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文魁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遇到过无数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成了匆匆的过客,有的人甚至已经忘记了是在何时何地相遇,又在何时何地分道扬镳的。
然而,学生时代遇到的几位老师却始终在我心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形象反而愈发鲜明。他们就像夜空中的繁星,时而明亮闪烁,时而黯淡无光,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无法被时间所磨灭,更让人难以忘却。
我的启蒙恩师是何老师。她已八十多岁高龄了,按村里的辈分我一直叫她太太。她一头银发干净整洁,脸上皮肤黝黑却没有老年斑,也看不到明显的皱纹。因为是同村,我每次从部队探亲休假回去,她都第一时间来看我。一次两次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后来我再回去就抢先去看她,但还是挡不住她要到家看我的脚步。每次来不空手,她都会带来一些家乡的时令吃食。不是几枚自家地里的嫩苞谷,就是一袋艳红的海棠果,或者是一篮土鸡蛋。掰苞谷,收鸡蛋还好说,摘海棠果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她们家院子里的海棠树又高又大的,年轻人爬上去都挺难的。何老师老伴去世了,儿孙都在城里工作,我无法想象,她到底是怎么够得着那高高悬挂的海棠果的?
我小学期间,何老师不是班主任就是代课老师,更是伴随我学习生涯最长的老师。那时候,她三十来岁的样子,整天都是干干净净出入学校,慢声细语给我们讲解知识,偶尔从我们身边经过时,就会有一股淡淡的雪花膏味氤氲开来,很是好闻!同学们都喜欢接近她。
我小学四年级时,弟弟也要上一年级了,为了我们的学费,妈妈挑着家里过年时酿的黄酒去集市上卖,一碗五分钱,她卖了好几个集日才凑够。开学那天,妈妈用两个小手绢分别把我们的学费包好交给我拿着去报名。我的学杂费3块钱,妈妈给我的手绢里包了60个5分钱硬币,弟弟学费2块,妈妈在给他的手绢里包了100个2分钱的硬币。到学校后,我发现同学们都带着五块、两块或者一块的纸币在报名,老师只要边登记边扫一眼就知道多少钱了,可我却拿了两包鼓鼓囊囊的硬币,得老师数半天。我感觉挺丢人的,就磨蹭着一直等同学们都报完名了,才走进了何老师的办公室。站在何老师的办公桌前,我紧张得不敢抬头与她对视,更别提拿出紧紧包裹的硬币让她数了。
那一刻,心里焦急的我差点哭出声。就在这时,何老师似乎洞悉了我的窘迫,她温和地开口说:“你妈妈给我带的零钱呢?我还等着给别人找钱呢。”啊,原来这些硬币是老师需要的呀!我顿时如释重负,迅速将两个手绢包裹的硬币递给何老师。她一边登记我和弟弟的学籍信息,一边将硬币直接倒入抽屉,并轻声说道:“要谢谢你妈妈哦。”随着硬币“哗啦啦”地落下,我心情轻松地拉着弟弟的手,高兴地跑向操场,加入了打球、跳绳的同学们中。
小学五年级毕业时,我们班12个人个个发挥稳定,全部考上了初中,成绩居全镇村小第一名。何老师非常高兴,建议学校给我们班组织一次毕业会餐。说会餐,其实也十分简单,就是在学校的教师食堂里给我们做了一大盆红烧肉,蒸了一锅白面馒头。肉块很大、很诱人,不管教师还是学生每人两块,馒头不限,吃饱为止。我用馒头夹着吃了一块肉,另一块肉用馒头夹好后没舍得吃,我想带回去给生病的爸爸吃。一直在一边忙着招呼大家吃饭的何老师似乎看懂了我的意图,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说:“赶快把那个馒头也吃了,今天是你们毕业会餐,都要吃饱吃好。”我以为何老师不同意我将馒头带回去,极其不舍地吃了另一个夹肉馒头。
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何老师从后面喊住了我。她追上来,把一个用报纸包裹的东西塞到我手里,说:“我不喜欢吃肥肉,给你爸爸带回去吧。”那个还带着温热的小包裹瞬间温暖了我的心,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我急忙转身,怕被路人看见,更怕被何老师看见。
我的另一位恩师是张老师。他原来是代课老师,调到镇上中学后当了总务主任,家境好的学生买饭票菜票找他,家境一般的背些面或米兑换饭票也找他,像我这种家境贫寒的学生,每顿饭只需要打一缸子白开水,把自己从家里背来或白或黑的馍往开水里一泡就吃的人,和张老师很少有交集。但不知道为什么张老师好像跟很熟似的,每次碰到了都会问我有什么困难没有,我总会礼貌的地回答他,没有。有一天中午,我刚躺下准备午睡,突然被人轻轻推了推。睁眼一看,是张老师。我赶忙从大通铺上爬起来,跟着他走出宿舍。他领着我走到学校围墙边,那里停着一辆装满砖头的拖拉机。张老师对我说:“赶紧把这车砖卸了,给自己挣些伙食费吧。”我高兴的连声答应。
但当我抬头往车厢里看时,心里有些发愁,满满当当一车砖,我一个人根本卸不完。经得张老师同意后,我跑回宿舍找来了同学李国。他和我一样家境不富裕,也需要这笔钱。我们俩配合默契,一个在车上往外送砖,一个在车下接住并堆放放。
刚开始一切顺利,但当堆垛逐渐变高时,我们发现自己放不上去了。张老师见状,便让我们能堆多高就堆多高,只要把砖卸下来就行。谢天谢地,在快要上课前,我们终于把砖卸完了。
仅仅两个多小时就挣了16块钱,平均每人8块。拿着张老师给的钱,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可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啊!多亏了这位接触不多却对我关爱有加的张老师。
尽管后面几天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了,但拥有了一笔小财富的喜悦早盖过了肉体上的痛苦。离开学校走进军营后我再没见过张老师,如果健在的话,也应该有九十多岁了。
还有一位恩师是黄老师。黄老师虽然只给我当过一学期的语文老师,但他给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他身材高大,英俊潇洒,据说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我们学校的。黄老师擅长书法,校园里的标语都出自他的手笔。他了解到我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作文也写得不错,便经常在课后给我单独辅导作文,甚至还送给了我一本《中学生作文写作基础》。这本书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一本课外书,我视若珍宝,反复品读,从中汲取了许多写作的养分。
那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自习,黄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拿出一幅他用黄色油光纸精心书写的毛笔字,上面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说这是送给我的。我惊喜交加,感动得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只能连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那个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回到家,让妈妈准备了些糨糊,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黄老师赠给我的那幅字贴在了家中墙上最显眼的位置。尽管那时我还不懂什么是座右铭,但黄老师写的这句话却默默激励着自己,成为我学习的不竭动力。
新学期开学后黄老师没来学校,同学们说他调走了。多年后,我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中看到了他的名字。
长大方知年少纯,回首才懂师恩深。
我的老师都是那么平凡,但他们却教会了我如何仰望星空,如何一笔一画书写人生轨迹。
我一直都在践行着他们的教诲,不敢懈怠,更怕辜负了他们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