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环县人懂得在羊上圈时,走在羊群前面叫魂。这样一叫,大人小孩,再困乏无力的身子也会精神起来,浑身充满着力量。有人也把它叫“喊魂”。这是为什么?也许是因为环县人从古至今世代出山放羊,与羊结下了渊源吧!因此,环县人的灵魂是附在羊身上了。
记得小时候,天上星星都齐了,二伯父、三叔父、四叔父赶着生产队的羊群,从羊路洼回来了。母亲和三姐做好了叫魂准备,煮鸡蛋,缝了魂魄子(五色布和一枚铜钱)。手里端着箩,箩里放一件失魂者的贴身上衣,一双筷子,一个碗。碗里面放一个馒头或者鸡蛋,把三魂七魄叫上身了,就必须咬一口鸡蛋或馒头。“轰隆隆”的羊蹄声近了,叫魂的人就站在羊路边,恰到好处地赶在羊群前面,一边“当、当、当”地敲碗,一边高声地叫起来,声音高亢而悠扬。
“丑娃——回来——回来吃——白馍馍来……”兰兰姐给婶娘应道:“回来了,回来了!”婶娘又高声叫道:“丑娃——回来——回来——放你这群羊来!”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好好放羊喽。”
“栓娃——回来——回来看你的——白羊羔来。”这是母亲的叫魂声,三姐跟在母亲的身后应道:“回来了,回来了!回来看羊羔喽!”
母亲再次高声叫道:“栓娃——回来——回来吃鸡蛋——给妈看羊来。”“回来了,回来了,回来吃鸡蛋看羊喽。”
一边走一边叫一边敲碗。寂静的夜晚,敲碗声清清脆脆,喊魂声和着应魂声浑厚而凄婉苍凉。叫着向自家的院子走来,叫着向天天吃饭的灶房走来,叫着向自家的灶台前走去,跪下身子定魂魄子,把魂魄子攒在失魂人的上衣腋下。叫魂的人只需三针,就让魂儿认了人了,人儿也认了魂了。
攒魂魄时,叫魂者拿出红丝线串着的五色布魂魄子,轻轻向失魂者腋窝下衣物一扎,急切地叫道:“头魂攒上身了吗?”应魂者高声答道:“攒上身了!”叫魂者飞针走线,又高声叫道:“二魂攒上身了吗?”应魂者赶紧答道:“攒上身了!”还有第三针,只看见攒魂魄的人手中红线轻轻一挑又是一针,急急喊道:“三魂七魄攒上身了吗?”旁边众人齐声喊道“攒上身了!”攒魂魄的人最后朗声喊道:“一个疙瘩挽定了,再也不东逃了西走了!魂也认了人了,人也认了魂了!”旁边的人齐声答道:“一个疙瘩挽定了,再也不东逃了西走了!魂也认了人了,人也认了魂了!”即刻攒魂魄的人把鸡蛋递给失魂的人,迅速咬一口鸡蛋或者白面蒸馍,咽下后向灶神爷磕了响头,站起身作了揖就算叫魂程序结束。众人皆大欢喜。
秋生放羊滚沟了,蛋子被狼吓着了,闯闯走夜路看见黑影儿了,都兴叫魂。初一、十五羊上圈时,叫魂的人特别多。看来环县人真有养羊的命,连魂儿都附在羊身上。
作者简介
李亚明,环县环城初中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