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从借“数”起步到以“算”成势!庆阳市数字经济发展稳步向前未来可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借“数”起步到以“算”成势

——庆阳市数字经济发展稳步向前未来可期

《陇东报》8月19日4版

庆阳网讯( 庆阳融媒记者 刘萍凝 冯喜斌)庆阳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批复的全国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两年多来,庆阳紧抓“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机遇,持续在平台搭建、项目招引、产业协同、服务保障上加力突破,推动数字企业生态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产业链条实现建链向延链、扩链的跨越,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评价为在八大枢纽节点中起点最高、增量最大、发展最快。

数算电协同发展路径加快构建

庆阳作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的富集地区,有着丰富的风光电资源,这些为建设绿色、低碳数据中心集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落地实施以来,庆阳坚持“风光火氢储核”多能互补,发挥庆阳风光电、油煤气富集的资源优势,整合优化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要素,推进2220万千瓦风光电开发和600万千瓦煤电建设,加快构建数算电协同发展路径。

日前,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总投资7.7亿元、占地74亩的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项目(A区)建成并顺利完成验收,数据机房楼、动力楼及配套附属设施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算力入驻。

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增志告诉记者,该项目已具备大机电施工条件和机柜安装条件,基础设施已完备,可承载约1920架单机柜功率为8千瓦的高密度机柜。“我们还可以随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机房定制化设计及施工。”李增志说。

庆阳以智慧和零碳为理念,设立了占地1.7万亩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全国首个智慧零碳“东数西算”产业园。目前,投资77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为企业入园提供“七通一平”到项目的基础保障。

与此同时,以陇东换流站为牵引,配套“1+3+22”(1座750千伏变电站、3座330千伏变电站、22座110千伏变电站)园区电网架构,推进浙江天能、广东易事特、上海寰泰共享储能电站建设,保障数据中心稳定安全运行,构建“源网荷储碳数”互动的绿算供能系统,支撑以绿色、集约、安全为特色的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中国算谷”AI产业链集聚成势

庆阳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坚持算力驱动、生态闭环,与智谱华章、百川智能、商汤科技等大模型、芯片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的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近日,总投资16.6亿元的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即将交付完工。在施工现场,各种大型设备整齐摆放静待安装,机房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机柜、电池等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N01新型工业化数据中心交付保障负责人井利荣说:“我们采用集装箱和预支仓的模式,整个建设周期从一年半时间缩短到了现在的4个月,其中中国移动集团自研的‘微模方’技术的采用,保障了项目的快速落地。”

此外,国产万卡集群启动建设,中国能建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二期)部分机房将于今年交付使用;中国电信甘肃庆阳智能算力中心、浙江众合时空大数据云中心项目、京开能源西北零碳智慧物流信息云计算中心、甘肃联通庆阳节点数据中心项目在今年全面启动建设,年底前冲击50000P算力规模。

庆阳紧盯“东数西算”核心产业、衍生产业、赋能产业三大领域的头部企业,在推进算力基础设施投资落地的同时,着力培育数据中心服务器及零部件制造业、集成电路产业、网络设备制造业、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及电力、储能等配套产业生态体系。接续实施数据中心、装备制造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192.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35亿元。目前,庆阳已建成标准机架1.5万架,平均上架率超过80%,算力规模达到18000P。累计对接数字经济企业2886户,签约689户,中国能建、金山云、秦淮数据、易事特等219户在庆阳注册成立子公司。

华为渲染云、京东物流云、金山办公云、电信天翼云、阿里农业云、百度智行云、国科量子可信云、老虎工业云、玄度时空云、丝路如意云“10朵云”加快落地,赋能产业发展。

打造最全最优政策保障体系

庆阳按照“一个顶层规划、一套安全标准、一个安全平台、一批安全人才”的总体思路,围绕打造“数盾庆阳造”品牌,完成了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数盾”体系试点验证规划及“数盾”体系团标,组建了“数盾”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专班,“数盾”产业生态集聚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国家5个顶层文件和省政府出台支持枢纽节点建设的“40条”措施框架下,庆阳市配套出台了“东数西算”项目要素保障“61条”措施,并根据发展形势将扶持数字经济发展“19条”迭代升级为“28条”。省市协同从从科技研发、人才支持、金融支持、电力保障、算力消纳、监管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构建了“40+61+28”政策体系,全方位保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电力保障方面,省政府支持采用“4+5”远近结合的方式降低“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电价,短期内降到0.36元/度以下,2至3年内降到0.3元/度以下。算力消纳方面,发放1亿元算力券,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应用。能耗方面,数据中心能耗单列,“东数西算”产业园区新建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由省市优先全面保障,重大项目国家给予能耗单列支持。

人才保障方面,建立了13名院士领衔、208名专家组成的高端智库,甘肃国信“东数西算”研究院在庆阳成立,组建了数算电产业融合(庆阳)研究院,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开通庆阳—贵阳航班及庆阳—西安、庆阳—郑州“人才专列”。

庆阳数字经济发展稳步向前、未来可期,规划到2025年,庆阳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新增2.5kW标准机架30万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庆阳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累计新增2.5kW标准机架80万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700亿元。

“东数西算”· 记者探园区

中国移动:加快形成算力投资、建设、消纳全产业链

近日,记者来到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一期工程的建设现场。作为驻庆央企,中国移动积极参与国家枢纽节点和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在数据中心、云网安全、算力集群等方面提供投资和支持。就目前项目的进展和规划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移动庆阳分公司“东数西算”运营中心项目交付经理李亚洲。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项目的进展?

李亚洲:整个项目从4月17日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只剩下6号微模方和外在景观的建设。

记者:园区内的主建筑有什么功能呢?

李亚洲:目前正在施工的建筑是新型工业化智算中心,它主要由新型工业化钢构加上中国移动自研的传统微模方构成。我们已与商汤集团、光子算数、金山云、首都在线、甘肃燧弘人工智能等企业达成合作,可承载3个万卡集群,算力约1.5万P。

记者:什么是微模方?

李亚洲:微模方是中国移动为解决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装机数量少、节能效率低等问题,100%自主研发的数据中心智能硬件产品,基于预制模块化理念,采用All-In-Room集成设计,一体化集成机柜、电源、配电、空调末端、综合布线、消防、监控管理等系统,首创双层双联产品架构,冷热双通道封闭,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节能率高,具有快速部署、安装便利,弹性扩容、容量翻倍,标准模块,安全可靠,智能管控、高效节能等特点。

记者:项目建成之后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呢?

李亚洲:作为整个“东数西算”园区首个投产的集群,建成之后主要用于国内一些头部企业算力的推演,比如大模型的训练和推演,以及人工智能后端支持等工作。

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建成

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项目是数字经济企业落地庆阳的第一批项目,也是国家“东数西算”第一批示范项目。2023年7月份开始动工,历时一年时间的建设, 该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7月30日顺利建成并完成验收。日前,记者走进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采访了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增志。

记者:目前,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项目的进展如何?

李增志:目前,项目一期工程的土建已经全部完成,机电、消防也已经安装到位,具备了上大机电及后期机柜安装的条件。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项目旨在打造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总项目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成以后总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

记者:基地的动力楼有什么作用呢?

李增志:动力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柴油发电机楼。因为数据中心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比较强,外部电源有两路市电接入,同时必须有柴油发电机的第三路电源来提供电力服务。如果市电出现断电情况,柴油发电机就可以提供第三路电源,保证数据计算及存储的持续性。

记者:基地建成后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

李增志:基地建成以后,可以为一些大数据厂商提供数据存储计算以及传输的服务。秦淮数据是专业的第三方IDC建设厂商,我们有专业的运维和物业服务团队为数据客户提供非常专业的服务,保证数据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及安全性。预计2025年底前可以承纳3840个机柜,为庆阳当地乃至甘肃省带来很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