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张仲维:照顾瘫痪妻子16年 坚守边远山区教育40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苦厄中自我坚强,在昏暗中坚守光亮。他是妻子口中的模范丈夫,是父亲眼中的孝顺儿子,是儿女心中的坚毅父亲,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更是村民竖起大拇指的好人榜样。他就是甘肃省宁县盘克镇郝湾小学退休教师、2024年上半年孝老爱亲类“庆阳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仲维。16年如一日照顾因脑梗瘫痪卧床的妻子,用强健的身躯支撑起小小的家庭,将家庭里外事务“一肩挑”,张仲维的事迹成为街坊邻里口口相传的佳话。

坚守一生誓言 悲苦夫妻共患难

2007年,张仲维妻子李彩琴突发脑梗塞,刚开始时,妻子虽然手脚不太灵便,但意识还算清醒,他就每天拉着妻子在院子里锻炼,在阳光下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后来,妻子半身瘫痪卧床,他不但每天把屎把尿好多次,还得默默承担起做饭、洗衣、喂饭等家务,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赶集,他都用架子车拉着妻子,从不让妻子受一丝冷落和委屈,衣服一直是干净的、身上从来没有异味、屋子里永远是整洁的。邻里们都说:“妻子躺在床上这么多年了病情不见好转,可仲维无微不至地照顾,真不容易。”

从妻子发病开始,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就是受再多难、花再多钱,也要把病看好,听说哪里有良医、有专家就毫不犹豫奔向哪里,北京、西安等地都留下了他寻医问药的足迹,十几年来平均每年住院6次以上,工资、果园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治病。每次住院,为了让妻子更加舒服舒心,为了节省开支,他给妻子的永远是最好的床位、最好的伙食、最好的治疗,而自己则往往蜷缩在病房角落的地板上过夜、啃咸菜馒头充饥,更是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正在果园劳动的张仲维 陈龙 摄

2020年4月23日,是张仲维最难忘的一个日子,这天他用电三轮把妻子拉到自家苹果园里去干活,为了不让妻子被太阳晒着,把她扶到果园看护房的床上躺下,然后就用汽油喷雾器给果树喷药。过了一会儿,张仲维进房子看妻子时让他大吃一惊,只见妻子躺在地上人事不省,头上碰了一道伤,血流了一地。原来是妻子想上厕所,只因喷雾器声太大,呼唤张仲维时没有听见,于是妻子就挣扎着自己想办法,不料倒地摔成重伤,拉到距离最近的罗卜咀卫生院,头上伤口缝了7针。


张仲维照顾生病的妻子(已去世) 李纲陵 摄

这些年来,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先是给妻子刷牙洗脸,每次吃饭先喂饱妻子自己才端碗,妻子记不起吃药他就定好闹钟按时喂药,妻子拿不起筷子他就把饭喂到嘴里,妻子要上厕所他就立马拿尿盆,妻子不睡觉他就陪着熬夜,他毫无怨言地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才60多岁的他看起来黝黑消瘦,感觉比实际年龄至少大10岁,这与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的妻子面色红润、身体发福,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消退,照顾妻子起居、带妻子出行也越来越艰难吃力,但是他丝毫没有厌烦,也丝毫没有退却,经多方打听、筹措资金,把简陋的架子车换成了铺着绵软干净的垫子、带着雨蓬的电动三轮,把家里的床铺换成了多功能的病人护理床,用一切努力让妻子与自己一路同行。他以实际行动16年如一日地照顾妻子,是爱的坚持,更是德的责任。

践行一生孝道,勇挑家庭千钧担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照顾瘫痪妻子本就不易,张仲维还要赡养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先天性残疾的弟弟和弟媳。面对多灾多难的亲人,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放手躺平,而是主动扛起照顾家庭的重任,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

2008年,张仲维父亲得了前列腺增生。因乡镇卫生院不具备导尿方面的设备和技术,张仲维每晚凌晨2-3点钟不得不拉着父亲去30公里远的合水县人民医院去导尿,一连持续20多天。


张仲维照顾年迈的父亲(已去世) 李纲陵 摄

3年前,父亲因病发烧、呼吸困难,不能吃东西。医生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但张仲维不放弃,专门请了中医大夫进行调理,一个月后父亲的命保住了,但张仲维已经累得精疲力尽。

他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身体健康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父亲已经90多岁,体弱多病、几近失聪,他坚持每天喂饭喂药、照顾饮食起居,不畏冬日严寒洗刷尿盆。无论是去盘克镇赶集,还是带着妻子去西峰或者西安看病,每次回家时,张仲维总是不忘买父亲最喜欢吃的鸡腿或者羊肉给他吃。不惧夏天酷暑帮助康复,用体贴入微的照顾让父亲安享晚年。弟弟年幼时因病失语,弟媳天生肢体残疾,两个可怜的人组成一个家庭。作为兄长,他在直面自己生活苦难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一家人的责任,帮助干农活、处理家务,并经常在吃穿用度上给予接济。面对生活给出的考题,他没有一句怨言,而是用真心、真情、真爱呵护着这个大家庭,于平凡中演绎着人间的大爱和真情。

燃尽一生心血,桃李芬芳佳话传

对张仲维来说,人民教师是他引以为荣的事业,也是他坚守笃行的使命。

2005年,张仲维所代的班一名学生经常迟到,家庭作业从来完不成,成绩差,人看起来也一幅无精打彩的样子。放学后,张仲维以家访的名义步行3里路,找到这名学生家,看到这个家庭状况的时候,张仲维惊呆了:这个家一贫如洗,孩子母亲离家出走多年杳无音信,父亲四处流浪。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苦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当时的张仲维鼻子一阵酸楚,毫不犹豫地把她作为自己的资助对象。


张仲维外出归来陈龙 摄

2007年以后,照顾瘫痪在床妻子的重任象座大山一样重重压在张仲维肩上,可他并没有因此放松教学。他经常天不亮就得赶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批改作业,备课,忙到凌晨成为常态。虽然他如今已经退休,但在教书育人的几十年里,他的学生一茬接着一茬更替,周围的同事一波接着一波轮换,唯有他始终坚守在处于偏远山村的简陋校园,始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任教期间,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讲究师德,在三尺讲台上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仲维的事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对亲人的爱从来都是付出而不求索取,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传统美德,他用自己的爱构筑了一个和谐家庭,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高尚的品德,有关他的事迹也在家乡周边被传为佳话。(全媒体记者 陈龙)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