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柴婧 杨安
甘肃合水与天津红桥,一个位于黄土高原上,山连着山,是革命老区,另一个面朝大海,经济发达,人才济济。两地虽相距一千多公里,却唇齿相依、血肉相连……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由红桥区对口帮扶合水县。几年来,红桥区与合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合水所需”和“红桥所能”,全面推进产业帮扶、劳务协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援等各项工作。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合水县吉岘镇黄寨子村的红桥小学,全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相继映入眼帘。红桥小学,原为合水县黄寨子逸夫小学,始建于1953年,学校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教育教学条件落后。为了改善办学条件,红桥区先后投入1758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动员社会力量为学校配备了智慧校园设施。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红桥区将黄寨子小学改扩建项目列入东西部协作援建项目,2022年以来,投入资金倾力支持学校建设,目前一期教学楼已投入使用,二期综合楼预计8月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育人环境全面优化,在全市乡村小学中堪称一流,能够满足黄寨子村及周边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实现了标准化、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合水县吉岘镇红桥小学校长张万信说。
今年81岁高龄的丑小兰老人4年前告别住了多半辈子的土窑洞,搬到了黄寨子村互助老人幸福院。丑小兰告诉笔者,房间里冰箱、饮水机、暖炉等生活设施应有尽有,村干部还时不时前来看望她,日子过得很舒心。
据了解,黄寨子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是红桥区在2021年投资175万元利用旧村部改建而成的,目前拥有房屋17间,并配套建成阅览室、健身室、文化广场等设施,进一步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条件。
和吉岘镇黄寨子村一样,太莪乡关良村也是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3年来,红桥区与关良村广泛开展对接交流,通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资金支持等多层面、立体式组团帮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关良村农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双提升”。
“自红桥区开展帮扶以来,为村里落实帮扶项目6大类12项,帮扶资金1128万元,2021年到2023年落实帮扶资金928万元,今年落实帮扶资金200万元,进一步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资金支撑,为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关良村党支部书记石廷辉说。
据了解,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红桥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担当,全面落实津甘两地部署,始终着眼推动红合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与合水革命老区在帮扶中交流互信、在协作中增进共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8年来,红桥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68亿元、社会资金3596万元,捐赠款物3600万元,实施电子商务产业园、奶羊良种繁育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帮扶项目205个,选派教育、医疗等高层次人才和党政挂职干部212名,新建神志病、中医康复、肺病等重点科室11个,帮助引进企业24家,援建帮扶车间7个,消费帮扶达2亿元,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能培训3200人,帮助365名贫困大学生就学就业,输转劳务2万多人次,带动2.7万名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帮助合水建制村通硬化路达到100%,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有力助推全县“三元双向”循环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新型工业破局起势、文旅康养全域提质、和美乡村内涵发展,合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