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任海萍 | 蜀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汽车在黝黑的柏油路上行驶着。两边柳树翠绿的叶子绿油油的,几乎把整个天都遮住了。天是蓝的,车顶棉花一样的云朵在悠闲地飘荡着,一阵风拂过,使人神清气爽。车窗外,收割后的小麦地与绿油油的玉米地随意铺排开来,延展到路的尽头。

道路宽阔,车流较少、景色很美,尤其是在周末心情较为舒畅的午后,难得有这样的兴趣。我放慢车速,边听歌,边欣赏着两边的风景,也是自在,多时不能这样,突然得来真实欣喜。天和日丽。风儿柔软,行人稀少,干脆下车站在路边,让时间在身体里放任自流。

突然,几株开满花朵的植物映入眼帘。难道是蜀葵?我好奇地走到它跟前仔细观察着它。对,就是蜀葵!顾名思义,蜀葵一定不是大西北的原住民,或许是一位来自蜀地的游子思念家乡,而在陇原大地上播下了第一粒蜀葵的种子;或许第一粒种子是被来自蜀地带着潮气的风裹挟而来。蜀葵是极常见的一种植物,然而它又是一种并不寻常的植物!

它是一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植物。笔直的干,不枝不蔓,它的干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而又名“一丈红”。枝干上密密匝匝,花朵似木槿又像芙蓉,朵朵向背而生,花开相接相连,一路生长,一路花开,从不间断。它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从下面的宽、大、长,慢慢收拢到颈部;它的枝干泛着银绿色的晕圈,一层绒毛密密扎扎依附着,它能够在西北干旱地区开出那样艳丽的色彩,实属不易;它的花朵多为重瓣,也有单瓣,花瓣倒卵状三角形,颜色大多艳丽夺目,常见的有红、紫、白、粉红、黄和黑紫等色。

蜀葵的花朵既没有牡丹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高雅优美,或许在花的王国,它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总是把观赏性作为花的评价标准,却忽略了花的实用性。我喜欢蜀葵的原因是:它没有梅花的暗香,没有玫瑰的艳丽,它既不像睡莲那样躺在水里,也不像蜡梅那样孤芳自赏,而总是默默无闻的暗香袭人,不时地丰富着人们的味蕾,点缀着人们的生活。要说蜀葵是什么“阳春白雪”,其实不然,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下里巴人”,因为它毕竟不是因为花的艳丽而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它的那份质朴,淡雅,端庄,不争不抢,以及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却无时无刻激励着我。它是我心目的“花木兰”!

在陇东,在镇原,在屯字,在花的世界里,蜀葵就是我生活的源泉与动力。每当我路过庄前屋后,路过马路边,看见四五株成群结队的蜀葵,我总是会驻足欣赏一番,它的朴素,淡雅,不媚不俗,像极了这片土地上的留守女人,她们都是那样的坚韧不拔,仿佛这片土地之外的喧嚣,热闹与她们没有关系,好多人来了,又离开了,焕然一新的村庄只留下年迈的老人和眼睛里含着泪珠的孩子,外面的热闹勾走了他们的亲人,可是蜀葵还有像蜀葵一样的女人留在了这里,挺拔而又温和。她们既衬托着寂寞,又打发着寂寞。

蜀葵不是普通的花。它虽然在村子里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朴素的留守女人一样;可是它又那么的顽强,好似没有困难可以压倒它们。

正值七月,一场大雨,匆匆而来,噼里啪啦落下。没由来地开始担心早晨路过的那几株蜀葵,想要为它们做点什么。驱车而去,细密的雨丝连成大雾,蜀葵的影子影影绰绰,模糊不清。随着一阵狂风,一株柔弱的蜀葵,飘摇不定,一个趔趄,好似马上就要折断,可是一个风头过去,它又顽强地挺直了腰杆,朦胧中它好像在向我点头示意。这可爱而又坚强的蜀葵,它就在这片土地上,无可依靠地扎下了根,明知到老也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模样,但它依然还在拼命地生长着。蜀葵,以及蜀葵一样的女人们!

我赞美蜀葵,因为它不但象征着留守女人,还象征着那些在当下,没有选择追求自由,而是心甘情愿留下来的母亲,奶奶,祖祖辈辈一样为家庭默默奉献的“半边天”精神。这是一种朴素的,坚强的,扎根在脚下,而又不断生长的精神。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又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时代赋予了女性很多的自由与机会,有的人渴望成为网红,有的人渴望一夜暴富,还有的人成为了说走就走的新时代女性,可是我还是要讴歌蜀葵,讴歌像蜀葵一样扎根在村庄里的女人们。

作者简介

任海萍,镇原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大渡河》《东方散文》《萧乡散文》《临夏文艺》等报刊杂志及各新媒体平台。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