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书香庆阳 | 心灵投射出的世界的样子——简评知闲诗歌(李致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心灵投射出的世界的样子

——简评知闲诗歌

李致博

“在卡夫卡的树上/我成了一只可怜大甲虫/乡村教师一直在我的耳边 唠叨/这个世界真糟糕,而人们无动于衷/这句话,常常使我内心难堪/没有任何反抗的气力/曾经诅咒过许多次,都被约瑟夫•Κ阻止了……”

今年四月,我市青年诗人知闲出版诗集《在卡夫卡的树上》,引我关注。知闲诗歌,明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读得懂的,认为知闲是在借助现代主义手法抒写个人情感体验,在巨大的抽象、隐喻和象征功能背后坦露心声;乐山乐水我们允许,见仁见智就很正常。这与每个人的阅读兴趣、欣赏习惯、事业志趣、思维角度、生活积累与知识储量有关,尤其与阅读和理解现代主义鼻祖卡夫卡作品主题结构的深浅度有关。没有深刻阅读过卡夫卡或者很少接触卡夫卡作品,那是没有办法解读知闲诗歌所蕴含的多面情绪和诗中所投射的世界真与幻的样子的。知闲把卡夫卡比作一棵树,一棵现代化主义的大树。诗中寄托的或隐喻的人和物的意象,如“大甲虫”“乡村教师”“约瑟夫•Κ”“穿着雨靴的家伙”“丈量员”“门缝”“小丑”“乔治”等,或许出自卡夫卡小说《变形记》《城堡》《审判》等名篇中的形象。虽然某些诗篇不能完全承载诗人的情感负重、彻底稀释个人思想浓度、轻轻疏解他多年辗转漂泊带来的心理疑虑,以及试图消除理想的目标与追求的距离之间的矛盾。但是,知闲把以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尽可能达到的奇特效果,做到了尽力而为,大胆尝试。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在习惯了阅读乡土诗歌的人群中,猛然出现了位卓尔不群的诗人,不能不引人注目。在主导传统文化的国度里,碰到本土青年创作的现代主义诗歌,犹如拿到一块烫手的山芋,如何食而用之,的确难堪。知闲是一位走在现代主义路上的个体诗人,他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情感领域和主观世界,绝不是麻木不仁和无动于衷的,正如他自己坦言:“每一首诗,都能把我拽回固定的时间和心境。每一首诗,都能让我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和心路历程。”读知闲的诗,既陌生也有感动、既丰富多彩又充满刺激。也许他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孤独,或许他遇到了别人遇不到的恐慌,他的内心充满煎熬与挣扎,如:“十月,芦花洋洋洒洒地掉在地上/一片白茫茫的迷乱中//有人,背起了简单的行囊/压垮了原本挺直的背影/迎着黑夜,掩饰了月光的色彩/一群跳动的死尸在招手/一些杂乱的欲望,攻着心门/都无碍一颗平静的心/拾起一根干枯的树枝 划行//一只船停在荒凉的河岸/一个人,走进了坟堆/芦花苍白的脸上,多出了许多皱纹”。知闲的诗,其意境与现代化主义手法所抒写的、用负面陷于绝境的情绪来掩盖正面充满反抗的精神,又是相悖逆的。因此,阅读知闲的现代主义诗歌,有的读者可能会对作者发出:你要干什么、你在想什么、你在说什么、你这是什么意思等等疑问,毫不奇怪。阅读和思考都有局限性、个人心理积淀也有连惯性,时常穿串于人生各个阶段,羁绊我们。

知闲是八0后青年诗人中典型的“卡粉”(卡夫卡的铁杆粉丝或崇拜者),他的一百多篇诗歌以卡夫卡作品提供的物象为参照,探索自我抒情路径。不管是进行过去式的现实主义抒写,还是未来式的浪漫主义畅想,均与现在进行时的非虚构手法无染,与新写实主义也无涉,更没有受到“口语诗”风气的影响。其手法介乎于东方传统与西洋现代派之间,这让激情澎湃的人群失望了,因为他们看不到豪言壮语,喝不到心灵鸡汤。

再看,“爱已经成为一种真实/一切变得自然,我的梦想/重建一个伟大的民族/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唯一目标/夜以继日的疯狂,抵达高峰/一个民族在爱的火花中/闪闪发亮,我们将成为始祖……”(《民族》)我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发现知闲的诗有先锋派在叙述上的拼凑,或强行拗合意象与堆砌辞藻的情况。他有意识地模糊自我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之间的清晰界限,微观上掺杂着西方个性开放文化模式中的极端、冷漠、荒诞、灰暗、暴露和隐匿等多元化情绪因子,也渗湮着东方正统文化环境下的优雅、快乐、思慕、追求、向往等微妙复杂的情愫。意境含蓄、凝重,具有朦胧诗的多向、多义、不重合特征。

诗人的某些情志本来就是朦胧的模糊的。原谅我无法用一二三来列举知闲的诗歌特质,只凭借以往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来概括,甚至是妄加揣度。因为发自作者主观的、本能的情感指向和内心隐秘,不能以直白语言文字表露为外在心迹,所以任何人不可能研究透彻,只好注解为托物言志,搬开文学史基本原理,用艺术准则进行评判。难免作出肤浅的主观臆断,难免有失偏颇。如果真有条理分明的评述,那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

撇开人品和生活境况空谈诗歌,是触及不到诗人的灵魂和诗歌的精神内核的。知闲择业之路历经磨难,创业之路备尝艰辛,是一个有见识的儒雅商人。特别是他能够顶住三年疫情封城闭路的巨大压力,坚持把公司业务开办下去,没有耽误国家税收和拖欠员工薪金,何其不易!同时,一个诗人具备的觉悟和素养——做公益的慈善心灵,他有;奉献社会的精神境界,他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他有;传统诗人的良知及家国情怀,他都有!知闲用心灵投射出世界的样子,是多彩多姿、亦真亦幻的。诗题中的“鸬鹚窝”“塑胶厂”“万江”“黄屋氹”等词汇,是他漂泊在东莞的真实地名,这些地方让他“见识了工业时代的繁荣和残酷”,让他的诗歌插上现代主义翅膀,飞翔起来。

知闲是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成功的典范人物。结束了北京——东莞等地的辗转漂泊生涯后,回到家乡,抓住商机,与时俱进,在庆阳西峰创办“庆阳圈子”科技公司。这使他成为庆阳新的社会阶层代表。2006年大学期间,他与庆阳籍文学爱好者共同创办“大西北诗歌论坛”和《大西北诗报》,推介“陇东诗群”的诗人和作品,得到广泛肯定。

期望知闲继续引领青年前行。而走出现代主义手法所产生的情绪羁篱,是诗人面临的另一个突破。如果一味沉醉于现代主义,那么思想情绪上可能会受到负面感染,陷入苦闷彷徨,甚至止步不前。

作者简介

李致博,甘肃庆阳人。著有诗集《另一个夏天》《赶路的夏天》,散文集《第二季云彩》《游过朝霞》,评论集《文学之道》等。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