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以循环体系建设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闫安

食用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农业农村部门,我们要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把准方向、盯牢核心、健全机制、完善保障,持续攻克菌种选育、延链补链、企业招引、科技创新、闭合管理等方面的难点堵点,以循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

盯牢菌种选育这个核心,逐步实现种业自主可控。大力支持菌种选育培育,持续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投入力度,支持陇东学院、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市场主体和科研人员深度开展食用菌标准化制种、专业化制袋及营养袋生产,逐步实现食用菌菌种种源自主可控,具有庆阳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加大科技服务输出,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人才、设备优势,加强食用菌菌种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设标准化菌种基地,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食用菌标准化菌种制种、供种中心,为种植业主、农民提供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食用菌菌种,降低供种成本,为更多业主、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创造便利条件。持续加强政策供给,持续抓好各项农业科技服务政策的落实,通过政府债券、财政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食用菌产业集中制种、专业制袋(棒)设施设备及大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

抓好企业招引这个关键,持续提升带动发展能力。坚持把企业引进作为推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一方面,通过农业招商、数字经济招商等,持续加大上门对接力度,引进落地一批具有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的食用菌头部企业,引导支持企业充分利用我市农作物秸秆、果树桑树枝条、玉米芯、猪粪等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步实现食用菌基料本地化,节约原料成本,提高我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另一方面,继续加大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支持企业通过“企业统一建棚、农户返租经营”“企业统一供棒、订单保价收菇、农户建棚养菌”等模式,以市场化经营模式扩大规模、提高产值。

落细延链补链这个重点,加快实现“三元”有效循环。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合理布设农业废弃物收储点,实现种养菌市域大循环、产加销业态内循环和新型经营主体全循环,力争每个县新建1个农业废弃物收贮利用企业。完善市场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农产品信息传递的畅通,提高市场需求与供应的匹配度,提升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建立互补协同机制,坚持以政府引导为主、以县(区)为单元,培育形成各具专长的食用菌制种、生产、加工、储藏、包装、流通、销售的服务链条,推动全市形成一套优势互补、高效专业的完整产业配套体系。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食用菌种植、出菇、采摘等,在产业发展中有活干、有钱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着眼食用菌龙头企业长远发展和产业农户深度融合,提早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从根本上降低部分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夯牢科技创新这个保障,持续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组建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大力开展优质菌种选育、食用菌栽培、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治、产品精深加工、原料本地化及菌料高效利用等研发,全力破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和卡点。大力培育本土专家,依托乡村振兴培训项目,加强本土技术人才培育,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食用菌专家,“请进来”讲技术、“走出去”学经验,力争培育1至2名国家级行业专家,打造更多的“土专家”和“田秀才”。持续引进专业人才,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供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配备一批食用菌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为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发挥技术团队优势,划片包干,加强技术指导,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对技术人员、市场主体、从业农民等进行“菜单式”培训,确保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