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秦直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武国荣

秦始皇统治时代,有一项浩大工程,几乎可以和万里长城媲美,这就是秦直道。浩荡的长城像一堵高垒的墙,大致一字型挡在北边,亘长的秦直道宛如一根竖直的戈矛,将长城紧紧钩连。秦朝的防御体系看起来相当完善,长城用以与游牧的匈奴作战,直道为之后勤保障。有了这样的周全设计,秦始皇、秦二世等站在咸阳古渡,巨人般臂膀一挥舞,万兵齐发,万马奔腾,车轮滚滚,强虏灰飞烟灭。许多时刻,战无不胜;许多时刻,不战而胜。光阴荏苒,时间高速运转,一晃便是两千多年。秦朝过去了,汉朝过去了,隋唐朝过去了,元明朝也过去了,但是追随长城的秦直道,留存了下来。那秦时以降的日月星辰,那陪伴着日月星辰一岁一枯荣的渭北高原的草陇东山脉的草鄂尔多斯台地的草,那任何时代任何季节都高扬着头颅站立直道两边的树木,那高过头顶从来不间歇遒吹的漠风,以及那铧尖般摆布姿势、每每秋天向南飞去每每春天向北回还的被范仲淹称之为衡阳雁的大雁,皆是秦直道的见证者。人道是新疆胡杨三千年,历一千年长生,一千年死亡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秦直道犹如胡杨的精气神,诞生两千多年啊,是真正的艰难困苦于汝玉成,是真切的不屈不挠壮心不已。绵长的时光里,耳闻目睹者生生死死,企图万寿无疆者也生生死死,秦直道却不灭不亡,无论清朝以前的繁忙季,还是清朝以后的落寞季,秦直道仍然保持初始的大势与面貌,许多地段保存完好,由咸阳向北,七百多公里,直通阴山。真的是通衢大道呢,始发地宽度六十米,到了内蒙古,也有二十米之多,即使在子午岭调令关那样狭窄的山脊,也有四到六米的宽度。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连接前秦国赵国燕国已有的长城,以抵御更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这当然是作战任务。长城弥合,胡马不敢随便逾越,大将蒙恬这一神圣使命才得以完成。随即,蒙恬再次受命,以筑直道。那么,修直道者谁人?三十万大军不可能全部移师南下,要知道长城以北,虎狼之心者,仍然虎视眈眈,刀光剑影。所以,我推测筑直道者,除了兵卒而外,居多徭役者也。北方人民,乏少喘息的时机,乏少休养生息的时候。修了长城修直道。直道呢,那么漫长的道路,又多在崇山峻岭之间、之上。没有罗盘,没有仪器,秦时代的能工巧匠,使用眼睛,笃定了直直的道路走向,咸阳古渡向北,子午岭主脉支脉向北,鄂尔多斯草原向北,包头麻池古城向北,如此这般,长城伸手可及。放线秦直道之初,便自知是在建造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其设计新颖,其质量牢固。说其新颖,新颖到两千多年以后才出现了类似的高速迅驰的公路;说其牢固,两千年以后还部分完好,部分使用 。秦直道的科学技术含量极高,路面采用斜坡,以泄来水,路中间微微弓起,也益于排水。至于从中铺陈碎石,则考虑到了驮货骡马驴的行走特点。山多峻峭,却是慢慢上、缓缓下之势之态。靠河靠沟靠山一侧,有瓷实的斜面护坡。遇见马莲河洛河之类的溪流河流,便运用架桥之技术。夯筑,自然不是秦人的最早发明,倒是石夯木夯在秦直道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些抬夯人发出此消彼长的嗨呀呼儿哟,如海啸山呼,似电闪雷鸣。稠密地打夯,使秦直道愈加牢固。秦直道牢实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熟土石灰盐以及碱的按比例散撒搅拌,这样的众合土,后人称其为古代的水泥,有人也谓秦直道为古代的水泥路。此般方法,与先秦的大地湾遗址房屋地基地面修筑铺设,如出一辙,充分说明古人建造技艺早已精湛到了极致,又普遍到了一定程度。当然,秦直道的坚固因素可能不止这些,陇东学院历史系教授,也参与了秦直道考古活动的李仲立先生,他曾经告诉我,说秦直道疑似使用了米汤浇灌术,是此等综合原因,造成了秦直道路面久凝不散,坚固而不疏松。

大道向北。大道通天。陕西淳化县林光宫,内蒙古包头市九原郡,包括由此而北而南的路段,整体看来,毕显雄浑气势,路面阔绰,一望无际。这极易使人思想穿越。大道迟迟,脚步声声。在其上,都有谁,曾经走过呢?毋庸置疑,那是蒙恬战场的将士,那是发兵与支前的队伍。人言鼎沸,刀戢碰撞,骡马牛驴及猪羊嘶鸣,鸡犬之声相闻。路在脚下。选择捷径,是人的通识。除秦人而外,汉代人阻击匈奴,行走的是这条道,对西域贸易之另一路人马,行走的是这条道,甚至某些外交使团,行走的也是这条道。相传昭君出塞,浩浩荡荡的队伍,就是沿着秦直道向北,过黄河,到达匈奴地界。民族大融合以后,秦直道则更多担负起商务职责,更多的商贾游走其间,北南通商,东西互补。塞外的牲畜皮货盐业,西方的果蔬粮食,东方的丝绸茶叶,络绎不绝于此,通过这条大道贸易。

往古而来,天人合一的法则为普世所遵从,秦直道,则是这个思想具体体现之中的一个了。即使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直道及直道所经之处,二者是那么的默契和畅,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是那么的得遂人心。从关中通亨塞外,直道直直插之,直走的大部分路径,恰巧就有南北纵横的子午岭在那里卧底。就好像造物主早就预备好了的,子午岭千年万年的等待,等待给直道奠定基础,使其畅通无阻。又,北南通顺的子午岭,便是天然桥梁,一头枕藉河套平原,一头扎根关中平原,关中与河套这两个本来毫无关联的庞大地区,一下子相衔接,实现了友好的握手。秦直道无疑是人造景物,而生活当中许许多多的人造之物之景,不是锦上添花,不是恰到好处,不是非必要,而是很别扭,很牵强,是暴殄天物,是枉费心机,而终了,不伦不类,为天下笑柄。在秦时,长城不是那样的,直道显然也不是那样的。长城自然而然,直道亦属自然而然。直道自然地与地脉打通,与大自然接通。直道就与北国的这一片热土浑为一体,与春夏秋冬融为一体,与当地人民和睦为一体。历史一路游走来,直道只管是各个历史节点的加分项,直道只是促进生产力,并非阻遏或者添乱。即便是清以后直道被官方渐渐弃用,渐渐不被外人说道,弃用或者冷落的缘由可能有许多,但是毋庸置疑,直道还在起作用。清末马家队伍撞进深山老林,直道就像诸葛亮所布的八卦阵,迷惑着土匪。民国祸乱,又有新股土匪乱窜,直道两边,成为这些孽障的坟场。第一、二次土地革命,马兰、南梁根据地硕果仅存,红军中的几路大军,跨越的正是直道的旬邑一截,华池一截和富县洛川一截。白云纯洁,蓝天纯粹,空气清新,小溪泛光,风时温柔,雨时暴烈,有绿草绿叶,有枯草黄叶,有雨,有雪,千年又千年,一直以来,秦直道风光无限,景色宜人,天地人和谐,为时光、为人们所流连。

秦直道是古代遗迹,守卫它庇佑它,是后世当负之职之责。前人于秦直道车粼粼马萧萧,暮雨子规啼,那是与悠远时代相匹配的豪壮风景。在当下,为了被世人赞为伟岸的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延年益寿,驾车游历者,别打扰。让秦直道这位老者安静点,再安静点。因为,享受安静,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尊荣与福祉。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