时,所谓方向,就不再是东南西北,而是将周遭分成了360度,你要找的,只是其中的1度。

在那个年纪,不缺少赌定一条路走到黑的决心,但缺少“走到黑”之后继续闷头前行的坚定。

那时的感觉,虽然脚下正踩着单车奋力前进,但周遭的一切似乎没有改变,整个人仿佛掉进了时间的罅隙,卡在里头。

因为已经失去方向,而乡间小路岔道遍布,我们如果前进,看似无论怎么走都有方向、都有前路,但又好像无论怎么走,都是歧途,越行越远。一颗心就那么悬着,没处落脚。

悬心走着,忽然看见远处隐约有灯光闪动。

顶着夜光,向着孤灯,终于到了这户人家门前。是一家很普通的小院,平顶,土墙,屋里的光孤零零透出来,照不见其他人家。我们驻车上前,齐齐叩响屋门。

户主是位老人,门后的声音透着戒心,听到我们是附近市区出门迷路的大学生,才开了门。但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当地的方言透着急促的翘舌,我们实在听不太懂,连说带比划了半天,才懵懂地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上路。

虽然已经很多年过去,但那个晚上我至今印象深刻。从我们顺着手机导航走下省道,在乡间小径迷路,到经过荒野墓园,在终于望见远方灯火时脱力倒下。几多坎坷,总算安全返回。

对当时的我来说,那一程夜路,足够艰辛,也满是彷徨,透着坚定,也是种成长。

想起一位脱口秀演员随口诌的诗句:白色的鸟群飞进山谷,小时候的记忆也随之一起,林子中,走出一个大人。

如今蓦然回首,那个从荒野小径上走出的青年人,已面带沧桑。

说来奇怪,在那一夜归程中,面对茫然不知方向的前路,我脑海中想的,却是另一段路。

那是一段周而复始的路,起点和终点相距很近,映着少年时代的全部记忆。

我生于一个小镇,长于一个小城,学生时期,两点一线,最熟悉的环境就是每天要经过的这段几百米的马路。后来小城通了公交,定点停靠、发动,像一道淤塞的水渠里涌动的波纹。

彼时叛逆,恣意而任性。某天上午,我和一个好友一拍即合,从学校翘课逃出。

为什么逃课?想不出动机,彼时我们的逃离,既是行为,也是目的。

获取一段自由时光后,我们百无聊赖地走在这条已走过几百几千遍的路上,忽然,一辆公交在附近的站台停靠,不知怎么的,我拉着好友一起上了公交。

倚在车窗看街景,熟悉又陌生。

公交在终点站停靠,所有人下车,司机师傅也稍作休息准备开始下一趟的驾驶。我们缩在座椅上,等待重新出发。

当时司机师傅竟也没向我们收取新的费用,拉着我们又出发了。

同样的一段路,只是终点变成了起点。

走着走着,刚才驶过的街景又从眼前退过。我突然想,公交车司机应该也很无聊吧?每天同样的方向与线路,眼前永远是这段街景,周遭永远是吵闹的人群和拥挤的车流,日复一日,兀兀穷年。所以这样的生活,到底是过了365天,还是过了一天,然后重复了364遍?

我生活的小城,比邻着一座潜夫山。山不算高,登高望远,也可览全城风景。当时我就想,以后长大,一定要住在山上,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是风景,一抬头就是远方。

那时的我虽心底叛逆,面上还算守规矩。那应该是我学生时代为数不多的几次翘课。

犹记得那段时间看了艾丽丝·门罗的《逃离》,当时她刚获诺奖。《逃离》的人物和情节竟已不记得,只是心中悲悯那可怜的羔羊,逃离,却从未曾真的离开。

在单调的生活和有限的空间中,所谓在路上,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好友闲谈时轻松的脚步,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我们常听到有种烂大街的形容叫:“人生是一段旅途”。确实,漫漫长途,我们一直在路上。当呱呱坠地,我们的目标是学会走路,去触碰所能触碰到的一切。在学生时代,我们向往未知的世界,总想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到了挥斥方遒的年纪,觉得山海皆可平,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回到现在,目之所及,米盐茶饭。

一路走来,四时风景不同,但每个路口都是转折。想知道前路如何,只有继续前进,因为只有迈出一步,才能把下一步看得更清楚。

我想,在路上,或许是能证明自己还是自已的唯一证据,不论前路指向何方,只要还在路上,就好。

作者简介

徐子航,庆阳市镇原县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黄土情韵文学作品集》(诗歌散文卷)、《潜夫山》杂志、《镇原文史》等、《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组部党建头条、新甘肃客户端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