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红东
甘 肃 庆 阳 人
独 立 设 计 师
自 由 摄 影 师
贾红东是一位将生活融入艺术的当代影像艺术家,作品量极多。他长期钟情于自己生长城市的大街小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捕捉到了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生活瞬间。
在当下这个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不断更新的环境中。物质的迭代更替似乎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满足感的驱动力之一。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伴随着对旧物和本源生活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贾红东在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巧遇那些被遗弃、被遗忘的细碎物件,用镜头记录下它们曾经的存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对现实生活深刻的反思和感悟。他通过图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细节,那些被忽视的小物件,在他眼中却成为了宝贝与匣珍。他的作品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物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情感。
贾红东善于运用饱和的光色来凸显主题,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尤其对“红”情有独钟,“红”是他长期惯用的元素,他称其为“胎记”,在数十年的岁月里已成为他的根底意识,由此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相貌。观其作品,耐人寻味。
深沉的怀旧情绪
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认为:“怀旧是一种希望,因为它使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更好的事情在等着我们。”贾红东正是通过镜头捕捉的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回忆与温情的时空。在他的摄影世界里,老旧的街道、斑驳的墙壁、泛黄的照片、丢弃的沙发和悠闲的老人家等都与时代的流行相叠加,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岁月故事和人文反思。他善于运用场景中物体本身的色质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和深度。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场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如何面对过往的提问。这种怀旧情绪还体现在镜头对人物的捕捉上,在他镜头中的人物,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时尚达人,都显得那么真实而生动。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共鸣。通过这些人物,传达出了他对人性、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
别现代主义视觉美学
用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家王建疆的别现代理论来审视贾红东的作品,贾红东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镜头表达,将地域传统文化与当代元素相杂糅,呈现出一种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相互杂糅的别现代主义视觉美学特征,在他的大量作品中不仅捕捉了当代中国地级城市社会的多元杂糅的生活面貌,更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展现了这个城市当下时代的空间遭遇和时代跨越面貌。作品跨越了时空界限,已呈现出一种别现代摄影语言,传递出了一种超越地域和民族的普世精神生态。贾红东对于摄影语言运用上,他善于运用不同的摄影视角、光影效果以及构图方式,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画面。同时,他也注重将所谓的过时了的元素融入作品中,表现了一种共时性的存在与时间的空间化手法来再现与重塑作品,呈现出中国陇东区域城市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相互交织的社会形态。此外,他的作品还展现了他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与思考。他通过摄影作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真实的别现代主义存在,这与当下充斥在文化活动中的伪现代作品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生活的迷恋和好奇
贾红东自小就对生活持有无限迷恋和好奇,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充分展现了这种生活观。他的镜头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将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瞬间转化为充满诗意和哲思的影像。在他的作品中,生活不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充满了色彩和生动性。他对生活的迷恋体现在他对每一个瞬间的珍视和把握上,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生活本质的探索和呈现。他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精彩的世界,用镜头讲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不断地发现新的形态,挑战自己的视觉极限,透露出他对生活的好奇。所以他的摄影作品充满了探索与实验性,每一张作品都是他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和表达。正是这种无限迷恋和好奇,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感染力。
生活的无奈和生命的孤独感
“孤独是人间常态,热闹只是一时喧嚣。”在贾红东的镜头下,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片段的捕捉,更是对人生无奈与孤独感的细腻描绘。他的作品常常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寂静,即便是那些看似热闹的社火、繁杂的市集场面,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孤独的灵魂与冷漠世界的对话。在他的作品中生活被赋予了别样的质感,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失落的瞬间、孤独的背影等都被他敏锐地捕捉并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境遇。在这里人们往往显得寂寥而深沉,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又似乎永远找不到答案。这种无奈和孤独,不仅仅是个体的情感,更是对当下快节奏社会、高压力生活的人们普遍心理状态的深刻反映。
他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记录,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观,他通过镜头告诉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但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却往往难以找到。他的作品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孤独和无奈是普遍存在的,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温暖的瞬间和真挚的情感。
别样的构形方式
贾红东拒绝摆拍,每一幅作品都是在机缘巧合之下的抓拍所得,这保证了作品饱满的现实性和深刻的内涵,也使他的作品在众多的摄影作品中脱颖而出。他常常打破传统摄影的框架,善于运用不规则的角度和线条,将画面切割成独特的几何形状,似乎是巧合但实质是他坚实的艺术积淀与素养储备,从而可以快速抓住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角线、曲线和不规则图形的巧妙运用,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动态感和生命力。除了通过突破性的构图和对细节的把控的探索,他还善于运用色彩和光影来营造氛围,擅长捕捉光线在物体上产生的微妙变化,以及色彩在不同场景下的独特表现,通过这些手法来强化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柔和的光线、饱满的色彩和别样的画面,仿佛能够触摸到作品中传递的情感和温度。
在幽默感中获得救赎
世界著名现当代摄影大师马丁 · 帕尔(Martin Parr)是第一个以呈现从工业经济社会向受到消费主义与全球化影响下的市场主导型社会转型过程的摄影家:消费的物品,食物或者人们都是帕尔最钟爱的拍摄对象。过分的色彩,不寻常的构图加上有时怪异的主题,以帕尔的观点,道德败坏及生活琐事的荒谬无常意味着我们只能从某种幽默感中获得救赎。
贾红东的作品中也往往流淌着一种怪异的艺术韵味,有些作品也能令人深刻感受到帕尔的影像哲学。不同的是,贾红东的作品呈现的是一个农耕经济社会向受到消费主义与全球化影响下的市场主导型社会转型过程。在其镜头下,无论是城市街头的瞬间捕捉,还是平凡生活的细腻刻画,都透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试图努力在一种幽默感中获得救赎。他的作品常常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放大,或者是物质生活过度消耗之后的无聊,从而引发观众对世界的重新思考和认识,这种对平凡事物的非凡呈现,正是贾红东摄影作品的精髓所在。贾红东的作品不仅捕捉了时代流逝的瞬间,更在无声中传递出摄影师对社会、对人性、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今日,他通过微信给我发来即将举办的影展招贴,主题为“胎记”,我随即询问为何是胎记?他回复道:“埋在心里的疤痕!其实出生地也能理解为“胎记”,它是以一种潜意识存在的。如果我们去外地有人问你是哪里人?“庆阳人”就成了“胎记”;红色基因也是“胎记”,是非血缘性的正统意识“胎记”;一张照片它是从本体中摘取的,那一部分就是“胎记”,假如我将那一部分“胎记”进行二次涂画,加强了“胎记”的识别度就有了指向性,形成符号语言表达出来……。”回答得真实而深刻!
我认为:贾红东的作品传递出了一种超现实的生活思考和人文关怀,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将生活融入艺术的思维高度,更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每一幅作品都值得我们深入品鉴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