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摄
岁月不堪数,又是一年秋风起,子午岭干爽碧绿的万里山野跟漫无边际且明净的天空遥相呼应,构成了最和谐唯美的色调。
我向来也是偏爱初秋的,暄气初消,可风景还在,秋风会轻轻路过窗台带来丝丝凉意。此时,站在窗前望着高远辽阔的天空,心思也变得澄净起来;回过神来,翻看手机,被奥运新闻刷屏,特别是刷到我国奥运健儿不断获奖的消息,瞬间就感觉到立秋绝不仅仅是日历牌上的季节,相反它真的是收获的代名词;再想想,于我个人而言也是,这个秋天我在继续坚守工作岗位的同时还有更远的地方要去奔赴,再加上生命本来就是严肃、成熟和神圣的,可能这是我偏爱秋的缘由吧!
历代文人也总是在赞美秋,包括充实饱满、满目绚烂和诗情画意。让我想到三年前的初秋,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第一次踏进宁县这片陌生的土地,那时竟觉得路长的走不到单位,心一直是紧绷着的,不知道路在何方,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只看到路边都是高高的槐树、杨树和梧桐树等等,风过之处,会轻轻落下一片梧桐叶,心里一荡,思念如潮水般涌来,便幻想着等到深秋,落叶铺满乡间小路,一定要抽空去感受秋的况味。到现在回看三年前的自己,真是被当时的天真给惹笑了。工作生活在子午岭边缘的地方,真是没那个闲情逸致去赏秋,但是必须要格外重视秋,特别是落叶不能缓扫,防止路人一个烟头引发火灾,这才是我们最要操心的事,自然而然文人赞美的秋我是没空去感受的。
但是,秋天毕竟是秋天,果实是它的笑脸。看,农家葡萄园里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垂挂在藤蔓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活像颗颗珍珠,真令人垂涎;酥香爽口的梨子也挂满枝头,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绿灯笼,走进果园随手摘下一个早酥梨,闻一闻那淡雅的果香让人心生欢喜,咬一口下去,梨汁会从嘴角流下,给我们带来一阵恰到好处的清凉、舒爽和甘甜,哦,原来甜也是有秘密的,那就是只有满足人的味蕾需求后,才能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和美好的回忆;还有宁县九龙川里的黄甘桃也熟了,作为千年流传至今的宫廷贡品,它不仅味美,更重要的是营养价值极高,具有生津止渴、滋阴补肾、润肠通便和活血化瘀等作用,它,真是水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除了这些,秋天的果实还有很多很多。
当然,秋天之所以叫秋天,不止有果实可收获,更多的是它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所以唐代诗人司空署说“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它的到来算是真正拉开了“诗意秋天的序幕”。你看,它可以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那般热烈,也可以是“我言秋日胜春朝”那般豁亮,还可以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那般豪迈和激越……它的到来,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了美景,还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思考。就像我们总会在秋天更容易沉淀自己的心情、整理自己的思绪、明确自己的奋进方向,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
时序更迭到立秋已是年过半,日月如梭有时就是一瞬间,忽有故人心上过,留在记忆深处的那一抹温暖再次浮现眼前,映照着人生的历程,也让我们明白,生命或许恰如四季轮回,给予我们繁华,也终将落幕,留下了最隽永的回忆,也带走了最刻骨铭心的伤痛,那些曾经的豪情壮志,艰难困苦,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沉淀,化作一份淡然和从容,教我对曾经说声“算了”,到不是无奈和妥协,相反它是我生命中的宝藏,没有它我也不会想到人间其实也有意想不到的真情与温暖,所以,纵有风雨,也会撞见阳光,自此,我也想成为光,即便做不到闪闪发光,但也努力尽可能成为一束微光,在别人的生命里闪烁一下,像秋天一样,一阵秋香。
我在秋之始细数了过去这一年,反复回忆那美好的瞬间,心随即被幸福充满。《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么幸运啊,有人用实际行动教我懂得了它的深刻含义,或许于他而言是点滴,可对我来说滴出了一段关于明天的话题,以仁爱之心和慈悲之怀去走好自己已选择的路,要做一个“心略大于宇宙”的人,深刻懂得“无数的人们和无穷的远方都和我有关”,我是被爱着的人,也要去爱人,与子午岭的天地一起,与我即将奔赴的远方一同……
秋风起,我在宁县还没碰见菊花,但金银花在目之所及处开得烂漫,闪耀着光泽,比往年更显鲜艳明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热切殷实的梦,在这片又高又蓝又亮的天空下,带着心安好好的往前走,一步一步,相信秋风,会帮我把潜藏一年的深情带到,且不用我多说,缤纷的秋一定能讲述得够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