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雅丽
风吹盛夏,又催着2024届毕业生们出发,这是滚烫年华里最沸腾的篇章,透过毕业生们发的朋友圈,我能感觉到他们不忍离别,但没办法,车到站,船靠岸,时光不许任何人原路返回,从此,唯愿大家都会“心有半亩花田,藏于俗世人间。”
三四年真的好快,还清晰记得四年前毕业时,我对自己说“一定要继续努力,努力换个身份再回到校园。”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我太理想主义了,毕竟离开校园后人心境就变了。是的,他们说的没错,这四年里我跃入人海,常伴风雨,的确是经历了太多,包括生病、考公、读书……好在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那份“理想主义”倒是还在,并如愿以偿,九月就重返校园去读研究生了。
毕业那年,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白岩松老师说的一段话,他说“他最怕的是很多年轻人说工作这几年都没怎么看过书。”这话特别触动我,让我很害怕,毕竟上学时我也没看几本书,更别提工作后了。我该怎么办呢?还来不及为这事焦虑呢,找工作的事必须提上日程,老师、同学、家人和朋友纷纷给了我很多建议,有人说让我去新疆当公务员,有人说让我进自媒体公司,还有人给我父亲说,让我赶紧去超市收银等等,总之那段时间,我的生活被这些声音填满,书自然是没读了。有一次父亲卖羊让我给拿笔记账,我在自己房间跑了好几圈没找见一支笔和一张纸,最后只好去我爸房间拿,我如何不对自己失望呢?
走上工作岗位后,别提读书了,我开始渴望美好和放松的一餐一觉,从机关食堂到群众炕头的一杯茶,花开日落,秋叶长风,老树小路,目之所及皆是风景,一切都充沛着生命的气息,只有我在步步岁月面前忙的拎不清主次,辨不来真假。有一次村干部问我“埋”字怎么写,我竟然也要求助手机里的百度百科。同事得知后安慰我说:“现在电脑用多了,都有这种情况”,我笑着说“再过几年,我要托关系进对面中心小学识字去呢!”那一刻我脸上洋溢着笑容,心却哭了,我知道自己真有可能变成“水不熟悉井,道路不熟悉脚印”这种。子午岭边缘“这大地坦阔,看似四通八达,其实步步都有可能通向永远回不到上一步的地方”。我想自己应该要忙里偷闲的去读书和写作了,趁着年轻,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吧,就像选择去读研,是希望能在理论和实践的交织中,对庆阳农村有自己的理解、验证并发出一束微光,以乡村为出发点,凭它的指引,让心与自然和谐相待、与生命平和相处,恰如其分的阐述我想有的取舍和坚持,努力让年轻这趟旅程充满神奇和美感。
我已经很幸运了,回顾来时路上,几乎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人帮我,就像领导夸我“文笔不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编辑老师给我推荐写散文要看哪些杂志;写网评文章又有领导同事一遍又一遍的帮我修改,给我说“要多看,别逮着笔就写”,时常提醒我“努力一下加把劲”;我的大学老师们直到现在还会为我操心,帮我分析怎么应对研究生复试,导师会不会选我,得知我顺利上岸后,对我说“贺,继续努力”;为了转发我的文章,学历仅是小学二年级的妈妈硬是学会了发朋友圈;我的硕导还没有见过我呢,就会根据我的偏好给我推荐书籍,并提醒我“关键是要形成你自己对小农经济的认知与看法。”等等。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我常思常想,如同珍珠,历久弥新。《小王子》中说“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代价守护而来的。”我就是这样,他们都是我沿途的灯火,总是护送我到光亮的地方,很多时候都想回报他们,但是却发现真的无以回报。
盛夏时节的子午岭绿树阴浓,花香缠绵,彩蝶如风,轻灵飘飞,我行走在这方天地间,看时间游走,种半亩花田,锁芬芳满怀,朋友圈有人发着“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毕业快乐,祝未来一路精彩!”那我再补一句,继续相约下一个秋天,若是做不到,就约着在不同的地方共读他人的文字,将自己心中的半亩花田藏于俗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