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工业兴市、制造强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引擎,把准科技创新发展大势,抢抓新兴产业发展先机,产业转型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开创了庆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审计机关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推进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审计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审计保障未来产业发展格局。
乘“势”而起,领跑科技创新发展“新赛道”。我市资源禀赋充裕,发展条件优越,领跑优势明显。一是拥抱新技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深度的数字化、智能化穿透了生活、生产全领域,“云”“网”“端”成为科技发展的“角力场”。借助“东数西算”工程赋予我市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完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精准引进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有力保障我市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二是布局新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根本价值在于产业应用,我市围绕国家“四大战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聚力打造“四千四百”产业链,强化新型产业需求侧拉动,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协作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企业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三是营造新环境。在全市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工具箱”作用,重点关注“强科技”行动及数字产业、支柱行业新业态,以促进“东数西算”等科技创新政策、资金、项目落实为抓手,竭力扫除影响科技创新的机制障碍,促进解决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的“最后一公里”,竭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化“智”为能,跑出智慧审计发展“新速度”。紧盯审计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强审”,推进审计数字化、智能化,增强“数治”和“数智”能力,提升工作质效。一是打通审计“数据孤岛”。围绕审计全覆盖,加快大数据审计应用,以数据分析为先导,加强审计创新技术平台数据共享,在西合、东绕城公路等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中,运用“建模软件+智能建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无人机”“谷歌地球+卫星遥感”等技术,探索构建审计垂域大模型,实现审计问题自动定性,核实相关资金落实情况,促进政策成效精准发挥,以高水平创新推动审计效能提升。二是构建“智慧审计云”。持续深化、优化、细化庆阳智慧审计云平台,发挥审计项目管理“甘特图”、审计整改、投资、经责等审计管理软件、系统的优势,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系统研究”智慧审计思路,构建项目计划、审计对象、法规案例等“六库”,重点打造投资、财政、社保、企业、自然资源等多行业审计应用场景,全方位提升审计工作质效。三是建强数字“特种部队”。组建智慧审计先锋队,开展专业培训、集中研讨、项目跟进,精心培育大数据审计人才队伍。坚持以审计业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业务数据、网络和信息平台,广泛运用查询、统计、多维分析以及数据挖掘等技术方法,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全方位、多角度关联分析,有效提高数据分析、核查问题能力,汇聚智慧审计合力,打造具有数字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审计队伍。
点“数”成金,激活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招商引资是数字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审计机关将保持好势头、强劲头,跳起摘桃、加速冲刺,为打造“中国算谷·智慧庆阳”贡献智慧力量。一是以“大算力”吸引“大企业”。瞄准算力这一核心要素,抢抓机遇、持续用力、乘势而上,竭力招引京开能源、新智认知、江苏金融租赁公司等头部数字企业落户我市,着力打造“算力+运力+储力”综合体,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算力服务;对接杭州顺网、敦崇科技有限公司,引入“顺网算力塔”“顺网算力市场”,实现算力统一管理,将闲时算力向AI应用领域提供服务,持续为全市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活力、新合力。二是以“大应用”生成“大场景”。坚持以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鼓励招引数字企业拓展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行业应用,构建“算力+”产业生态,打造全场景数字经济“练兵场”;对接保信大秦、京开能源公司,投资建设大数据中心,引入AI实训环境,丰富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对接吉利集团,在我市建设独立储能电站,提高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和系统调节功能;对接江苏交通产业集团、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助力我市交通、金融领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三是以“大模型”创造“大价值”。积极对接天津天河“超算”公司,大力推进应用场景模型化建设,在我市谋划建设天河西北分中心,打通算力资产、资本、资金转化渠道,建设西北区域示范的国家级融合算力平台;借助华为公司上下游生态链,引入深圳洲明科技、德微电技术、贝腾科技等上市公司,推广运用“端+云+数据+服务”成熟模式,助力零碳空间、低碳园区及城市建设,实现能源数智化转型,构筑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新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