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美图庆阳】第一届甘肃现代摄影艺术展览庆阳入展作品选登(组照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月22日至30日,由庆阳市文联、庆阳市融媒体中心、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庆阳市文化馆主办的第一届甘肃现代摄影艺术展览庆阳巡展在庆阳市文化馆举办。

展览作品题材十分广泛,既有展现祖国大美风光的艺术作品,也不乏反映城乡建设成就、工农业生产壮观景象、人民精神风貌和各民族民俗风情的记录佳作。

第一届甘肃现代摄影艺术展览由甘肃省摄影家协会指导,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主办,展览共收到488位学会会员选送的记录类(包括长期关注单元)、艺术类、创意与商业类、视频类参评作品9985幅,共评选出入展作品274幅(组)。其中,庆阳会员入选作品20幅(组)。现整理编发,以飨读者。

《松毛》

《弹毛》

擀毡,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工艺,就是把羊毛或牛毛用十几道工序做成毛制品。这种毛制品有防寒、防潮、隔热的特点。擀好的毡,除了主要用于铺炕用的垫子外,还可以制成衣服、鞋子、护腿、腰带、挎包等等日常用品。


《纺线》

《铺毛》

《压毛》

《润毛》

擀毡手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还是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我清楚地记得,我老家堂兄准备结婚,伯父就专门请来擀毡师傅在家里管吃管住了好几天,做好了崭新的毛毡用来在结婚时铺新房的炕。那时候,我才知道,毛毡分两种,一种是用绵羊毛做的,颜色白,相对毛质柔软,铺在炕上不扎肉,像绵花的感觉,所以叫“绵毡”;而用黑山羊毛做的毡,颜色黑,毛质相对坚硬,铺在炕上扎肉,像睡在沙子上一样,所以叫“沙毡”。

《卷帘》

《折边》

《点花》

《淋水》

《揉毡》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时至今日,传统的擀毡手艺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已渐行渐远,早已被替代。为保留这流传了千年的古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5月份,我们专门召集了几位还懂得传统擀毡工艺的民间艺人,集齐工具,进行了挖掘性的制作和展示,才有了这些影像得以留存。

《晒毡》

《小件》

《描毡》

《工具》

《渐行渐远的陇东传统手工技艺——擀毡》(组照)

李韬 摄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