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卫权
我住的小区在菜市场附近。每天上下班从那儿经过,我总会碰到一位送米面的小伙,约一米七的个头,胖胖的,浓眉大眼,四方脸,高高的鼻梁,棱角分明。白细的面粉将他身上的迷彩服全部浸染成白色,除了身上的护衣,他脖颈、脸、头发也全是白的,只有两只眼睛灵动地忽闪着。时常见他从库房里扛出一袋袋面粉,装满电动三轮车,踩一脚油门就开走了。
小伙姓白,和他熟悉后,有一次我问他:“你一天平均送多少袋面粉?”
小白说:“四百袋以上。县城三百八十多家饭馆,都是我一个人送货。”
小白是宁县九龙川人。老家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守几亩山地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前几年小白去南方打工,靠力气干活,工资不高。抛开妻儿,饱受思乡之苦。一年往返几趟,刨去路费吃喝花用,所剩无几。于是小白改变主意,毅然回乡打工。
小白身材魁梧,骨骼发达,看起来力大无比。在县城,他除了搬砖、和砂浆、打地桩,别无选择。一次小白去菜市场买菜,发现一辆装满面粉的大车停在门口,正等人卸。他上前找老板询问。
老板说:“卸一袋面粉三毛钱,愿意干不?”
小白问:“这一大卡车装多少袋?”
老板说500袋。小白心里一合计,500袋就是150元,说干就干,他胳肢窝夹一袋,肩上扛一袋,三个小时就卸完了。
老板见小白是干活的好手,问他长期干不?县城缺个送米面油的,一月三千五百元。
真是瞌睡遇上了枕头,小白当场答应。在城郊租了一间房子,接来媳妇做饭,让儿子在县城读书。
电动三轮车是老板的,迷彩护衣是老板发的。县城所有酒店饭店小吃部需要米、面、油,一个电话打过来,老板不停地接单开单,小白送了这家送那家。一天到晚,他活脱脱像个雪人。
小白涵养性极好,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从库房里一袋又一袋扛出面粉,送到客户店里,又一袋袋放下摞好。一袋25公斤重的面粉在他手里至少倒腾两遍。刮风下雨天,小白在电动三马子上面搭个雨棚,装满米面,捂得严严实实,一刻不敢停歇,总能按顾客要求及时送达;三九寒天,寒风刺骨,他戴着棉帽,脸冻得通红,手背皴裂;三伏天,尽管小白穿着短裤背心送货,豆大的汗水也将他的衣背湿透。就这样一个扛面的动作,小白一干就是十年。县城多数人都认识小白,夸他服务周到。
小白有时送货多,忙不过来,媳妇心疼他,抽空过来帮他装货卸货。小两口都是热爱生活的人,边干活边聊天,不时传来阵阵开心的笑声。
我给小白算过账,平均每天送400多袋面粉,一月1.2万袋,一年144万袋,达3600吨之多。
送米面虽然辛苦,小白也干得有声有色,目前月工资已涨到6000元。
小白说:“在小县城能谋到这份工作不容易,我有的是力气,得好好干,一定让老板放心,用户满意。我还有个打算,趁着还年轻努力攒点钱,除了供儿子读书外,我还想在县城买套房子呢。”